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胜斌
2018年3月中旬,焦树阁(又名:焦震)控制的亚锦科技(830806.OC)耗资15亿元对鹏博士(600804)的控股股东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鹏博实业”)进行增资,获得其40%股权。此举随即引起市场的关注和猜测,借壳上市之说有之,财务投资之说有之,各种说法层出不穷。
如果把焦树阁近几年的运作联系起来看的话,亚锦科技增资鹏博实业,或只是其将南孚电池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其中一环。在这个大棋局中,焦树阁凭借娴熟的手腕,克服了运作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距离成功的目标已不太远。这个故事的开头,要从南孚电池借壳亚锦科技说起。
亞锦科技是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挂牌时总股本500万股,共有7名自然人股东,其中,控股股东为彭利安,持有52%股份(图1)。
彭利安所持亚锦科技的股份,是在2013年10月从其他6名股东手中购买而来。在成为控股股东后不久,彭利安即于2014年5月推动亚锦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挂牌时,亚锦科技总资产624.81万元,负债92.71万元,净资产532.1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91.54万元,利润9.31万元,在当时新三板的数千家挂牌企业中“毫不起眼”。但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却令鼎晖投资的掌门人焦树阁青睐有加。
2015年9月,亚锦科技与福建南平大丰电器有限公司(简称“大丰电器”,后更名为宁波亚丰电器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亚锦科技以1元/股的价格,向大丰电器发行26.4亿股,收购其持有的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简称“南孚电池”)60%股权。
交易完成后,亚锦科技的总股本由500万股猛增到26.45亿股,大丰电器在亚锦科技的持股比例高达99.81%,由此成为亚锦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原实际控制人彭利安仅仅持有0.1%的股比。亚锦科技也由一家从事医疗信息系统服务的公司,摇身一变为中国最大的碱性电池生产商,营业规模从不足300万元扩张到近20亿元(表1)。
在这次交易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交易双方对南孚电池的估值为44.3亿元,经协商,双方确认南孚电池60%股权对应价值为26.4亿元,亚锦科技据此以1元/股的价格发行26.4亿股,收购南孚电池60%股份。但根据交易发生前累计19个交易日的交易记录来看,亚锦科技股票的交易均价为4.15元/股。这也就是说,亚锦科技为收购资产所发行股份的价格远低于市场交易均价。亚锦科技以“超低”价格增发股份的原因或许在于其经营业绩不佳,并意图获得南孚电池这个优质资产。
截至2015年6月底,亚锦科技净资产为482万元,每股净资产仅为0.96元,较2013年底的1.08元和2014年底的1.03元有所下降,净资产逐年下降意味着亚锦科技在逐年亏损。或许,亚锦科技经营业绩不佳,逐年亏损的局面“迫使”其股东同意以1元/股的价格收购南孚电池股权,并由此享受并购带来的市场“溢价”。那么,南孚电池究竟是怎样的一家企业,能令亚锦科技的股东如此青睐?
