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艺术的维度空间

2018-04-25 16:59郭思璇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铭文楷书草书

郭思璇

摘要:梳理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人们掌握书法艺术的维度空间内容。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书法艺术维度空间的具体内容,并将书法艺术的二维平面、三维空间的特点进行比较,方便人们理解。同时,本文还探讨了书法艺术四维时间和空间的知识,来进一步阐述出维度空间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书法艺术;维度空间;草书;楷书;铭文

引言:

书法作为一种对文化影响深刻的艺术现象,其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因此,有必要对书法艺术的维度空间进行研究,整理并掌握空间理念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

1书法艺术与维度空间

1.1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四维空间,最后趋向于二维平面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等偏向于二维的形状创造,却并没有将二维平面以外的空间作为书法的目标,即甲骨文时期的文字仅仅具有写实功能,并不具有艺术倾向。而青铜器中铭文,由于使用的特殊性,一些铭文的笔划使用特殊笔法撰写而成,比如“天”以平动为主,来凸显庄严性。青铜器的铭文具有阴文和阳文两种特性,从外部形态来看,属于一种立体式的文字形式。但综合书法发展的历史来看,这种文字的笔法仍旧是以平动为主,并没有突破原有的二维平面,比如在《泰山刻石》中,文字线条的变化起伏弱,缺少纸面上下的运动,仍旧属于二维平面[]。

(2)书法艺术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变体现的是一种笔法——秦简。在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字裂变的倾向,这一时期的文字呈现出方形,用笔从容,横划及捺划的收笔处出现了右上走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文字由原来的弧形运动倾向复杂化,这种用笔促使了绞转用笔的出现,即蚕头燕尾。从秦简到汉简的发展过程中,蚕头燕尾的隶书用笔实现了线条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转变。由此可见,隶书在书写过程中,体现出其所蕴含的时序内容,这正是一种二维平面过渡到三维空间的表现,比如《张迁碑》中的“永”字,摆脱了二维平面的特点,以方为主,许多笔画棱角分明,笔画之间粗细对比并不强烈,而厚重感、体积感较其他字体尤为明显。

(3)草书可谓是书法艺术的突破性成果,从汉代发展至晋代,是一个突破三维空间的过程。以陆机的《平复帖》为例,在帖中,草书的点划连续书写,相较于汉简,在时序中,已经有所突破。这表明,由汉代到晋代的草书发展过程中,已经由注重空间突破转变为时间,而仅从笔法的角度来看,草书的三维空间幻象已经颇具氛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集”、“阴”等字中绞转笔法清晰可见。正是这种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再加上时序进程所蕴含的时间性,构成了书法艺术的四维空间。

1.2书法艺术与维度空间的碰撞和融合

书法艺术中的维度空间理念脱胎于物理领域,但具有衍生含义。这里的维度空间指的是心理层面,无法丈量,只能够亲身感受。甲骨文、金文、铭文等文字处于三维空间中,但这种三维空间和书法艺术带给人的心理维度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有先感知心理维度,才能够体会到那种类属于物理层面维度空间的书法艺术的空间维度。

我国书法艺术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初唐的感性比喻到汉魏晋的形势观,都显示出书法艺术研究的深厚底蕴。而在当代,邱振中先生最先将维度空间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自此以后,二维平面、三维空间、四维空间逐渐成为书法艺术研究的熱潮。邱振中在《线的艺术》中,提到了“字内外空间”、“二维空间”等理念,使得书法艺术与维度空间逐渐渗透、逐渐融合。

2书法艺术的二维及三维空间

2.1二维平面的构成及特点

(1)布白。欧阳询在《八决》中首先提出“分间布白”的理念,使用现代汉语来表达,就是指线条分割出的余白。余白就是线条作为字体分割的二维平面的“线”,奠定了二维平面的特点。布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均匀分布,如楷书、篆书等体裁的布白;另一种则疏密有度,如行书、草书等体裁的布白,相对呈自由分布。单从布白空间来看,后者的空间面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进而呈现出的张力也就大相径庭,能够充分挥洒出书法的独有意境。布白方法的不同,呈现出的书法艺术效果也不同。比如柳公权的楷书棱角分明,轮廓方折,具有威严的视觉冲击力;而观八大山人的草书图,整幅作品呈现出圆润的轮廓,视觉冲击较弱,但其中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凸显出“方圆者皆参之以圆方”,恰又实现了视觉上的平衡。

(2)空间架构。冯班在《钝吟书要》中,提出了“先学间架,古人谓之结字也”,即指古人认为,间架是构成字的“生命”的关键要素。这种二维的空间架构主要体现出不同字体之间的形态区别。由于书法使用的空间为中宫格,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移动,这便形成了书法间架的多元化视觉。比如《曹全碑》中的“曹”中宫较小,而《自叙帖》中的“醉”中宫较大;《寒食帖》中的“黄、不”中宫右移,《张猛龙碑》中“志”中宫下移。

2.2三维空间的构成及特点

(1)表现介质,白纸黑字。书法艺术中,如果将白纸黑字分离,从空间分析,属于一种二维平面,但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白纸的衬托下,能够显现出黑字的特点。同时,在黑字的衬托下,白纸会有一种空间蔓延感。这便融合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进而形成一种对比的效果,使人产生一种三维的立体感,以此构成了书法艺术三维空间的基础。

