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禄 何佩雯
摘要:还傩愿是湘西苗族的重要传统民俗事象,在民间拥有深厚的信仰基础,并融入部分苗民的精神生活之中。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至今仍然活态存在于湘西社塘坡苗族民间的还傩愿表演,既彰显出苗族傩文化的特色與袁征,也引发了关于傩文化传承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诸多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湘西苗族;社塘坡;还傩愿;传承;文化建设
湘西苗族还傩愿作为傩文化中一种具体仪式活动类型,在湘西拥有悠久历史,饱经历史变迁的沧桑,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当下,湘西苗族还傩愿仍以活态形式呈现和传承。为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还傩愿的当代表演实况,笔者于2013年1月27日至30日,赴吉首市社塘坡乡杉树口村考察了一次苗族还傩愿仪式表演活动。现将本次考察实况予以描述和分析,并探究其传承及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为体现民俗田野表征,部分话语表述借鉴了随笔散文的叙事方式。
一、社塘坡乡杉树口村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生境
社塘坡乡是湘西吉首市辖区内的一个乡镇,位于吉首市市境西南15公里。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0.9万人,是苗族聚居乡。乡政府驻社塘坡。有吉(首)社(塘坡)公路横穿乡镇。辖社塘坡、西门口、城江、三岔坪、齐心、龙牙、关喉、十八弯、黄土同、坪云、牯牛坡、强虎、劳动13个村民委会。
从历史沿革看,1956年设社塘坡乡,1958年为八月公社,1984年置社塘坡乡。乡镇企业有玉米粉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及饮食店等。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玉米等。古迹有九龙沟塔、盘瓠石室。据传,这里还是清代苗民起义首领吴八月故里。
杉树口村属于社塘坡乡强虎村辖区内的一个自然村落,离吉首市区15公里,总人口200余人,有吴、龙两个姓氏,每人约有8分田,山地大多已经植树,不能再耕种了。该村经济状况不太好,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挣钱。本村小孩读书不便,要去十几里路外的社塘坡中心小学就读,部分学生还要大人作陪。该村至2013年1月没有一个大学生,仅有高中生2人。该村2006年才通车,基本是单行道。主要经济活动是:种植稻谷、玉米(本地称苞谷);养殖猪、狗、牛、羊、鸡、鸭;售卖粮食;等等。
本村有1个公共土地堂,位于本次事主所居住房后。该村村民除平时敬奉土地神外,在还傩愿仪式活动中也有敬土地神活动,如在本次还傩愿法事表演前,傩法师举行祭祀虚空鬼神仪式,其所敬虚空鬼神也包括土地神,主要是当方土地神。
二、举办本次还傩愿原因和目的的访谈
2013年1月27日下午2:00,笔者与吉首大学-文学院几位老师乘坐吉首市电视台的采访车,经过近1个小时的颠簸,抵达还傩愿举办地——社塘坡乡杉树口村。下车后,跟随吴牛振和石福保两位傩法师来到举办还傩愿的事主吴国兴所建的木房。这是一栋已经修建10余年,但至今几乎还是木柱支架的平房建筑。左面外是一面黄土铸成的土墙,高2米左右。从前门走廊步八中堂,抬头看见中堂里面横梁上系着一块红绸和已经残损的纸片,据掌坛傩法师石福保说,这是愿标,那是2012年底许的愿,只用一张白纸做好系上(原来还用香棍插着),至于还用红绸打结系上,那是求子的象征性符号标志。他告诉我们:这是他的一个徒弟许的愿,这里属于他那位徒弟的坛头。至于中堂外的横梁上方竖贴的一张斩鬼符,那是用来镇邪的,事主说是傩法师最近让他粘贴上去的,来保证傩坛干净。
当笔者问询事主对傩公傩母的崇信问题时,事主流露出茫然的表情,只是表示相信神灵的力量,看来其对于傩公傩母概念也不清楚。至于到底向什么神许愿,事主也不清楚,只是说就相信专门做这些法事的师父们的话,他们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以下是关于信仰问题的采访记录。
笔者:吴大哥,你相信许愿有效果吗?
