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华
摘 要: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一词被人们反复提及,人们对于小学语文这样的基础性课程也更加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行为对于教学的效率有着决定性影响,好的语文教学语言应该是规范性和生动性兼备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既达到科学启发效果,还能够生动幽默、便于学生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课前导语、过渡语、提问语、解释语与结束语这五个部分,五个部分承担的任务和实施要求各有不同。课堂导语部分需要运用诙谐幽默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过渡语部分主要是将抛出的“诱饵”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或者是将以往的学习内容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连接起来,小学生思维更容易发散,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过渡语来使课堂回归教学核心内容上去;提问语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集中性和活跃课堂气氛,能够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解释语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性最强的部分,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不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的解释语必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同时便于学生掌握重点学习内容;结束语部分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通过这一部分,可以将本节课或以前学习的内容重点进行强调,加强同学们对重点学习内容的印象。
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试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得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代替教师的课堂语言工作,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获取更高的考试分数上,因而逐渐忽视了教师课堂语言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课堂语文行为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殊不知,缺乏生动的课堂语言教学的课堂很难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情感体验,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学生逐渐失去了模仿教师规范语言的机会,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二、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造真实丰富的语境教学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初期,不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课程内容,一些简单的语句用法和规则在小学生看来也是晦涩难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将相关的课外资源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出有利于记忆知识的教学环境,将学生置于日常的生活情景下,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设的情景教师和学生都纳入到某一情形中去,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互动性之余,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亦是有利的。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规范
教师教学语言需要规范并不是说教师不能够采用诙谐幽默的教学形式,不能够运用丰富活泼的语言或者流行语,也不是限制教师照本宣科,只能够按照课本的固定内容进行教学,而是说教学语言在发音和语句用法方面要注意规范使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着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同时由于教师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教师是学生最倾向于模仿的对象。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儿童开始学习和使用语言的榜样,不光要多使用不同的词汇,还需要注意防止用法错误和语言失误,要讲究语言使用的质量和品质;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语法等方面做到吐字清晰,表达流利,充分表达出汉语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之美,同时利用语音语调的变化来强调学習的重点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作为知识学习中的主体,相比于教师鞭策式的学习,如果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学习潜能,教师应该适用地在课堂上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小学生是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也很脆弱,碰到难题容易被打倒,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战胜困难带来的快乐。比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对于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你真棒!”这样简单的评语,就会让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信心大增;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千万不可采取挖苦讽刺的手段,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思考出问题的正确答案,还会影响孩子的思想状态,长此以往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考虑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角度的思考。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文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语言行为养成和课堂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现代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行为有效性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有着多方面的要求,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完善自我,以达到最高效的课堂语言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马悦.教学理念与课堂话语:两类教师课堂指令语的使用带来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6):1-6.
[2]王明利.国外语言教学中对课堂师生话语交往分析的几种理论方法的评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2):1-6.
[3]许瑜函,杨向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评价——2011课堂评价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2(01):93-96.
[4]王红艳,吴志华,宫红英.国外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0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