(2)墨色变化。书写过程中通过控制墨色浓淡,能够营造出空间的层次感,凸显远景和近景,形成一种三维立体的空间。比如在《祭侄文稿》中,“开”字的颜色很浓,“惟”字很淡,通过这种浓淡相互搭配的手法,可以清晰地看见线和线之间重叠的结构,呈现出“墨浓的字体向上,墨淡的字体向下”的视觉效果,构成了“上-平面-下”这样的三维空间感。自宋代开始,书法家们开始对墨的浓淡变化产生兴趣,并不断挖掘更多的墨色所表现出的书法艺术效果,这样的创作理念在明清时期更为突出。比如在王泽作品中,能够看出第一行的文字墨色较为浓厚,第二行墨色淡,依次类推,整幅作品形成了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三维空间的层次感。同样的,在现当代书法中,以林散之为代表的墨色派,也正是巧妙地利用了墨色的变化,来构建出了三维空间。

(3)笔的复杂化。在纸上,书法的线条主要有直线、曲线、绞线、提按等变化,进而构建出复杂的线条变化,而正是在复杂的笔触变化之下,三维空间得以被构建。比如王羲之的《频有哀祸帖》中的“奈何奈”,每个字体都不同,它们交叠在一起,呈现出的不是一个二维平面,而是一个好似飘动彩带一般的三维空间,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3书法艺术的四维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书法艺术中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融合,又各具特点。其中,时间通过线条的变换呈现动态变化。而相较于隐晦的时间变化,书法艺术的空间变化就显现得更加直观。

3.1时间

(1)势。在《书法空间论》中,提及到书法艺术中存在着时间,就是指势。在势中,书法的笔势凸显出书法艺术蕴含时间的理由:笔势、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用笔的不断重复等内容。这种观点表明书法是通过线条的内外在变化体现出时间概念。

(2)秩序。在物体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存在时间的长短与物质的形态和运动状态有关。和传统的时间观念不同,这里面融入了对比的观点,呈现在书法艺术中,同样具有很好的直观性。比如在《留简帖》中,文中的上部文字,通过连续的书写,表现出一种焦急感;而在文章的下半部,字体开始独立,节奏变缓慢。这样的快慢对比,很好地凸显出时间的变换;再如《裴将军诗》中的“射百马倒”,“百马”为草书,具有灵动感。“倒”字使用的是楷书,有一种飞快奔跑的马群突然停止的状态,在这一动一静的过程中,营造出秩序的快慢变化。

(3)梯度变换。梯度变换是通过墨色的轻重变化,由浓变淡,或是由浅入深,在这过程中,也凸显出了时间变化。比如在《黄州寒食诗》中,“煮寒菜”等字体形状从小到大,在这个变换的过程中,人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演变,就像是经历了寒菜由生变熟,由大变小,心理时间维度会变长。同理,当我们看到字体是由小变大的过程时,心理感受则会反过来,这样的心理情感上的变换具有非常多的表现方法,例如余白、字体间距、书写风格等等,都会让人产生心理变化[]。

3.2空间

书法艺术的空间秩序是指文字结构和布局。在书法艺术演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作品大章法的注重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观赏性的阅读到现代的展览,书法的交流已经突破了原有的修生养性的功能,转变为审美的需求。因此,书法艺术的空间秩序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大的章法来说,外部空间是势的延伸,而内部是势的内聚,外部处于被动状态,内部则处于主动状态。

3.3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与结合

书法艺术的空间和时间是以一种融合的状态,呈现在人们的视觉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书法在时间中完成对空间的创造,书法又在空间中延伸时间的内容。就以《自叙帖》为例,观察任意一处,我们的视线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下,去感受那行云流水般行走在纸上的书法艺术之美。这是书法时间感的有力证明,因为草书笔势较强,属于时间范畴,能够体现出时间的内涵,而在时间的引导下,顺着笔势的发展,空间便能够凸显出来。因此,作为书法艺术的两个根本因素,时间和空间需从整体角度把握。

4维度空间在书法艺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4.1理论价值

从传统的书法艺术中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书法家都非常注重书写者与书法之间的联系,“字如其人”的说法便由此而来。古人的书法观念中蕴含着时间和空间感,但缺乏整理和挖掘,因此,在美学热的前提下,一些学者开始使用西方文本思想来对书法艺术进行独立式的研究。使用维度空间的思想对书法艺术进行归纳,既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并接受书法中蕴含的维度观念,又能够对书法维度这一理念进行合理的应用。同时,书法艺术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都无法脱离四维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结构,来不断转变当代书法的发展方向,进而寻找出一条适合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之路。

4.2实践价值

书法创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凸显创作的动机,需要利用实践进行验证,来更加全面地呈现出创作者的思想,由此看来,维度空间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作实践来验证维度空间的理论。在此就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披绣闼”这一段文字为例。在“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中,注重空间的营造,到“闾阎扑地”时,转向了时间秩序。在“钟鸣鼎食之家”,转变为空间造型,“家”字较虚,“鼎”字较实,形成虚实结合的空间秩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四个字从开到合,用以整合全篇。另外,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重点突出了维度空间中墨色由湿到干,形成一个梯度变化的过程,而这个梯度变化是通过连续不断的墨蘸写表现而成,体现在时间上的连续感,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则是另一个书写的运动阶段,恰是由于这种间断的交替感,凸显出了时间的特点[]。

5.结论

综上所述,书法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和延伸后,其维度空间理念逐渐凸显出来。而基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书法与维度空间逐渐发生碰撞和融合,从物理领域延伸和拓展至心理层面。在二维、三维以及四维空间中,书法艺术的发展由浅入深,不断突破原有功能,走向时代前沿。因此,无论是在观赏、审美等理论层面,还是在书法创作、教学等实践层面,维度空间在书法艺术中都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楠楠.書法文化的区域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7,33(05):57-58.

[2]黄卫星,张玉能.书法艺术的美学思考——书法艺术的本质[J].美育学刊,2016,7(01):5-15.

[3]赵立春.中国书法艺术的当代传播及其策略[J].四川戏剧,2015(10):51-53.

[4]黄安桂.书法艺术的维度空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铭文楷书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楷书的笔势
楷书
草书与翻译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