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钟慧
摘要: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践行美丽乡村,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根据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发展模式,在对现有百色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百色市乡村旅游循环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循环经济;耦合;百色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近5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达180万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400亿元,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乡村旅游业开发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目前百色市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成为百色旅游发展的新特色,近年来百色市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7处、星级农家乐20多家,推出右江河谷“特色果蔬品尝采摘游”、“壮乡风情游”、“歌圩文化游”、“美丽右江乡村游”等精品线路,乡村旅游发展异军突起,乡村旅游成为百色旅游业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存在许多耦合,主要表现为农家乐、林业观光、渔业观光休闲、畜牧业观光体验等。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以大自然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导向,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文化的同时,促进目的地经济效益提高的一种特殊的旅游活动。循环经济下的乡村旅游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清洁生产,促进农、林、牧、副、渔产业之间的耦合、通过对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清洁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各生产要素,解决乡村旅游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因此推行循环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实现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
一、百色市乡村旅游开发类型
发展乡村旅游,用现代服务业的理念经营乡村视野,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景点,是当前实施旅游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类,乡村旅游资源可开发类型包括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疗养和度假等7大类,具体产品表现形式为农家乐型、民俗村寨型、田园风光型、古村落型、康乐疗养型等5种基本类型。百色市目前已开发的50多个乡村旅游点,可开展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大致为5种,产品类型齐全,乡村旅游类型,丰富多样。
(一)景观观光型乡村休闲游
以田阳县芒果风情园、永乐贝侬芒果风情园、华润百色希望小镇旅游景区、百色现代农业观光展示园、隆林乌龙茶山庄、凌云茶山金字塔、平果县布镜湖乡村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主要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果园,茶园、花园,渔场,农业科普教育园,农业示范园等。可开展果蔬观赏、花卉观赏、林业观赏、茶业种养、编织工艺观赏、农产品购物、农业科普教育等活动。
(二)休闲农庄型乡村休闲游
以百色平圩民族村、阳圩镇平圩特色旅游名村、濑浩新村旅游区、外域屯蔗园农家乐,田阳县那生屯农家乐、聚之乐农家乐、凌云县巴林农庄、南里湾农庄、九燕沟农庄、西林小道山庄、隆林盘江野钓山庄、乐业县火卖生态村、裕和山庄、牛坪村、平果县新安镇庄内农家乐为代表,主要开展农家美食经营为主,利用当地独有的食物原料,开展野菜品尝、果蔬品尝、山珍品尝、水产品垂钓及品尝、畜产品养殖及加工品尝、农事体验等活动的品尝型休闲乡村旅游。
(三)乡土文化型乡村游
以百色西林县马蚌乡的壮族那岩古木寨、西林县句町古镇、那坡县吞力屯、隆林县德峨乡张家苗寨、隆林县龙洞大寨为代表,乡土文化型乡村旅游主要以天然民俗村寨、节庆开发、市集庙会开发、民俗商品开发等为主要开发模式,开展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村寨文化、乡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体验型乡村旅游。
(四)康乐养生型乡村游
以田东县横山古寨、百色鼎盛和泰养生文化园、乐业国际养生小镇、顾式茶山、乐业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度假精品小区、右江区盘王蓝靛瑶长寿养生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大王山颐养度假区、田东温泉养生中心、凌云水源洞异地长寿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区等在建或重点打造的项目为代表,可在百色市凌云、乐业、德保、靖西等县份生态良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重点打造养生体验和疗养基地,打造养生养老长寿产业长廊和边关休闲旅游养生养老长廊。
(五)度假型乡村游
以百东新区欢乐小镇、鹅城水岸十八房为代表,目前百色42个乡村旅游点经过挖掘、整合后大部分都可以开发度假型乡村旅游,主要开展包括生态观光、疗养、保健养生、乡村民宿等活动内容。除此之外,百色市市郊附近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以开展农家乐休闲体验为主,提供烧烤、采摘、体育文娱场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放松的去处。
二、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业的耦合发展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对循环经济的界定是:循环经济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循环经济中的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再使用原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或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提高产品使用率,杜绝污染和浪费;再循环原则是是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主要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业与农业种植业、加工业之间的耦合,延長产业链条,实现废弃物或副产品的再生产提高附加值,变污染为效益。主要包括节能降耗模式、清洁生产(绿色旅游企业)模式、代谢共生(旅游循环经济园区)模式等。
