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冯煦的《宋六十一家词选》在词选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国内目前对其研究未至丰满,本文从研究其例言入手,探索了它的版本、编者、词学观点及其得失等几个重要问题,以期对该词选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冯煦
作者简介:薛佳惠(1993.6-),女,汉,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清代词选发展曾历经两次“极盛”[1],一次在康熙年间,以朱彝尊《词综》为代表;一次于晚清时期,以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为代表。冯煦[2] (1843—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自称“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清光绪八年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安徽巡抚,清朝覆灭后以“遗老”身份流寓上海,善工诗文,尤以词著,著有《蒿庵类稿》、《蒿庵随笔》、《蒙香室词》(即《蒿庵词》),另辑有《宋六十一家词选》,亦曾参与纂修《江南通志》。《清史稿》卷四四九有传记。
其中冯煦所辑《宋六十一家词选》在词选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角度,且未至丰满,故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对其进行浅要研究,以期有进一步的收获。
一、版本情况略述
《宋六十一家词选》现存三个主要版本:1、清光绪十三年(1887)冯煦冶城山馆刻本 2、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3、民国二十三年(1924)扫叶山房石印本。其中清光绪十三年冯煦冶城山馆刻本为该选初版。本文以四川大学图书馆所藏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宋六十一家词选》为底本作浅要研究。是书四周双边,黑鱼尾,上象鼻题书名,版心处题卷数、页数,下象鼻题“扫叶山房石印”,半叶十四行,行三十字,楷书。扉页有澹庐居士陈震题,下有“齐道人”印章。另有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印。次页“宣统二年石印”字下有“扫叶山房”篆书大印。凡十二卷,卷前有“光緒丁亥九月既望金坛冯煦”序,述刻书原因、经过。次例言,该例言实为《宋六十一家词选》之提要,后被近人唐圭璋单独辑录为《蒿庵论词》[3],收入《词话丛编》。
二、编选基础——《宋六十名家词》
明毛晋所辑《宋六十名家词》(简称毛选)共六集,前五集每集收十家词集,第六集收十一家,实收晏殊《珠玉词》至卢炳《烘堂词》共六十一家别集,少则一卷,多至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无卷数,核其所辑词集共为九十卷。此乃未竟之集,毛晋原计划先刻此六集,后续再刻其他词集,惜因财力不足作罢,故如张先《子野词》、贺铸《东山寓声乐府》、范成大《石湖词》、杨万里《诚斋乐府》、王沂孙《碧山乐府》、张炎《玉田词》等宋名家词集未得收入。各家之后有毛晋跋语,略述词人词风。编排以词集付梓先后为序,而不以作者年代先后[4]。其不足之处在于未能悉皆校定准确,如柳永《乐章集》原本三卷合为一卷;周邦彦《片玉词》二卷外又补遗一卷,但该卷沿讹未考,不足尽信。
三、《宋六十一家词选》序言、例言浅析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乃据毛晋《宋六十名家词》选成[5]。凡十二卷,收六十一家词集,清光绪十三年初版,所选词人词集在编排顺序上完全遵照毛选,而在数量上有所节略,收录各家词集少则几首,多则一卷,取舍仍遵词人本色,不以己意强之。此“节略”乃在毛选基础上再精加校选,故冯氏所辑虽只得原本十之一二,而可视为《宋六十名家词》之简编、精编。
1、序言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学界将《宋六十一家词选》的选者多著为冯煦,却也有一些说法认为该选乃冯氏之师乔笙巢所辑。略举几例,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时冯梦华(煦)所刻乔笙巢《宋六十一家词选》,甚属精雅,议论亦多可采处。”高越天《中国书纲》卷五集部“冯煦《蒿菴诗录》”条下言:“冯善词,著有《梦华词》。所编之乔笙巢《宋六十一家词选》,为现行善本。”刘尚恒《二馀斋文集》所载论文《宁国府刻工考述》中提到“汤明休光绪十三年(1887)刻乔笙巢辑《宋六十一家词选》十三卷”。侯健《中国诗歌大辞典·古代词总集》“蒙香室丛书”条目著:“词学从书,二十三卷,清冯煦编。……附《宋六十一家词选》十二卷,清乔笙巢选。有清光绪冶城山庄刊本。”
