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露 周新雅 蔡孝文 朱玲慧
摘 要:“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六个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质量”内容为研究对象,针对“质量”这一内容进行简单地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材;质量内容;分析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3-0023-2
“质量”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掌握“质量”这一内容对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发现,除上教版以外其他六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都有“质量”的介绍,而唯独上教版默认“质量”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只在“重力”这一块内容中出现过,教材编排不太恰当,不符合教学过程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一定的困难。以下对除上教版外的六个版本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质量”内容进行介绍。
1 关于知识逻辑和结构方面的比较
针对初中物理教材我们应该从知识逻辑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质量”内容的整体框架。“质量”内容知识逻辑的比较如表1。
表2、表3、表4同上。
由表1可知,“质量”內容的知识逻辑顺序为:质量—质量的单位—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2版)对“质量”内容的要求: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以知道,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与高中知识相互衔接[1]。且质量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它贯穿于惯性、密度、浮力、物态变化等初中知识教学的始终[3]。
沪科版“质量”相关内容过于简洁,对于测量质量只是介绍工具,没有使用天平进行测量这一内容。不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人教版和沪粤版相对来说对“质量”的内容介绍得更详细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
2 关于“质量”概念的比较
初中物理教材中,“质量”这一内容相当关键。质量、重量、重力这三个概念初中生比较容易混淆,各版本教材中对质量概念的描述如表2。
由表2可知,对于质量的概念各版本大致相同。在物理学中,物理量是不可或缺的。但只有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提及了质量的物理量m。这一点对于后期学习重力、牛顿第二定律有重要的作用。
3 关于实验方面的比较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在六个版本教材中“质量”这一内容的实验比较如表3。
由表3可知,除了沪科版以外,其他版本都有实验,但实验内容大不相同。其中,人教版、沪粤版、北师大版是使用天平进行测量实验,符合课程标准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情景中。而苏科版、教科版在探究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这方面进行实验,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2],有利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质量的概念,但在使用天平测量这一板块却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笔者认为,在“质量”内容的安排上,既要探究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还要有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质量”这一内容。
笔者研究发现六个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对于有无托盘天平的使用也有所不同,如表4。
由表4可知,除沪科版没有详细介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外,其他版本皆有介绍。学会使用托盘天平这一内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仅要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还要知道生活中的各种测量工具。沪科版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托盘天平的结构,这不管对老师还是学生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特别指出苏科版中有托盘天平详细的使用方法,还列举出四幅图片让学生从中找出错误,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作用。
4 关于六个版本“质量”内容的分析思考
教材的编写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核心素养,注意教材的思想性和启发性。教材是用来参考的,需要教师去挖掘相关知识点。
教师应该活用教材,要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应该抓住新教材的特点,突出实验和知识的应用,以学生为主体,边学边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3]。
教材的编写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脱离生活的知识都是无用的。并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有关问题或有关领域的延展思考,做到一学多用,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柳美玲,张夏林.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J].湖南中学物理, 2014(4):91-93.
[2]邹芳,周新雅,吕露,朱玲慧. 基于“重力”内容的各版本教材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8):2-3.
[3]邱麟兆.谈“物体的质量”教学中的难点突破[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