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讲解员”的坚守与担当

2018-04-26 02:18文/王
当代陕西 2018年5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讲解员责任感

文/王 雅

白欣雨(左)为老八路作讲解

2月17日,大年初二中午,天气依然寒冷,但延安革命纪念馆外还是不断有游客排队进入。

从上午8点开馆,白欣雨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大家好,欢迎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稍作休息,这个90后姑娘再次微笑着开始了她的讲解。这已经是她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三个春节。

一圈讲解下来,快则四十分钟,慢则两个小时,而接待最高峰时,一个讲解员一天要连讲5到6场。“纪念馆里人气旺,说明大家越来越关注红色文化,我们的工作也就更有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白欣雨有了一种传播历史文化、传承延安精神的责任感,并开始思考如何以纪念馆为纽带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虽说是土生土长的延安人,进入纪念馆工作前,白欣雨对延安的革命历史只是一知半解。但看到从全国各地赶来参观的游客,有的甚至听到泪流满面,她就觉得自己必须要“干出点儿样来”。随着不断学习研究,每一次讲解都让她感触更深,她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地方,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越来越重。

白欣雨清楚地记得,曾经有一位91岁高龄的老八路穿着军装、戴着胸章来纪念馆参观。虽然年事已高,但这位老人仍紧紧地拉着她一起回忆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这个画面时常在她脑海闪现,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下午4点闭馆时,太阳将整个革命纪念馆染成红色。红色,是延安的底色,不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这既是白欣雨的职责,也是新时代延安人的责任和担当。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讲解员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博物馆当讲解员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培养模式探索(英文)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