南孚电池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最大、世界前五的碱性电池生产商,也是闻名遐迩的民族品牌。作为已经占据全国品牌碱性电池市场70%销售量的龙头企业,南孚电池的经营状况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极低的资产负债率。南孚电池近几年的资产负债率非常低,不到20%,2013年最低时一度只有11.04%,并且几乎没有银行借款,财务风险很低。
二是在经营上,每年的销售收入保持在接近20亿元的水平,毛利率则高达将近50%,每年均可录得5亿元左右的净利润。
三是良好而稳健的经营状况,为南孚电池的股东提供了不菲的回报。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南孚电池几乎每年都为股东创造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比如在2014年就分配股息14亿元(表2)。
经营业绩的“光环”掩盖不住南孚电池“坎坷”的命运。从1999年到2014年的15年间,南孚电池经历了4次控股权变化,数易其主,企业的发展充满波折。
第一次变化发生在1999年。当年,摩根士丹利联合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鼎晖等在香港成立了香港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池”),并以此为平台收购了南孚电池53.725%股权,成为南孚电池的控股股东,鼎晖也由此开始与南孚电池结缘。接着在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又将中国电池的控股权转让给美国吉列集团;2006年,伴随吉列集团被宝洁集团收购,中国电池的控制权又转到了宝洁集团手中。
控制权的多次变更,使南孚电池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不仅原计划的海外上市夭折,而且在吉列、宝洁旗下郁郁不得志,曾经的行业大佬沦为竞争对手在国内的经销渠道。在吉列和宝洁控股期间,为避免其与自身旗下金霸王电池的竞争,吉列和宝洁对于南孚电池的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对其在新型电池产品的开发、向欧美市场产品输出以及国内市场定价等方面进行了诸多限制,南孚电池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的矛盾日积月累,一触即发。
2007年12月,大丰电器首度发难起诉宝洁,理由是宝洁利用南孚电池的销售渠道代工、销售金霸王电池,4年后大丰电器胜诉。之后,北京中基再次起诉宝洁利用其在南孚电池的实际控制人地位,使得南孚电池在“雅典娜项目”设备采购中多支付成本上千万元,宝洁应予承担赔偿责任。2013年,宝洁再次败诉。股东之间的“内部战争”无疑对南孚电池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这一局面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
2014年,宝洁对自身的战略进行调整,进行“瘦身健体”,其所拥有的200多个品牌只保留70到80个,削减90-100个左右,金霸王电池和南孚电池也在剥离资产范围内。面对此机会,吴尚志、焦树阁控制的鼎晖意图同时拿下金霸王电池和南孚电池。经过激烈的角逐,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4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金霸王电池,鼎晖则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南孚电池78.775%股权。
鼎晖收购的具体方式是:在香港成立Giant Health(HK)(简称“香港大健康”),并与中国电池签署协议,受让了后者持有的南孚电池78.775%股权。鼎晖收购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与其合作关系深厚的中国银行。2013年9月,鼎晖联手双汇集团耗资40亿美元收购美国肉类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的主要贷款行也是中国银行。在完成此次对南孚电池控股权的收购后,中国银行与鼎晖联合在澳门举行了“欢迎南孚回家”的庆祝活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南孚电池的股权经过多次变化,到此时,其股东由四位组成(表3)。
在获得对南孚电池的绝对控制权后,焦树阁即对南孚电池的股权架構进行了调整,将香港大健康所持南孚电池54.469%股权转让予大丰电器,使后者在南孚电池的持股比例上升到60%,南孚电池的这一股权架构保持至借壳亚锦科技之时(图2)。
在南孚电池控股股东依次登场,而又轮番退场的同时,鼎晖的焦树阁对南孚电池却一直情有独钟,从1999年参与设立中国电池开始,到2007年设立Gorgeous收购大丰电器全部股权,再到2014年设立香港大健康直接收购南孚电池78.775%股权,南孚电池每一次股权变化的重大关口,都出现了鼎晖和焦树阁的身影。