循环经济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耦合的具体措施体现在清洁沼气生产、人畜饮水污染防治、污水处理设施设置、村容村貌治理、环境整治、退耕还林等项目。要优先解决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交通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加大旅游村镇改水改厕及周边环境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大力推进旅游村镇绿化和亮化工程,规范特色民居改造和旅游标识设置,合理布局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旅游步道及游客中心;改善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
为了保持良性的生态与经济循环系统,本文从自然生态循环耦合与人文生态循环系统耦合两方面出发论述百色市乡村旅游循环发展模式。对于乡村旅游景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来说,游客活动主要是要做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自然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所说的,主要是指旅游景区的可再生资源循环,包括垃圾资源循环、水资源循环、可再生能源循环等,乡村旅游资源只有做到可再生资源循环,才能把游客对景区的干预和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达到生态循环效果最佳模式。
再生资源循环,首先要降低游客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水、能源、材料等的浪费。其次是寻找符合当地最佳的循环再利用发展方式。例如乡村旅游景区的垃圾,从引导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从垃圾分类开始,可回收垃圾回收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垃圾做无害化的焚烧填埋处理或者固化成为有机肥等,做到垃圾可循环利用。旅游区的污水处理,一开始就要建设污水处理循环系统,把污水引流,沉淀,分离,净化后作为一般净水用于乡村旅游区的景观系统灌溉用水,分离出来的废气收集为沼气等新能源提供旅游区生活、生产需要,做到能源循环利用,水流域内的植物景观有序分布,种植净化水质的绿色景观植物,积极防治可能的水污染。随着百色乡村旅游的发展、大量的游客到来,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生活污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特别是污水排放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另外由于开发者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盲目地进行城市化建设,使旅游目的地失去了原有的地方特色,降低了游客的重游兴趣。
人文生态循环系统耦合主要是指乡村旅游区的历史、人文、文化传承三者之间的延续循环。对于很多乡村旅游景区来说,绿色体验是游客亲近自然的需求,而每个不同地方的乡村旅游景区的独特的人文资源才是最富吸引力的资源,乡村旅游区要把符合当地特色的景区建筑、人文特色展示、餐饮特色展示、游客体验项目展示等很好的与景区景观相结合,开展耦合可持续发展。
三、百色市乡村旅游业发展问题现状
(一)缺乏规划与指导
许多乡村旅游点是以农家乐为载体,由于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与论证、开发中注重规模,忽视质量,存在盲目性开发,只顾眼前利益的开发,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有些旅游公司投入的民俗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盲目改造歌舞习俗、文化习俗,导致缺乏真实性和粗糙滥造的现象。
(二)产品单一化
大部分的乡村旅游点开发重点是注重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产品,对民俗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或者重视程度不够,产品存在同质化雷同的现象,缺乏吸引力和特色。目前百色市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区域内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竞争厉害,乡村旅游缺乏精品,只是粗放型的简单开发。乡村的旅游资源主要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百色本地自然资源主要构成是喀斯特山地地貌、山丘、河流、动植物资源等,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多为农业观赏型和季节采摘型产品,这些资源从本质上来说差别不大,容易出现雷同化现象;人文上把乡村的生产生活内容作为一种资源开发,已开发出来的有形产品差异较小,乡村习俗开发还流于淺层次的形式,已经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停留在提供简单的吃、住、接待服务和季节性采摘活动等单一化内容上。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百色市的公路、铁路、航空构成的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边远地区交通交通瓶颈依然存在;农家乐接待宾馆等接待设施不够完备,管理水平低、数量不足;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设施与场所匮乏;自驾服务、旅游信息服务较少,星级旅游厕所、汽车救援等服务设施不够健全,各乡村旅游点资源分布在各县区,县区到各景点的道路建设换在不断完善中,可进入性受限。
(四)循环发展存在制约因素
许多乡村旅游业投资者发展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容易忽视环境协调,部分由于认知偏差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忽视了环境存量与资源承载力。
政策层面上,在推动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上面,政府缺乏激励机制,导致生产责任制、资源再回收循环、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
技术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不先进,高效节能环保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回收存在瓶颈。特别是作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欠发达区域,百色市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资金匮乏的现实制约。
四、循环经济模式下百色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政策指导,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改变单一品牌现象