笔者以为《宋六十一家词选》的编者当为冯煦,书前序言可佐证。《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乃冯煦自叙,略述其编选《词选》之缘由经过。冯煦十五岁时曾师从于乔笙巢学习词、赋[6],序言:“予年十五,从宝应乔笙巢先生游。先生嗜倚声,日手毛氏《宋六十名家词》一编,顾谓予曰:‘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是刻实其渊丛,小子识之!”冯煦深受其师影响,对《宋六十名家词》十分重视,惜而“十七八少小学为词,先生已前卒”。又叙述了冯煦在求学期间苦心搜求却始终无果的经过,直至光绪乙酉年(1885)服徐州之役时,经过王氏池东书库时终于寻获,“几三十年始获一见,惊喜欲狂,因从果亭假得之”。冯煦还阐述了他研读此书的心得,及立志编选《宋六十一家词选》的契机:“诸家所诣,其短长高下周疏不尽同,而皆嶷然有以自见。先生所云大且深者,比比而在。读之凡三月未尝去手。且念赭寇之乱,是刻或为煨烬,以予得之之难,而海内传本不数数观也。”可见冯煦编《词选》原因有二:承其师谆,对《宋六十名家词》十分珍爱;其二在于罹难之后该书已十分难得,故“乃别其尤者,写为一编”。编成后成漱泉负责校定该书:“复邮成子漱泉审正之。再写而后定,遂寿之木以质同好,刊伪纠缺,一漱泉力也。”最后记录了其师乔笙巢早年的赠诗,以示先生爱重,及对先师的追悼之情。
故从《词选序》可知其编者确为冯煦,言乔笙巢者谬。
2、例言
《宋六十一家词选》中的例言(《蒿庵论词》)综述有宋以来各名家词,乃《词选》中点睛之笔,重中之重。如陈廷焯所言“甚属精雅,议论亦多可采处”。其精雅处在乎选词,可采处在于例言。该例言共有词论四十四则,内容有二:一品各家词风,二论毛本得失。一至三十五则略述词人词风,有寇准、晏殊、宋杞、范镇、欧阳修、柳永、苏东坡、秦观、黄庭坚、晏几道、程正伯、晁补之、李之仪、谢逸、毛开、周邦彦、赵师使、赵彦端、赵长卿、杜安世、蔡伸、向子諲、陈师道、侯寘、王千秋、王之道、张元干、张于湖、辛弃疾、刘过、陆游、沈端节、洪咨夔、石孝友、姜夔、吴文英、洪叔屿、高观国、王十朋、刘克庄、蒋捷等四十余人,议论十分精彩。三十七至四十四则评价了毛晋《宋六十名家词》的得失及冯煦对其注改的情况。
例言云《四库提要》“盛推毛氏考证釐定之功”,以称其“得”。而据《提要》:“明常熟吴讷,曾汇宋、元百家词,而卷帙颇重,抄传绝少。惟晋此刻,蒐罗颇广,倚声家咸资采掇。……(《宋六十名家词》)其中名姓之错互,篇章字句之讹异,虽不能免,而於诸本之误甲为乙,考证厘订者亦复不少。故诸家词集虽各分著於录,仍附存其目,以不没晋辑校刊之功焉。”实际为瑕不掩瑜,毛晋故有搜辑考证厘定之功,而冯煦认为其失于有待商榷,故其“见存选录,校刊各本,一一雠对:凡义得两通者,一仍毛本之旧;其有显然舛失,则从别本改正”;且毛晋原本未曾以时代相差,对此《提要》也有表述,“其次序先后,以得词付雕为准,未尝差以时代。且随得随雕,亦未尝有所去取。”故冯本“今选一依其次,亦不复第厥后先,惟篇帙较原书不及十之二三,联合成卷,异乎人自为集矣”,“词有本事,待注乃明知。稼翁所赋各阕,尤多寄托。汲古于词前备载其子沃所案,今移为词下夹注,而标名于首。其他作者自记,及子晋校语,凡在词下者,并冠以原注,示与今校区别”;“篇中疑字,有无可勘正者,间亦标注”及“各集内有一词而见两家者……又原刻遇两本通阕歧出者,每附注词下;兹则惟善之从”;毛晋所选未能汇集两宋名家,如“半山、子野、方回、石湖、东泽、日湖、草窗、碧山、玉田”等人均未及汇入,致有遗珠,且在其所刻诸家之中又有“裒集未备”者。因而冯煦《宋六十一名家词选》“既从之甄采,虽别得传本,亦不敢据以选补”,基本上还是不出《宋六十名家词》格局。
冯煦在例言中阐述并表达了他的词学观点,认为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指冯正中冯延巳)”;赞赏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语言;以“词为文章末技,固不以人品分升降”;推崇“浑”成的词风境界;认为“词心”高于“词才”,如第六则评秦观词时即引用其师乔笙巢之言“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认为词心应本于才,又高于才,且是不可经后天锻炼的。“词心”说首出乔笙巢,后被冯煦、陈廷焯[7]等所接纳。而冯煦受乔笙巢影响对秦观词也十分推崇,认为“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秦观更高一筹,更有“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后主而后,一人而已”直接的高度赞扬。