南孚电池是鼎晖从中金独立出来以后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对于焦树阁而言,南孚电池则是他在鼎晖操作的第一个项目。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可以说焦树阁陪伴着南孚电池走过了将近20个春秋,用情极深,并终于在2014年获得控股地位。这样的情形,对任何一家投资机构而言,都是极为罕见的。南孚电池是一家经营状况非常平稳,产品盈利能力比较强的企业,并且每年还能为股东提供不错的回报,这也难怪焦树阁对南孚电池不离不弃了。
但作为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获利退出才是其根本,况且还要偿还收购南孚电池背负的债务。根据相关报道,在鼎晖收购南孚电池股权所花费的5.8亿美元中,以设立基金方式募得的有2亿美元,剩余约3.8亿美元采取借款方式解决。每年从南孚电池获得的分红难以覆盖这笔贷款每年所产生的利息。及时退出成为焦树阁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者至少要解决大部分并购贷款问题。
要获得一个退出通道,对焦树阁而言,可供选择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采取IPO的方式。从基本面的各方面看,南孚电池是一个很好的IPO标的公司。作为碱性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其盈利能力强且具备很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从亚锦科技收购时的估值水平上看,南孚电池44.3亿元估值,若以2014年底3.63亿元净利润计算,市盈率不过12.2倍,估值水平并不高,远低于上市的市盈率。但采取这种方式,南孚电池在当时不仅面临拟IPO企业“堰塞湖”的情况,而且其在2014年刚完成实际控制人变更并且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不具备IPO的条件,除非焦树阁能够再等待3年,与此同时,还要面临未来IPO市场的不确定性。对此,焦树阁显然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耐心。
二是借壳上市。按照借壳上市与IPO审核标准一致的政策规定(主要是实际控制人的规定),此条路也不可行。
三是直接卖给某家公司退出,但这会令焦树阁丧失对南孚电池的实际控制权,并且受让方如果是上市公司,其中的利益博弈更加复杂。
四是在新三板挂牌,这同样需要首先完成对南孚电池的股份制改造,并通过股转系统公司的审核,时间上仍存在不确定性。
五是借壳新三板的企业。鉴于当时的新三板对并购重组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标准,这种方式无疑是最快的。
经过上述分析和推测,也许就不难理解焦树阁为何要把南孚电池推向新三板,并且选择了亚锦科技这家公司:尽管新三板融资能力远不如A股,但终究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只要企业资质好,也可以融得所需的资金,之前有九鼎投资等企业作为样本和先例,如今质地不错的南孚电池想必也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选择亚锦科技这家公司,因其只有500万股的初始股本,借壳完成之后,对焦树阁所持南孚电池股本只稀释了0.19%,稀释程度很小,对利益的影响甚微。从迫于退出压力的角度来看,焦树阁选择走了一条相对较优的道路。
经过数月的努力,2016年2月19日,亚锦科技宣布完成对南孚电池的收购,南孚电池得以顺利完成借壳。仅仅5天之后,也就是2月24日,焦树阁控制的亚锦科技就宣布了新一轮融资计划,亚锦科技拟以2.5元/股的价格发行18亿股,发行对象为亚锦科技在册股东和不超过35名合格投资者,计划募资45亿元,主要用于电池行业的并购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从市场反应来看,亚锦科技的认购效果正如焦树阁所预期。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4月21日,共有64名合规的投资者进行了认购,认购股份11.05亿股,认购资金27.63亿元,完成计划募资额的61.4%。
就在市场认为亚锦科技会以较快速度完成融资的时候,亚锦科技2016年7月初公布的股份发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根据披露的信息,亚锦科技最终只发出11.05亿股,募集资金27.63亿元。这一数据与4月份时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既没有更多的资金认购亚锦科技的股份,也没有资金退出认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亚锦科技等待了近2个月的时间却颗粒无收呢?更奇怪的是,亚锦科技科在7月初宣布完成募集资金的验资手续后,直到9月底才在股转系统公司完成增发股份的登记,历时将近3个月,这也与正常的登记时间相差甚远。为探究答案,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新三板的非公开发行制度。
