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婷
【摘要】目的 基于现代文献灸法观察分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为我国临床医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我国的CNKI、CBM、VIP、WF四大数据库进行检索,对能够回答3个灸法治疗的临床问题,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关文献,使用询证医学治疗五级分类,完成对其的针对性评价和逐级分类。对完成结局指标统计可以通过借助RevMan5.3.3软件进行统计核实,该软件是由Cochrane协作网所提供的。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达到了48篇,其中共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经核实表明状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优。并且灸法治疗相较西药治疗可以产生较少不良反应;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结论 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有关灸法间不同治疗对比相较文献资料明显较少,有关文献也表明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对此在下一阶段应当需要具备更高研究质量的文献资料,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文献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3
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当前临床中[1],属于带状疱疹的皮损在愈合之后,所遗留的顽固类难以治愈神经性疼痛病症。美国神经病协会曾经将带状疱疹皮损消退之后,患者的病症局部疼痛通常会超出3个月之上,将其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有相关研究结果便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正在当前临床中的病发率已经将近20%[3],此种病症主要多发于老年患者,并且近些年来此种病症的病发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逐步上升的发展趋势。针灸治疗在有关研究中表现具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并且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不会产生较强的痛苦,存在较低的病症复发率,从而对患者的身体痛感得以有效缓解[4]。现如今国内有诸多研究是针对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但是灸法治疗的整体手段较多,且文献之间的参考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无法给临床治疗提供较高的可依据性。因此本次研究观察分析基于现代文献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为我国临床医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针灸问题
对于针灸治疗疗效的有关问题,通常来源于临床医学实践中,通过将临床医学问题经由定性访谈完成归纳总结,确保整体治疗的真实代表性。所主要访谈的有关对象,是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名主治医师,且均具备连续20年临床治疗经验,均有正高职称,亲自参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灸法治疗。经由访谈之后,所挑选的具备代表性临床问题包括三点:其一就是灸法治疗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哪种方法疗效更优?其二就是不同灸法治疗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性,临床治疗中如何对其作出选择?其三就是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过程中,能够在单纯灸法治疗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治疗疗效?
1.2 临床病症检索
通过展开电子检索,所检索的主要范围包括了知网、生物医学、维普期刊以及万方数据库四大检索平台。在知网中搜索文献包括了期刊类数据文献、全文数据库文献、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文献。对于无法查询全文的有关文献,手动检索图书馆有关资料。对完成文献资料的检索过程中,所检索的选项具体设置要求是#1输入“灸”,对实际的针灸治疗可以搜索:太乙神针、雷火神针或者三伏贴等,不能发生遗漏文献。对#2输入“带状疱疹后医神经痛”,或者输入“带状疱疹后遗症”;对于#3则随机对照试验,“随机”或者“对照”检索。
1.3 纳入排除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明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例资料等,中医诊断治疗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指标[5],西医诊断治疗则需要依照《临床疼痛治疗术》[6],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指标。灸法治疗的标准依照《刺法灸法学》有关指标。如果文献资料中不存在对照组,则对试验患者行灸法治疗为主。主要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依照VAS评分、中医症状评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排除出现重复性发表和研究文献、非临床研究的有关文献,或者其他类病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治疗手段较为复杂,虽然行灸法治疗,但是并不能有效体现灸法的治疗干预地位。具体的干预研究措施为,如果研究中存在对照组,实验组可以使用不同灸法和其他治疗方法的配合。
1.4 临床证据评价方法
依照《循证医学》的五级分类法[7],将所检索文献资料依照科学及可靠度进行划分,具体划分为五个等级,I级主要分为1a、1b、1c,2级分为2a、2b、2c,3级分为3a、3b、3c,4级作为病例系列完成观察,5级则为专家有关意见。通过由两位评价者完成对所检索文献资料的各自阅读之后,将不合格的文献资料得以剔除。之后针对可能存留的符号文献类资料完成全文阅读,之后对其决定是否纳入。进而由两名评价者完成对不同纳入结果的核对,如果产生分歧意见可以由第三位评价者做出决定。根据所需要回答的有关灸法治疗问题,将评价者的有关纳入文献资料,依照循证医学的五级划分指标划分为从高到低的临床依据。依照标准化的排列顺序,完成meta分析,高质量文献的临床对照,低质量的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以及叙述性研究。
1.5 统计学方法
通过采用RevMan5.3.3软件完成本次研究统计数据科室,连续性的数据变量加权均数差,应当在分类变量采用RR(相對危险度),两者之间的效应量则应当使用95%CI完成表示,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检索结果
完成初步检索的得出有关文献资料110篇,经查阅之后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文献资料有48篇。见图1。
2.2 证据概况
本次研究的证据级别包括了1像1b级证据、1像1c级证据、2像2a级证据,2项2b级证据,10项2c级证据以及1项3b级证据,17项4级证据以及3项5级证据。主要的资料设计类型,最终确定的48例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均属于原始研究,且对照组实验的共计25项,非随机对照实验的共计1项,病例系列的观察共计16项以及6项专家意见及经验。
发现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达到了48篇,其中共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经核实表明状医药线点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优。并且灸法治疗相较西药治疗可以产生较少不良反应;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3 证据信息
3.1 针灸临床问题1
