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军功入仕制度探究

2018-04-25 16:59李恂
神州·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西汉影响

摘要:军功入仕是西汉时期重要的军事政治制度,其对汉朝的兴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西汉军功入仕制度为研究对象,探其源,述其史,分析其在西汉兴衰之原因及对西汉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西汉;军功入仕;影响

提到汉朝的仕进制度,学者往往以察举征辟制作为主要特征,对军功入仕制度却鲜有论及。但实际上,军功入仕制度对两汉兴衰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西汉前期,从汉高祖元年至汉武帝建元元年,仅对中央对14位丞相选任情况进行调查,13位因军功入仕。①军功入仕对汉代仕进制度影响可见一斑。本文以西汉军功入仕制为研究对象,追溯其历史渊源,描述其在西汉仕进制度中的兴衰,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探究军功入仕制度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一、军功入仕制度的历史渊源

早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军功入仕制度即已萌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就有“庄公为勇爵”②的记载,齐庄公为勇士设置爵位是我国军功入仕制度萌芽的典例。此外,晋国、秦国等也都设立了以军功仕进的路径。《左传·衰公二年》记载晋定公时赵鞅之言:“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③《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了秦师伐晋救郑,其统率为“秦庶长鲍、庶长武”,④可见当时秦已具备层级分明的军功爵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争加剧,新兴地主阶级利用军功仕进制度向传统宗法制度发起清算,魏、赵、韩、秦等国相继自立为王,并普遍提出以有无军功作为衡定政治地位的标准。西汉刘向的《说苑·政理》⑤中记载魏文侯问政李克时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且直接向奴隶主世袭制发难,认为应坚决制止“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的现状,用省下的钱财招览八方之士,鼓励军功入仕。秦孝公时,吸纳了六国仕进制经验,结合秦国具体情况,颂布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⑥的法令,建立了早期相对完备的军功爵制。及至嬴政统一六国建立帝国,秦朝的军功爵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依据军功大小细化至二十个等级,官职小至“公士”,大到“列侯”。秦国逐步完备的军功入仕制度在剿灭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对鼓舞军队士气、提高战斗力起到了极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天下统一。

二、西汉军功入仕制度的兴衰史

汉承秦制,西汉建立伊始,在中央行政体制上主要沿袭秦代模式,仕进制度亦不例外,刘邦能击崩群雄创立汉朝,与其推行军功入仕制度密不可分。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引入察举征辟制等,但军功入仕仍占重要地位。直到西汉后期,军功入仕制度流于轻滥,渐入衰微之势。

(一)西汉初期:军功入仕制度的引入

西汉初期的军功入仕制度虽主要沿袭秦制,但并非汉初唯一采用的仕进模式。如《史记·樊郦滕灌列传》⑦就记载樊哙与司马枿战砀东后被封赏为国大夫,随沛公击章邯军濮阳后赐爵列大夫,又攻城阳、下户牖赐上间爵,从攻围东郡守尉受封五大夫,于开封北击破赵贲军受封卿爵,攻宛陵赐封号贤成君,后又因屡立战功赐重封等;此外还有一些官职爵位是刘邦在楚汉之争时常用以赐封功臣的,如灌婴亦因屡立战功受封为七大夫、执帛、执圭等。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刘邦为了在楚汉之争中获得军事上的优势,激励军队士气,广泛引用了军功入仕制度。但这一时期的军功仕进制并非秦制,明证即是上述官职爵位仅五大夫与秦制爵位名称重合。学界亦有论刘邦此时所用爵制为“旧爵”,而“旧爵”所指其实早在《汉书·高祖本纪》中已有论及,所谓“沛公,楚制。”

汉五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政权初步巩固,刘邦才废止楚爵,正式引入秦朝的二十级军功爵制。汉五年五月,为恢复与发展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安置复员军士,奖励军功者,刘邦颁布了一道较为重要的诏书,有两项重要决议:一是挽流民于关中,迅速恢复生产,提出“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其二是复故爵奖军功,诏书中所引二十级爵位与秦制名称完全一致。

(二)西汉中期:军功入仕制度的中兴

汉武帝时期,尽管仕进制度较为丰富,但军功入仕制度依然占有重要地位。 汉朝自建立以来与匈奴的矛盾与战争便一直存在,但考虑到自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到楚汉争雄,举国上下元气大伤,所以刘邦听取大臣建议搁置矛盾、缓和局势,采用“和亲”办法维系边界和平,避免剧烈的军事冲突。自此,“和亲”也成为西汉对匈奴的一项基本国策,直至文景时期,北方边境未发生大规模战争。汉武帝时期,经过长期休养生息特别是“文景之治”,西汉国力空前强盛,促使汉武帝着手调整对匈政策。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策划了一场对匈奴的诱乱歼灭战,史称“马邑之谋”。自此,汉匈之争持续长达44年。在此期间,汉武帝为鼓舞士气,重整军功入仕制度。据朱绍侯先生考证,反击匈奴的战争初期,为鼓舞士气,汉武帝特颂布《击匈奴降者令》。⑧尽管这段简文多有缺如,但依稀可以进行推断。其中记载,能击降8000以上匈奴军士的,可以获封列候或食邑,官至2000石且赐黄金500斤。值得一提的是,汉武帝不但重赏一线军士,对谋士亦有重封,所谓2000石官谏言及于武功者,可以赐赏爵位并共享采邑。汉武帝重视军功入仕制度若此。后来,为进一步提高军功爵价值,汉武帝又设立了并行的武功爵,并将军功爵位赐予嫔妃。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过激励士气的作用,但卖爵、妃嫔赐爵本身也是对军功爵制极大的挑战与亵渎,是軍功入仕制度流于轻滥的又一表现。纵观汉武帝时期,军功入仕制度还是很受重视的,形成了以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为首的新兴军功集团,成为影响西汉中期重要的政治力量。