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新三板公司进行类似上市公司的非公开发行行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现有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或非公开发行后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的公众公司,其发行股份由股转系统审查、备案,此类行为被称为股票发行;第二类是除此之外的公众公司发行股份的行为由证监会审核,此类行为被称为定向发行。从效率上看,股票发行一般要快于定向发行。亚锦科技的非公开发行就属于股票发行。
股票发行时,公众公司在对外募资验资完成后的10个交易日内,应向股转系统递交相关材料,由其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标准的,由股转系统公司出具股份登记函,在完成登记后可进行公开转让。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部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增发备案耗时不到20个工作日即通过审查,获得了股转系统出具的新增股份登记函,其中,耗时最短的公司仅等待了6个工作日,比如安畅网络、美电贝尔、航宇新材等。相比之下,亚锦科技耗时3个月才完成登记备案,显得有些“蹊跷”。
在新三板,也存在耗费较长时间完成股票发行登记备案的公司,但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经营不善;二是许多存在一種或多种与业务规则冲突的情况,如募集资金用途、连续发行、特殊条款等潜在问题。亚锦科技在收购南孚电池后,不存在经营业绩不善的问题,反而是经营业绩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根据亚锦科技的股票发行方案,其募集资金用途主要是并购碱性电池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补充流动资金等,发行对象和范围符合监管规则要求,也不存在特殊条款或安排。那么,亚锦科技股票发行耗时长的原因,很可能是连续发行。
前文提到,亚锦科技此次股票发行是在完成收购南孚电池60%股权后5天后启动的,并且在完成对南孚电池的收购后,其全部资产几乎就是所持南孚电池的60%股权。也就是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南孚电池的估值不应有大的变化。但事实是,亚锦科技收购南孚电池60%股权付出的对价是26.4亿元,股票发行价格是1元/股,而紧接着的股票发行,每股的价格是2.5元,对应估值为66亿元,较收购时增长约2.5倍。虽然新三板对股票发行时如何定价并未作出硬性的规定,但短期内如此大幅度的增值,需要给监管部门一个解释。
更为严重的是,亚锦科技此举存在有意规避监管。根据监管规则,亚锦科技在收购南孚电池时,可以同步募集配套资金,但亚锦科技并没有这么操作。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两方面,一是如果同步募集资金,则面临如何给增发股份定价的问题,很难做到对收购南孚电池股权所支付的股份定为1元/股,对支付配套募集资金的股份定为2.5元/股,二者相差过于悬殊,难以平衡,而同按1元/股发行则会稀释焦树阁的权益;二是配套募集资金最高不应超过重组交易作价的 50%,即不能超过26.4亿元的50%,13.2亿元,这一资金规模远小于焦树阁的预期。
通过上述梳理和推测,亚锦科技将收购南孚电池60%股权和股票发行割裂进行,很有可能是焦树阁在满足监管要求前提下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只不过由于南孚电池基本面确实可以,而监管部门又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证实其违规,最终呈现出的结果就是亚锦科技募资时间耗时很长,并且募集资金的规模大幅缩水。在这期间,想必在焦树阁和监管部门之间也发生了多回合的博弈。
完成股票发行后,亚锦科技的总股本由26.45亿股增加到37.5亿股,大丰电器的持股比例由99.81%下降到70.39%。亚锦科技也凭借收购南孚电池、发行股票,荣登2016年新三板融资排名榜眼的位置(表4),2016年年底的市值排名在新三板公司中名列第八,较其增发完成之后接近翻番(表5)。
亚锦科技脱胎换骨,焦树阁及其控制的鼎晖也录得不菲的账面收益。亚锦科技的估值也是南孚电池60%股权的市值。如果按股票发行时2.5元/股的价格计算,南孚电池60%股权价值也是94亿元,较当初鼎晖以约6亿美元价格从宝洁手中收购78.775%股权而言,南孚电池的股权价值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说,焦树阁的设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选择一家股本小的新三板公司进行合作,低价注入南孚电池股权,尔后再以相对高的价格进行募资,解决鼎晖的退出需求。过程虽然曲折,但结果却很“美好”,其所凭借的就是南孚电池不错的基本面。