事主:这怎么不信呢?求一下就有了(指有了本次为之还愿的小儿子),反正是相信了。
可见,所谓实实在在的事实,是促使人们信仰形成的基础。而不管这种事实与信仰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联。另外,普通百姓只是充满着神灵信仰,对于具体神灵名称并不全然知晓,他们只是随地方民间文化传承者所言表示崇信而已。所以,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和重要的。
笔者还询问旁观还傩愿仪式的两位40岁左右的该村男性村民:“你们相信这些吗?”回答说:“说不清楚。”这表明一种复杂的真实心态。既有疑惑又祟信。其心态正如傩坛上的一幅对联所言:视之不见求则应(右)、听则无声叩则灵(左)。
至于本次还愿的原因,事主说是因为去年腊月(即农历2011年11月)许愿后生了一个儿子,所以这次要搞一次还愿。吴牛振法师进一步解释说:这是还恩傩,是求子成功之后举办的还愿。至于本次还愿的目的,事主说:“一是许愿成功了就应该还愿;二是求儿子顺利长大,有出息。”可见,本次还傩愿具有兑现诺言、求吉求福等多重目的。
三、还愿表演时空、组织与道具法器
本次还愿时间是一昼一霄(即一天一夜),具体时间是由石福保的一位徒弟确定的,最后确定举办时间为2013年1月27日至30日,即农历2012年12月16-19日。于是在1月27-28日,由掌坛师召集傩班成员,做好还傩愿表演的相关准备工作,在29日上午至30日表演还傩愿法事。
本次还愿表演空间主要是事主吴国兴自家堂屋即中堂举行,焚烧纸模等延伸到事主屋下约400米田坪举行。
本地还傩愿表演的组织是通过傩班来呈现的。2013年1月27日下午,笔者与吉大文学院田茂军教授及吉首市电视台工作人员一行5人到达杉树口之后,首先见到吴牛振和石福保两位傩法师,随后石福保的两位徒弟也先后赶来。石福保师父是本次还愿的掌坛师,由他来组织。石师父开始说只有4人,但随后又邀请了事主本村的一位也是祖传的苗老司龙志台参加,这样就有5位法师来表演本次法事了。据石福保和龙志合两位法师说:本地举办还傩愿的傩班人数较灵活,两人也可,七八人也可,至于傩班中乐班的要求,按传统需要4人,其中1人敲锣,1人打鼓,两人打钵子(有时1人也可),没有吹唢呐的。石福保法师认为,吹唢呐是办大喜事用的,这种场合不用。本次傩班中没有女性,如果到了需要唱女声的,石福保法师说用男扮女声来解决。石福保法师还谈到他爷爷的女声唱腔好,他没有完全接受下来,很遗憾。可见男旦角色常出现于傩戏之中。本次傩班组成人员如表1。
除了表1中所列信息外,还补充如下信息。
吴牛振,原为社塘坡乡文化站站长,2009年退休,2009年7月被评为第二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項目“四月八”传承人。吴牛振自称是第13代还傩愿传人。
本次还傩愿还要请一位香蜡师负责香火,即烧香点烛。香蜡师一般请上了年纪的、负责任的人担任。本次所请香蜡师为石长生,男,69岁,苗族,系事主岳父,文盲,负责烧纸钱,点蜡烛。此外,还要请事主小儿的舅舅来作证明,以证明这坛愿已经还了,期间彰显出舅权制之文化元素。
道具法器是还傩愿表演必备物件。此次还傩愿表演中展出的傩面具有八个,分别为:太子、先锋、开山、八郎、土地、和尚、判官、钟馗。其他法器道具为:中堂画轴(9幅)、冠叉或称头冠、绺巾、马鞭、筶、牛角、司刀、玉皇印、令牌、法衣、红巾等。
四、傩坛布置