(三)西汉后期:军功入仕制度的衰微

西汉后期,随着对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停止,军功入仕制度颓势尽显,卖爵与妃嫔赐爵从根本上形成了对军功入仕制度的损害,汉宣帝时,赐爵更成了奖励官吏政绩的手段。汉平帝时,王莽掌权,为了拉拢亲信,扩大自己实力,动辄封将赐侯。汉哀帝时,张疏为王莽上歌功颂德之奏疏即被封淑德侯,无外乎《汉书·王莽传》⑨记“欲求封,过张伯松;力战斗,不如巧为奏”之说,西汉后期军功入仕制度衰微至此。

三、西汉军功入仕制度兴衰的原因

纵观西汉军功入仕制度,其兴衰与社会背景及统治者的需求密切相关。西汉初期,刘邦为了在反秦、楚汉之争等特定时期获得战争优势,积极引入楚制军功入仕;楚汉战争胜利后,为安定军心、巩固政权,又引入秦之军功爵制。西汉中期,汉武帝发动大规模对匈奴战争,重振军功爵制亦或推行武功爵,其目的无不在于社会大动荡时期振奋军队之士气,及至战争结束,新兴军功集团亦随之衰落。西汉晚期,军功入仕已是强弩之末,外戚干政使君王权力衰微,爵位与军功逐渐脱离干系,成为外戚弄权的手段。从西汉军功入仕制度之兴衰可以看出,军功入仕的繁盛阶段都是西汉社会大分裂或大动荡之时期,统治阶级为统天下、御外敌等政治需要,奖军功、励士气,一旦社会进入无对外作战时期,军功入仕也便流于轻滥甚至呈衰微之式了。

四、西汉军功入仕制的社会影响

军功入仕制度作为西汉时期重要的军事政治制度,对西汉的政治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积极影响

从军功入仕制度在西汉发展的两个小高峰看,汉高祖引入军功授爵制、汉武帝中兴军功授爵制,其目的都是在军队中施行改革,增强军功的激励作用。军功入仕制度引入后,军功就不仅仅只是一项荣誉,统治者更将其与爵位、封邑、赏金等实际利益挂勾,对鼓舞西汉军队士气,增强军队战斗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汉高祖时期,军功入仕制度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向世袭制发起了挑战,形成了布衣之人可依军功而为将相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与陈胜等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秦口号也有很大关系,刘邦等人应声而起,创造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布衣王朝。不但高祖刘邦出身农家,为其开创基业的韩信、陈平、王陵、陆贾、夏侯婴等皆为白徒。汉朝建立以后,许多布衣出身者甚至登上了朝廷中央权力的顶峰,据统计,西汉前期官至丞相者,如陈平、审食其、周勃、灌婴、申屠嘉等,均出身贫寒、因军功入仕。从某种意义上讲,西汉军功入仕制度的引入,既撼动了世袭制,同时也为平民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仕进制度。

(二)消极影响

尽管军功入仕制度对西汉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亦不可否认。军功计量往往将杀敌数量与所获爵位与封赏直接联系起,犹如为战场上的军士使用一支强心剂,在某种意义助长了战争中的残酷杀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统治阶级穷兵黩武之势。战争是国家机器在特定历史阶段的需求,但无论如何都是对民力、国力的巨大损耗。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其对匈奴的战争长达44年,尽管汉军战果累累,沉重打击了匈奴,但也严重消耗了汉朝自身的国力,更为后来汉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军功入仕制度在汉王朝的崛起与中兴阶段都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作为西汉时期重要的军事政治制度,既对西汉国家的建立、政权巩固产生了积极影响,又助长了生灵涂炭、穷兵黩武之势,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注释:

①陈金龙.西汉前期用人研究——以主要官职的选任为例[D].湘潭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2014:17

②左丘明撰.蒋骥骋标点.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219

③左丘明撰.蒋骥骋标点.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391

④左丘明撰.蒋骥骋标点.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1988:199

⑤刘向著.王锳,王天海译注.说苑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96

⑥司马迁著.易行,孙嘉镇校订.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301

⑦司马迁著.易行,孙嘉镇校订.史记[M].北京:线装书局,2006:403

⑧朱绍侯.军功爵制考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30

⑨班固.张永雷,刘丛译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272

參考文献:

[1]安作璋.汉代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制度[J].东岳论丛,1981(3)

[2]薛志清.刘邦布衣集团社会流动途径论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

[3]夏增民.汉初士人的精神历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

作者简介:李恂(1989–)男,辽宁阜新人,中共锦州市委办公厅综合一处科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秦汉史。

猜你喜欢
西汉影响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一幅西汉伏羲女娲图像
西汉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