加强政府的政策指导,在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特色建设上要引导整体设计, 因地制宜,立足于百色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精心开发、合理布局建设。开发过程中要进行多样性、特色鲜明的旅游活动项目设计,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必须要走乡村旅游产业与观光、种植、休闲、渔业甚至地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产品开发与资源开发向纵深层次延伸,区域内乡村旅游产品差别化开发,保持产品的吸引力。
在农家乐、民俗村寨、田园风光、古村落、康乐疗养等5种基本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上,百色市可充分开发民俗乡村旅游特色,以富有壮族文化特色的“歌坡节”为载体,开展节庆型乡村旅游,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游客,以田林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跳坡节”、彝族 “火把节”、仡佬族的“拜树节”、壮族三月三歌圩、民族体育运动会、那坡风流街、端午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形成固定节庆品牌效应,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民俗特色游。
在康乐疗养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可依托百色地处桂西长寿养生胜地的中心,借力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加强旅游协作,加大宣传推广长寿养生体验之旅等精品线路,开发养生休闲旅游资源,做大做优长寿养生度假游。
根据乡村休闲体验度假游发展的新趋向,要结合乡村旅游开发与现代农业、民族村寨、文化古迹及分布现状,加强乡村休闲度假线路的设计与规划开发。
(二)提高环保意识,鼓励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采用新设备和环保节能设施,鼓励经营者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农村的环境保障体系比较薄弱,百色市大部分乡村旅游点都处在水源河流域或者风景秀丽的特色资源带,要通过政策引导、宣讲、教育、海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循环经济和环保经营生产的宣传,让经营者懂得保护环境对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让当地居民、游客在参与循环经济生产中得到政策扶持和鼓励,在水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处理、资源循环利用、降解、填埋等得到清洁生产的先进工艺指导,对循环生产设备的使用给予激励,实现全员参与节能减排,游客参与的节能减排行动能得到当地景区和政府的鼓励和肯定。
在清洁能源的使用上,鼓励乡村旅游点利用景区内及附近的稻杆、采收后的果蔬苗杆等资源生产沼气,用来发电、取暖、照明等,其他清洁能源的使用尽可能以太阳能、风能等的开发以用为主,实现清洁化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乡村旅游实现清洁资源最需要的是建立餐厨废弃物登记、回收、集中处理体系,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立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引导游客科学消费,减少产生量,促进源頭实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生产。
(三)倡导游客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首先要倡导绿色出行和减少农家乐接待易耗品的不必要使用。从供给端看,要加大新能源燃料、节能设施的使用,加快对老化设施的淘汰和节能技术改造,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绿色化主要是对游客进行绿色消费教育,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不购买濒危禁售动植物资源、合理餐饮消费,不铺张浪费。
(四)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首先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在乡村旅游领域的发展。近几年来,百色市政府层面相继出台了《中共百色市委、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旅游业赶超跨越三年行动计划的决定》、《百色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百色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制工作方案》、《百色特色旅游名镇(乡)建设方案》等文件,在资金、用地、产业融合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为百色旅游产业融合和跨越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对循环经济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构建美丽百色的蓝图上,政府层面还要为百色本地循环型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细化政策和制度保障,合理规范循环型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
其次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循环型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前期所需投资较大,对项目资金的要求比较高,但见效较慢,投资回收期较长。可以采用专项资金、直接补贴、税收减免、产业帮扶等方式来弥补建设资金的缺口。例如以旅游厕所的建设为例,百色市今年计划改造的150座旅游公共厕所,在部门预算中列支有“以奖代补”等专项资金,那么在乡村污水处理等设施的投入和改造方面也可实行专项的以奖代补等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循环水资源生产和使用,保护水源。
再次,经营者要认识到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特点,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消费观,坚持绿色生产、清洁生产,要引导社会产于,倡导绿色消费,将循环生态教育纳入培训和舆论宣传,普及环境常识,公布环境质量等,起到全员全社会践行绿色消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循环经济条件下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邓念梅,魏卫.试论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J].青海社会科学,2005(1):37-39.
[3]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