其例言中也不乏通过引用转述他人对词集的评价来表现冯煦自己的词学观念的例子,使其观点更显厚重。如引刘攽《中山诗话》评《小山词》,刘熙载《艺概》评《东坡词》等。又如引毛先舒所言“北宋,词之盛也,其妙处不在豪快,而在高健;不在艳冶,而在幽咽”及“言欲层深,语欲浑成”。于是冯煦进而发出了“词至于浑,则无可复进矣”的看法。其例言中所引者另有陈子龙、张纲孙、周少隐、周济等人。冯煦旁征目的不仅在于佐其意、证其是,在对词作的评价上与前人有颇多不同见解,如:
第十二则:“《溪堂》温雅有致,于此事蕴酿甚深。子晋(毛晋)只称其轻倩,犹为未尽。”
第十五则:“坦菴、介菴、惜香皆宋氏宗室,所作并亦清雅可诵。……毛氏(毛晋)既许坦菴为放翁一流,又谓其多富贵气;不亦自相矛盾耶?”
第十六则:“《寿域词》,《四库全书》存目谓其字句讹脱,不一而足。今取其词读之,即常用之调,亦平仄拗折,与他人微异。则是寿域有意为之,非尽校者之疏。”
第三十五则:述毛晋与《提要》对竹山词皆“深为推挹”,“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矩矱”。而冯煦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然其全集中,实多有可议者”,“然不可谓正轨也”。
以上诸则,可知冯煦主要针对毛晋评词不当之处提出了质疑,冯煦读词更为全面,见解更为精妙。
冯煦还在例言中指出并纠正了前人考证上的几点失误。如:
1、据《总目提要》,是时名韩玉者有二:一字温甫,卒于金;一北方豪杰,由金入宋。《宋六十名家词》以《东海词》为韩温甫,朱彝尊《词综》又归之金人,误并二人为一人,故冯煦据《提要》改之。
2、将“各集内有一词而见两家者”经过分析考证后归于一家。
3、将人名误者据别本改正说明;将人名、集名“有待参考者”皆附注于例言之中,不作改动,在篇中“疑以传疑,不敢遽变其旧”。
冯煦还在例言中将其对《宋六十名家词》體例上的改动作了说明,对词中本事所作的注与原书不同,故位置变动以示差异,以便阅读。如毛晋在词前载黄公度之子子沃所案《知稼翁词》,冯煦将其“移为词下夹注,而标名于首”,“其他作者自记,及子晋校语,凡在词下者,并冠以‘原注,示与今校区别。”另对“篇中疑字”,有无可勘正者,间亦标注。
故曰《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实为提要,所言不差,通过阅读该例言可以获悉编者冯煦的文学观念及该书体例等,对进一步研究《词选》有提纲挈领之用。
注释:
[1]萧鹏.群体的选择——南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2]朱文华.许道明.上海文学志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14。
[3]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1959。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马兴荣.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6]冯煦《重刊秋蟪吟馆诗钞序》:“余年十五,从宝应乔笙巢先生学为赋”。
[7]清朝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乔笙巢评少游词”则载:“乔笙巢云:‘少游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诽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又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虽子瞻之明儁,耆卿之幽秀,犹若有瞠乎后者,况其下耶。此与庄中白之言颇相合。淮海何幸,有此知己。”
参考文献:
[1]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2]朝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3]萧鹏.群体的选择——南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4]朱文华.许道明.上海文学志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14。
[5]高越天.中国书纲.维新书局。
[6]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