2013年1月29日上午8:00,笔者与同行的几位考察者抵达目的地,村口的几棵古老大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据说是这个村子的风水树。硕大的树干、繁茂的枝叶和苍老的树皮表征着村落历史的悠久。我们步行来到事主屋当头,昨天还是四处透风的只有支架的木房,此时经过一番布置,已经基本符合还傩愿表演空间要求了。
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傩坛,傩坛布置在木房中堂,左右和正前方用权当壁板的油纸钉在木柱和房梁上,所有的吊联和吊符都已经分6层布置好了,纸张颜色有红黄绿白四种,各层从外至内简介如下。
第一层,即最外层是冤家鬼图符。共剪有16个倒吊着的鬼符,其实数量没有规定,可以视纸张大小而定。石福保法师说:第二天早上用24标打冤家鬼。
第二层,6副吊联,期间穿插4副剪纸吊符,吊联从右至左分别为:嗣续繁昌螽斯蛰、子孙继世瓜瓞绵、佑主玉树同金桂、启助金风现玉莲、我待明珠护玉瑞、后昆有继谢神天。
第三层,6副吊联,期间穿插4副剪纸吊符。吊联从右至左:酬恩练赐绵绵永、愿保子孙代代贤、上答诸真同鉴格、袍献玉皇万万年、祈求惟我寸心虚、求祷名山圣帝前。
第四层,6副吊联,期间穿插4副剪纸吊符。吊联从右至左分别为:群真庇佑人安乐、乐献太平贺太平、蒙神怜悯我心虔、新赐贵子伏神天、麟趾呈祥三章句、凤毛济美一丹山。
第五层,6副吊联,期间穿插4副剪纸吊符。吊联从右至左分别为:一封朝奏二帝君、君恩浩荡两露深、深感众真齐拥护、护保东家大发兴、兴旺六畜常进宝、宝鼎焚香谢众真。
第六层,8副吊联,期间穿插4副剪纸吊符,两边两副吊联间没有穿插吊符,其余吊联间均穿插有吊符。吊联从右至左分别为:迎冬小雪是三阳、一烛信香谢神王、昔把长生良愿许、今还继世寿绵长、更求贵子灵神赐、雾冀简孙姓字香、从此家门多清吉、荣华富贵纳千祥。
这些吊联和符篆表达了本次还愿的因由、宗旨和祈愿。在酬答圣恩的基础上,更多的是一种求吉求福的心愿。事主通过傩法师向神灵祈求平安吉祥、家发人兴,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傩坛安设在中堂靠里的位置,亦即神龛下位置。在此摆有3张办公桌,在各桌子前各设有一个拱门,共3个拱门。最右边上斜挂绿色纸牌横书:黄金阙,其上书:胜似桃源,其后竖有傩公木雕头像。中间拱门绿色纸竖书:五岳行宫,其上斜挂纸牌横书:三清大道;其两边对联为:黄金殿内巍巍主(右)、白玉街前荡荡臣(左);最左边拱形门上斜挂绿色纸牌书:白玉街,其上书:恰如华山;其后竖有傩母木雕头像,在白玉街下还书有:“祭神”两字与黄金阙下的“如在”两字组成“祭神如在”。三个拱形门左右靠边的对联是:遍地装成金世界(右)、满堂化作玉乾坤(左)。中间拱门两边对联为:视之不见求则应(右)、听则无声叩则灵(左)。
傩坛右边桌子上的摆设,从左至右分别为:糯米粑粑(里层共7叠,个数分别为:2、5、4、4、4、5、2;中外层各2叠,位于两边当头,均为2个一叠,粑粑上均插有黄色彩旗);傩公前置有碗做香炉一个,碗中装米,插有燃香,竖插纸牌上正中竖书:开荒芜天下名山大川五岳五天圣帝五宫五盟皇后夫人之位。其左书:南山圣母,右书:东山圣公。
正中桌面上除与右边桌上一样摆设的糯米粑粑,还有一个大香炉,竖插3张纸牌。右边纸牌正中书:元皇起教祖本仁师之位,其左书:八万本师,右书:七千祖师。中间纸牌正中竖书:证盟上司三清三境三十三天昊天金阙玉皇大帝之位,其左书:合千打造,右书:是日会中。左边纸牌正中竖书:吴氏本音堂上历代宗亲之位,其左书:是吾宗支,右书:普同供养。另在该桌子正中前放有法水一碗,上横置令牌1块,碗的两边还放有1副竹筶和1个司刀。
左边桌面上糯米粑粑与傩公桌面相同,在傩母前一碗中竖立纸牌正中书:上中下三桥王母十二花林姊妹合院仙姑之位。其左书:骑凤仙娘,右书:骑龙仙女。
