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玥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全身血管的更新能力逐渐降,呈现老化趋势。机体新陈代谢速率的降低,可致大量废物堆积在血管,从而引起相应疾病发生。
损伤血管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心理异常等。
上述因素能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血管撕出一个“突破口”,血液中循环的糖类、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会沿此突破口进入血管中层并沉积,最终形成我们常说的粥样斑块。
长此以往,血管管腔被斑块占据,引起相应器官供血不足。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容易堵塞血管,引起组织器官梗死,最常见的为心梗和脑梗。专家总结了四个小妙招,可以给血管“洗洗澡”,使之“焕然一新”。
一、调整饮食结构、清理血管“垃圾”
为了避免高血脂和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少吃些肉类,尽可能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的摄入。海带、燕麦、芹菜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成分,可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结合,促进其排出,净化血管。鱼油等保健品对于改善体内脂质代谢平衡也有一定作用(但不应代替药物)。
二、多喝水
多喝水可加速血液循環,促进毒素排出,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还可养成喝茶的习惯,茶叶中的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减肥及降血压的作用,尤以普洱茶的效果为佳,但不要喝浓茶。
三、适度体育锻炼
长期坚持运动可加速能量代谢,使得糖类和脂类物质被利用分解,从而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含量,达到清理血管的目的。坚持做常见的耐力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都可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
运动要量力而行,过度体力活动可能会诱发心肺疾病,尤其是过去有相关病史的高龄人群须更加小心。
四、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良好情绪
人体需要“自我恢复”,睡眠时肝脏等器官供血充足,能够有效地处理机体代谢的有毒产物。保持良好心情、切忌激动急躁,更能减少血管的负担。
专家提醒,尽早建立保护血管的意识并付出行动,便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