在完成亚锦科技的股票发行后,焦树阁又立即启动了两大动作,这两项运作,最终使其成为南孚电池的实际控制人。
其一,2017年5月,亚锦科技耗资15亿元收购香港大健康所持有南孚电池14%股权,收购完成后,亚锦科技将持有南孚电池74%股权。按照这一收购对价,亚锦科技对南孚电池的估值达到了107亿元,高于当初收购60%股权时的44.3亿元的整体估值,但却低于股票发行时的156.7亿元(94亿元/60%)的整体估值。
对这一估值,亚锦科技给出的解释是:公布交易前60个转让日南孚电池的平均收盘价为2.62元/股,按照37.5亿股总股本计算,亚锦科技市值98.38亿元。在扣除27.07亿元货币资金和1.68亿元应付股利之后,亚锦科技所持南孚电池60%股权市值为69.63亿元,对应南孚电池100%股权价值为116.05亿元,14%股权价值为16.25亿元。因此,按照15亿元收购南孚电池14%股权,亚锦科技还“有所让步”。
香港大健康当年耗资近6亿美元收购了南孚电池78.775%股权,此次转让应是其在获得南孚电池控股权后的第一次变现。如果考虑到南孚电池2014年、2015年合计约17亿元分红,再加上此次15亿元转让所得,鼎晖已从南孚电池获得收入32亿元。这与当初耗资近6亿美元的收购代价相差已经不多,但此时吴尚志、焦树阁等人仍控制着南孚电池84.306%股权。从权益口径计算,吴尚志、焦树阁仍享有南孚电池62.395%(70.39%X74%+10.306%)的权益,仅比借壳亚锦科技前的84.306%下降了约22%。
也就是说,吴尚志、焦树阁只让渡了南孚电池约22%的权益,就几乎偿还了收购78.775%股权所付出的代价,现在拥有的股份权益几乎全部是投资收益。若不考虑吴尚志、焦树阁获得大丰电器所持南孚电池5.531%股权所付出的成本,按照南孚电池107亿元估值计算,吴尚志、焦树阁的投资收益已接近68亿元,翻了近两番。
从这个结果来看,南孚电池借壳亚锦科技以及后续的一系列动作,从借壳到股票发行每一步都是关键,不仅有效解决了吴尚志、焦树阁面临的资金压力,实现了预期效果,而且也减轻了南孚电池的分红压力,为其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就在吴尚志、焦树阁渡过难关的时候,南孚电池的实际控制人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焦树阁的第二个动作。
吴尚志、焦树阁原来是通过大丰电器和香港大健康两个平台对南孚电池实施控制,其中最核心的是大丰电器这个平台,通过持有亚锦科技70.39%股权实施控制。由大丰电器往上追溯,吴尚志、焦树阁则是以CDH和CDH Fund III来实施控制。这一局面直到亚锦科技收购南孚电池14%股权时发生变化。
2017年5月23日,CDH Fund III将其所持CDH Battery(BVI)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RISING PHOENIX INVESTMENTS LIMITED(BVI),后者是焦树阁控制75%股权的持股平台,亚锦科技的实际控制人由吴尚志、焦树阁变成焦树阁一人(图3)。
伴随着实际控制人变化,亚锦科技的董事会也随之发生变化,原来代表鼎晖进入亚锦科技董事会的焦树阁、王霖、郭其志、杜敬磊、张晓峰等5人中,仅剩下焦树阁一人继续留在董事会,其余4人全部辞去董事及相应职务。这也就意味着,南孚电池的实际控制人已经由鼎晖变成了焦树阁。
从上述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或许鼎晖内部对南孚电池久久不能实现资产证券化而有所不满,在如何对待南孚电池未来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吴尚志对南孚电池的上市之路可能持否定或消极态度,认为应该采取措施从南孚电池退出,焦树阁则持有不同意见,这里面或许既有着专业的判断,也掺杂着个人的情感。
此时的南孚电池虽已是碱性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并且每年保持着相对平稳的业绩,但其每年的业绩增长速度并不高,比如亚锦科技在收购南孚电池时,对其未来数年净利润增长率的预期值在2.5%左右。这彰显出南孚电池的发展似乎遇到了天花板。
南孚电池在被宝洁控制期间,并没有在新型电池,如锂电池的研发上投入过多精力。虽然碱性电池因其成本低、稳定性、安全性、耐久性等优势,依旧在玩具、个人电源、家用电源等小放电量、使用周期较长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但随着电池产品研发技术的进步,南孚电池的成长空间受到限制,以锂电池为代表的二次电池在移动通信、娱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开拓了大量新的市场空间,并涌现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一批代表性企业,南孚电池已经落后于这些先发企业。