中间桌下里层地面有一装有稻谷的簸箕作为下坛燃香之处,置有一叠2个糍粑,上置1块豆腐,旁置1个一次性酒杯,1面红色彩旗。谷中插着3块纸牌:中间纸牌正中竖书:主将下坛南郊大王北郊天子五路五猖五营十阵兵马之位,其左竖书:万万猛将,右书:千千雄兵。右边纸牌正中竖书:中天星主北极紫薇大帝之位,其左竖书:北斗七星,其右竖书:南斗六星。左边纸牌正中竖书:住宅土府九垒甄皇大帝之位,其左竖书:八将还方,右竖书:五龙归位。
总坛桌下有一个倒扑着的碗,据石福保法师说是为了保法坛法事顺利,收邪求平安,还可以防止猪狗等进来骚扰。
在总坛左右两侧及后面还悬挂着九张中堂画轴,从左至右分别为:门神(具体名称石福保法师说不清楚,据推测应该是模仿封神榜中的神名绘制出来的);门神;祖先图(图上横书:法轮常转。又横书:本音堂上历代祖先位);老君;道君;真君;祖师图(图上横书:本神百世。又横书:本坛起教历代祖师位);二郎神(杨戬);雷神(雷震子)。在这里,无论祖先、祖师都是敬祭对象,表现一种浓厚的敬祖、祟祖意识。
傩坛左右木壁上各张贴着一纸马符,那是代表护坛兵马。傩坛右侧是香蜡师落座之处,乐班被安排在左侧。
整个傩坛在掌坛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各位傩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神圣的法事表演空问构建出来了。
五、具体法事表演过程
本次还愿自2013年1月29日上午开始,在具体法事表演之前还有一段序曲:祭神仪式。10:30,祭神仪式开始。在事主房屋中堂外左侧,吴朝盔法师着便装敬祭天地虚空,主要是虚空神,期间念念有词,配以挽手诀、打筶(需要获得三卦周全,即获得三次圣筶),还念到土地神。后来他介绍说:土地神也包括在祭祀神灵中。在事主房屋右边侧室摆有3个大水缸,水缸里装有半缸水。吴牛振法师在此敬祭灶神,期间念诵科本、打筶、挽手诀。在总坛,由石福保法师敬祭傩公傩母。期间打筶、挽手诀、口喷法水等。11:02,虚空神、灶神、傩神敬祭完毕。还傩愿法事表演正式开始。以下为本次还愿法事的具体表演场次和主要内容。
第一场,铺坛请神。此场法事由掌坛师石福保表演。11:25,石福保着便装表演,不敲锣打鼓。11:32,石福保换穿红色法衣、戴法冠表演,乐队开始敲锣打鼓。期间,石福保法师肩披绺巾,用竹筶敲击铜制牛角,吹牛角,念诵请神词,事主吴国兴来到傩坛前,执香,与石法师一起请神。香蜡师烧香纸,此时所烧纸马上下均垫有纸钱,是送给掌印行兵弟子的。11:44,事主至房梁取下许愿愿标置于傩坛前。12:48,在获得三个圣筶后表示求卦成功,该场法事结束。
第二场,发功曹。由石福保法师表演。13:00~13:11,鸣牛角,敲锣鼓,事主与石法师一起面向内跪在坛前。此时,吴牛振法师在坛前,面向外念诵文碟,先念申文,再念碟文。13:36,石法师高声念道“鸣鼓三通,鸣角奉送”,来到中堂外屋檐下,咬死公鸡,滴血后扔在中堂外屋檐下。13:45,香蜡师和帮手开始在中堂外烧功曹。
第三场,造席会兵,即迎兵会兵。该场法事由石福保法师的两个弟子吴朝盔和吴兴中表演。两人相互配合,表演动作。13:52开始至14:40鸣角收场,期间吴牛振法师穿自带的印有铜钱符号的长法衣帮忙念诵科本。
第四场,迎法祖,即迎神接驾。14:45,抬来2头全猪2头全羊作为祭品。据事主说,举办一次还愿需要几千元开支,还要全猪,都是按照法师的要求养好了的,对于猪的毛色没有什么要求,不像本人在湘西用坪调查还傩愿时要求事主准备一头黑色毛发的猪。
第五场,劝酒即敬酒。
第六场,下马饭。
第七场,讨筶。21:00,石福保法师身穿红色法衣头扎红色头巾与事主一起跪在傩坛前,求三福周全。
