青少年游戏及网络成瘾现状与防治
据一项来自法国的调查显示.80%的8~14岁儿童说自己玩电子游戏,53%表示每周玩2个小时.26%表示每周玩4个多小时。在15~18岁的青少年中,34%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在德国,3%的青少年被认为是网瘾的“高风险人群”:在意大利,5.4%的青少年被认为沉迷网络;在希腊,12.8%的青少年自称有限度地上网:在韩同,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20.3%。至于我国,10.2%的青少年(13~18岁)中等程度地上网.6%是严重“痴迷者”。
过度上网、玩游戏耗费大量时间.使网络游戏玩家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还会减少他们的睡眠时间,从而影响其专注力和记忆力。沉迷网络游戏还会造成亲子之间交流减少等。防治的方法主要是减少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家长应该陪伴和指导孩子上网或玩游戏。
网络游戏成瘾性强,若任其发展,年青一代将不堪设想
“能够从网络游戏中获益多少?很少。无非就是让大量的年轻人和孩子把最好的时光消磨掉,把意志消磨掉,沉迷在网络的虚拟空间内,回不到现实。”全国政协委员胡万宁认为,如果没有网络游戏,很多宅男宅女可能会出去干很多事,增加社会交往,创造很多价值。网络游戏成瘾性强,若任其发展,年青一代将不堪设想。
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经对12~15岁青少年群体的网络素养做了一次调查,数据显示:与父母的亲密程度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也越高;与父母讨论网络信息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开设有关网络或者信息素养课程的学校,青少年网络素养明显较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也越高。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秦艳华认为,青少年网络素养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重视,共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学校应多开设与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有关部门可研发教师网络素养指导手册,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网络素养,让教师多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日常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另外,父母对孩子上网不要一味地制止、打压或者放任不管,应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正确引导。
网瘾少年背后是失败的家庭教育
2017年10月,一个少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曾在江西南昌市“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遭到体罚和拘禁。网上有不少人说,自己在该校受到虐待。经调查,豫章书院确实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
网瘾的发生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控制型、忽视型、溺爱型、严厉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都容易染上网瘾。也就是说,网瘾不是互联网本身的缺陷,而是孩子们心理上的孤立无援导致他们沉溺于网络。而有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戒除网瘾的学校,与其说是为了孩子好,不如说是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或是寻求心理安慰,这是错上加错,不仅无益于孩子网瘾的戒除,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强烈的被遗弃感,变得更加逆反。
网络游戏应以文化为内核
健康的游戏产业市场,应该是高质量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游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但目前一些游戏在设计中毫无顾忌地充斥着拜金、色情、暴力等内容,使沉迷游戏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从2017年以来,全国已陆续出现多起因玩网络游戏成瘾而导致的惨痛案件。
因此.要想让网络游戏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除了加强对整个游戏行业的严格管理,我们更需要网游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立足于对青少年的保护。未来的网络游戏的竞争必然是文化的竞争,网游企业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商业动机,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尤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忠孝、诚信、侠义、谦恭、好学等价值观有机地嵌入游戏产品中,自觉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做市场的奴隶,不让经济利益冲破社会道德的底线。
关注网络游戏的更多功能
一般网民对网络游戏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消遣娱乐上,但实际上,网络游戏的内在构成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例如,功能游戏就是以解决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游戏类型。
1994年,美同海军陆战队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功能游戏军事训练机构,将功能游戏作为军队模拟训练的辅助手段。2006年之后,功能游戏逐渐拓展到了民用领域,在教育、医疗、交通、应急管理、环境保护、企业管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解决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各类难题。开发出更多可以服务具体应用目的和应用场景的、具有正面主流价值的功能游戏.應当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据搜狐网2017年5月31日、中青在线2017年11月1日、千龙网2017年12月14日、《光明日报》2018年2月27日、《环球时报》2018年3月5日、中国网2018年3月8日、凤凰网2018年3月10日综合整理,邹仕泽/整理)
(适用话题:素养、心理、成长、环境、责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