对于南孚电池的发展,焦树阁提出了“721”战略,主要是指南孚电池的业务构成中,7是主业占比,2是边缘业务,1是创新业务,并提出每年拿出利润的10%来支持创新。从此可以看出,焦树阁也在急于为南孚电池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与此同时,焦树阁进行资本运营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其控制的亚锦科技又有了新的动作。
2018年3月,亚锦科技现金出资15亿元对鹏博实业增资,增资完成后,亚锦科技持有鹏博实业40%股权。
鹏博实业是一家以信息产业为主的公司,擁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鹏博士。鹏博士主要从事宽带运营业务,是国内排名第四的宽带运营商,鹏博实业及其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鹏博士12.91%股权,其中鹏博实业自身拥有鹏博士10.72%权益(图4)。根据鹏博士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的非公开发行方案,鹏博实业将出资7.2亿-12亿元认购鹏博士新增发股份的15%-25%,这就意味着,在非公开发行完成后,鹏博实业在鹏博士的控股比例还将会进一步得到上升。
鹏博实业拥有鹏博士10.72%权益,亚锦科技在耗资15亿元占股40%后,将会享有鹏博士4.29%权益;而鹏博士总股本为14.3亿股,当前的市值在200亿元左右,4.29%股权对应的权益市值约8.6亿元。这也就是说,亚锦科技若要获得鹏博士4.29%股份权益,既可以按照现在15亿元入股鹏博实业的方式取得,也可以采取在二级市场上耗资8.6亿元直接购股获得。是鹏博实业未上市的其他产业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吗?
截至2016年底,鹏博实业合并口径实现销售收入113.3亿元,净利润9.5亿元。同期,鹏博士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净利润7.6亿元,分别占鹏博实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例为78.11%、80%。显然,鹏博实业未上市的其他产业估值应远低于鹏博士,亚锦科技要获得这部分产业40%权益所付出的代价要远低于6.4亿元。或者说,如果仅为了享受鹏博实业40%权益,亚锦科技大可不必花费15亿元的资金,况且这笔资金还是以质押南孚电池74%股权的方式获得,资金成本较高。焦树阁耗资15亿元获得鹏博实业二股东地位的根本原因,或许是为了实现亚锦科技在A股上市。
截至2016年底,亚锦科技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1.89亿元、5.09亿元,两个指标均低于鹏博士;如果南孚电池估值116亿元,亚锦科技持有其74%股权估值约86亿元,焦树阁个人控制亚锦科技70.39%的股权价值则约为60.4亿元,这一数值不仅低于鹏博士235亿元的资产值,也低于69.66亿元的净资产值。而鹏博士市值约200亿元,只需增发不到现有规模一半的股份就能完成对亚锦科技的收购。并且亚锦科技营业收入远低于鹏博士,即使鹏博士收购了亚锦科技,也不会引起主营业务的变化。
综合上述,从各种“硬性”指标来看,如果鹏博士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亚锦科技,即使鹏博士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焦树阁,这个行为也不会被认定为亚锦科技借壳上市。由此,焦树阁也将实现自己的夙愿,将南孚电池推向A股市场,也使自己获得了一个变现退出通道。焦树阁能够选取鹏博士作为南孚电池的上市载体,正如选择亚锦科技作为南孚电池的借壳主体,眼光可谓是老辣独到。
从1999年开始与南孚电池结缘,到2018年入股鹏博实业,焦树阁一路伴随着南孚电池走过了将近20个春秋,不离不弃,用情至深,焦树阁也从而立之年进入知天命,到现在,距离其最终的目标仅一步之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焦树阁施展出娴熟的技艺,将南孚电池上市这个大问题分拆成为借壳新三板、股票发行、鼎晖退出、入股鹏博实业以及后续注入上市公司五个小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环环相扣,惊心动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南孚电池上市产生重要影响,焦树阁能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大部分任务,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一步步推高南孚电池估值,实属不易。
对南孚电池而言,不管鹏博士最终是否能顺利完成对其的收购,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的天花板,在新的发展道路上迈出扎实的一步,也值得关注。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关注“新财富PLUS”微信公众号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