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于
薯片掉地上捡起来后能吃吗?微信红包怎样抢最划算?秋衣内穿还是外穿更保暖……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很令人惊奇?但研究这些问题的人毕啸天名头更让人“震惊”——人称“清华第一戏精”“毕导”。
毕啸天,90后,工科博士,热衷于以工科生的视角写生活中的小趣味,一条段子的阅读量上千万。他给自己的定义是:不想当段子手的化学博士不是好辅导员。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一个薯片掉在地上脏了吗?脏了。
脏了多少呢?脏了一根线。
一根线的面积是多少呢?等于零。
所以没脏。
这样的演算与结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是毕啸天的经典段子之一,还冷不丁地冲进过微博热搜榜。
这也是毕啸天的惯常——从生活中找出小趣味,然后用理工男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进行演算,再用开脑洞的幽默方式进行讲解、传播。
毕啸天做过很多这种科学传播,比如,秋衣内穿一定比外穿保暖?吃九宫格火锅,食材煮到哪种程度才可吃,等等。
爆款之一就是“微信抢红包理论”。“这个实验很简单,就是我自己拿5部手机,不停地发红包。然后按照‘抽屉原理(数学原理),N个人抢N+1分钱,就应该有一个人抢到2分钱,剩下的人抢到1分钱。最后的实验结果就是,最后抢红包的那个人可能才是最大的赢家。”
这个“理论”最后成为他笔下的《微信红包先抢和后抢差距居然这么大》,刷爆朋友圈,点击率10万+。
毕啸天的每一个“发明”都来源于生活。外出吃饭在大门口等位,冷风嗖嗖中马上想起秋衣外穿还是内穿更保暖,于是他用热学理论加上各种实验,最后得出秋衣外穿更保暖;讨厌洗袜子,于是在搅动式、击打式、自动揉搓式的各种研究中,制造出了“自行车倒骑带动式自动洗袜子机”……
这些“发明创造”看得粉丝们前仰后合。校领导见到他,也直呼他“段子手”。但“恶趣味”的背后是,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毕啸天最精准的实验解读。
毕啸天说,他的目的是:发现平常生活中的趣事,然后用实验来解读,“可以胡说八道,但一定一本正经。”
严肃认真授业解惑
在网上搜“毕啸天”,有一条新闻是2014年的“PX词条保卫战”。因为这场“保卫战”,毕啸天获评当年的“清华年度人物”。
2014年4月,有网民将百度百科上“PX”一词的毒性,由“低毒”改为“剧毒”。清华化工系学生发现后进行更正。之后,该词条又多次被改为剧毒,化工系7名学生用了近10个昼夜自发捍卫“PX低毒”这一科学常识,最终将“PX”一词的词条定在“低毒”上,而当时大四的毕啸天,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场大战震惊了业界,清华校长在当年的毕业典礼上特别点赞,中国科协也将其列为2014年度十大科普事件。到后来,央视也找上门来,采访毕啸天。“PX是‘低毒还是‘剧毒,只是一个简单的科学问题,作为清华化工人,打击伪科学和不科学,我义不容辞!”
严谨认真、追求完美,一直是毕啸天的标签。毕啸天2014年9月本科毕业后,成为直博生,攻读化工博士。一路走来,工作生活学习,他都有着完美主义者的偏执。
这样的“偏执”后来也体现在他的段子中。一篇推送的稿子,他会花很长时间去琢磨每个词、每句话以及读者的心理,“毕导出品,必是精品。”
毕啸天说,这是他的原则:一项任务,一旦揽下了,就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
嬉笑打闹,不只为好玩热闹
毕啸天也遭受过质疑。
有人问他:“你做这些有什么用?”也有人说他“中二青年欢乐多”,是辜负了博士头衔的“戏精”。
听到这些,毕啸天说:“如果做什么都首先考虑它到底有什么用,那么好玩的事也变得不好玩了。”
起初,毕啸天是想借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改变化工男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化工男的生活并非除了实验再无他物。
后来,他“咂摸”出了更大的乐趣:“用做科研的思维方式,去研究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好玩。”
再后来,“好玩”就成了他一切行为的指挥棒。刚开始做微信公众号“毕导THU”时,他羞涩不愿意露脸。后来发现,露脸后居然还多了一批粉丝。“现在女粉大概占粉丝总数的60%,这拨人肯定少不了冲我的颜值来的,毕竟我是‘苏有朋90后版。”
自嘲自黑的同时,毕啸天也会从中寻找乐趣。2017年9月,他参加央视科学实验节目《加油!向未来2》,痛失“科学猜想王”桂冠,而对手竟是来自清华附中的初中生。
数万粉丝扼腕不已:“清华博士生知识面比清華附中初中生还窄!”“毕导,注意,你隔壁初中部要来踢馆了!”
网络上议论纷纷,但毕啸天并不在意。“这是属于我们的‘相爱相杀,我们就是在拼科学。”
毕啸天常说的一句话是:“在这么浮躁的社会里,要保持自己的脚步,多发现生活的小乐趣!”
(摘自《深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