第八场,合标。石福保法师说:“台标是向傩神敬24个标,合标就是和睦,求和谐。”本场法事由本村法师龙志合表演。他两手各执12个标在坛前表演,期间念诵科本。
第九场,开洞。本次开洞请神由龙志合法师表演。期间作出了“左手打开桃源洞,右手打开宝山门”的手势。
该法事表演期间,部分调查人员与石福保法师商量,希望早一点拍摄到戴面具表演的具有傩戏表征的仪式场面,可是石法师坚持表演按照传统进行,不好打乱,不过决定加快一点速度。他们首先摆出了九个面具,即太子、先锋、开山、八郎、土地、2个和尚、判官、钟馗。面具上各放有一个糍粑,糍粑上放有钱纸一叠。另外,面具旁边还摆有一把开山大斧。
第十场,扮太子。当调查人员询问是否是“搬太子”时,石福保和吴牛振两位傩法师坚持说是“扮太子”。该场法事由龙志合法师表演。戴有太子面具。期间有插科打诨,笑话连连。
第十一场,扮先锋。该场法事由吴牛振法师表演,在表演之前,吴牛振法师说自己不穿法衣了,就穿自己带来的印有铜钱的紫色长衫,戴上先锋面具表演,石福保法师在旁帮唱。期间唱到:“一拜室外虚空神,二拜坛前下坛神,……”表演也有插科打诨,笑话连连。表演间隙还听见村中一位老人说:道士可以对着书忿,傩法师最好背下来,照着书念不好看。道士属于文教,傩法师属于武教,要表演功夫,如咬犁口、爬刀山等。该场法事自21:30开始至22:38结束。
第十二场,扮开山。该场法事由龙志合表演。
第十三场,呈牲。就是将祭品向神灵呈献出来。
第十四场,扮八郎。表演八郎分肉情节。
第十五场,扮和尚。
第十六场,上熟。就是献上煮熟的肉食祭品。
第十七场,游愿。此时,事主要献上24碗熟肉,24串熟肉。在场人员可以随便吃。
第十八场,扮土地。即表演土地戏。
第十九场,做阳春。
第二十场,扮判官。表演判官勾簿。
第二十一场,送神化财。吴兴中法师说:“送神的时候把132份已经装封好的钱纸烧掉,算是打发给神的盘缠。每个神都有份,都不得罪。”可见礼仪往来之规约已经渗透于还傩愿之中。
第二十二场,倒桌。即收拾清场。
我们考察的本次还傩愿表演共演出22场法事,其供奉主神是始祖傩公傩母,表演具有特定时间(主要是农历十冬腊月)、特定空间(私人堂屋)、特定功能(求子、求吉等),基本符合本地的传统习俗,也与湘西瓦乡人还傩愿表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
六、结语:对傩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
(一)对傩文化传承的启示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话题,是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课题,也是湘西苗族还傩愿的焦点问题。湘西苗族還傩愿在当代历史变迁中曾遭遇过打压造成断裂,然而,改革开放后又重建起来。利用此次机会,我们就还傩愿在湘西的断裂与重建情况询问了几位傩法师。吴牛振说:“解放初期和文革时不准搞,我父亲因为做还傩愿,被打成牛鬼蛇神,受到批斗。这对我传承还傩愿冲击很大。改革开放时代,开放了,又开始搞起来了。开放后的1985到1986年才开始做还傩愿。”另一位傩法师吴兴中也说:“改革开放前不准搞,大概是1986年左右,这里才开始做还傩愿。”石福保法师告诉我们:“还傩愿在文革和破四旧时被禁止了,傩法师被整(即批斗,笔者注),但是当时受整程度要看你自己与本地人的关系和你在本地人心中的地位,因为自己做的是好事,不是伤天害理的事,所以自己没有受过整,自己的唱本等资料保存较好,没有被烧掉。还传下了两个铜质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