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1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存在5项临床证据,能够作为灸法对照常规西药治疗的文献资料,其中有有1项1b级的证据,以及3项2b级的证据。观察组患者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8],对照组行芬必得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口服治疗,经研究结果表明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相较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明显较高。
3.2 针灸临床问题2
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2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对比相较相对较少,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热敏灸的愈显率相较传统艾灸明显较高。1项2c级的文献资料中,实验组患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百笑灸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百笑灸治疗止痛疗效相较艾灸明显较优[9]。
3.3 针灸临床治疗问题3
在针对本次研究的针灸临床治疗问题3的文献资料检索中,发现在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中,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有文献资料经过对样本量为60例的展开研究,观察组患者行麦粒灸联合围刺与电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电针夹脊穴连接围刺治疗,发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和94%,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并没有充分的依据,表现两者的治疗疗效存在差异。但是两组患者愈合率则分别为94%和81%。以此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10]。
4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通过循证医学,展开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的总结评价,发现关键性可参考依据,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如上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将灸法用于带状疱疹后医神经痛治疗,治疗疗效可以肯定,相较常规西药治疗,不仅存在治疗优势,不良反应也相较西药治疗明显较少。不同的灸法治疗之间有关研究文献资料相对较少[11],仅有1项2b级证据对比相较热敏灸以及传统艾灸,结果表明两种治疗疗效不存在显著差异。1项2c级的文献资料中,实验组患者行艾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百笑灸治疗,后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是止痛疗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如果需要针对临床治疗中,具体应当采用哪一种灸法治疗,还尚未确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资料作为治疗依据。对于灸法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研究过程中,发现有1项1c级证据表明行麦粒灸结合电针夹脊穴和围刺治疗,相较单纯电针治疗止痛疗效和愈显率明显较优,有2项2a级证据表明行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相较单艾灸治疗疗效明显较高。以此可以发现临床中,可以通过结合其他灸法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疗效。但是临床中存在较多不同的治疗方法,本次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以此如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依据,还需要在今后展开更多的科研验证。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目的,就是需要在临床治疗科研开展中,能够较为科学的展开检验,为临床中的患者针对性的制定有关临床治疗方案,并且对其加以进一步实施。在众多的临床治疗方法中,借助循证医学完成进一步的临床方案确定,归纳总结治疗疗效方案,最终挑选最为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将其作为临床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整体层面来讲,在本次研究中的研究文献资料,绝大多数都是2b和2c级,并且还尚未缺乏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mete评价,以及更多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资料。综上所述,对灸法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疗效,相较常规西医治疗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有关灸法间不同治疗对比相较文献资料明显较少,有关文献也表明灸法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治疗优势,对此在下一阶段应当需要具备更高研究质量的文献资料,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邓茹月,陈日新,熊 俊.基于CONSORT声明和STRICTOM评价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4):1715-1718.
[2] 邓茹月,熊 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673-676.
[3] 钱海良,熊 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荨麻疹的临床证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1):3196-3200.
[4] 汪厚莲,呙安林,葛君芸,等.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周围牲面瘫的临床证据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6):159-161.
[5] 朱道成,熊 俊,陈日新.基于现代文献的灸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证据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2):1561-1565.
[6] 邓茹月,陈日新,熊 俊,等.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12):5329-5332.
[7] 雷玉婷,王和生,刘兰英.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导报,2016(2):114-116.
[8] 秦丽娟,付 于.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文献综述[J].河南中医,2012,32(2):250-252.
[9] Qiongyuan A O,Huang Y,Tan J, et al.Study on acupoints selection rul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based on cluster analysis[J].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2017.
[10] 张文武,李梦秋,刘 凌.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9):760-765.
[11] 彭浩然,李 升,黄玉珊,等.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 2110-2112.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