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三(8)班 吴昊霖
《小主人报》上海市长宁区小记者站 供稿
“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日前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近万平米的展区内,游人如织,这里是全国手工行业和手工爱好者的大聚会。《小主人报》的小记者们在此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体验课。
身为小记者的我,与伙伴们一起来到手造博览会现场。进入展馆后,我首先来到了“当代竹编”区,看见工匠阿姨正在编织竹篮。我一边观察着阿姨的编织手法,一边想:原来我们平日里看到的那些精致的竹篮、竹椅和竹框等手工艺品,是用那些纤细的竹丝编织而成的啊!
突然,一连串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鼓起勇气走上前去,询问阿姨道:“您好,我是《小主人报》的小记者,请问您做这份工作几年了?”
“六七年了吧。”阿姨微笑地回答道。
我想:这么枯燥的工作,能够坚持下来,真不容易!于是,我接着又问:“您喜欢这份工作吗?”
阿姨点头回答:“非常喜欢,对于我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份单纯的工作了,竹编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次看着自己亲手编织的作品得到别人赞赏,我就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我发现,阿姨在接受采访时,停下了她手上的工作,专心配合我的采访。
我又继续问道:“那么,请问到目前为止您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瓷胎竹编。”阿姨答道。
虽然我不知道什么是“瓷胎竹编”,但由于不想再打扰阿姨的工作,我只是默默地把这四个字写在了采访本上。等回到家后,我让爸爸帮我上网查了一下什么是“瓷胎竹编”。原来这是成都地区独有的传统手艺,起源于清代,当时是献给皇帝的贡品。2008年,瓷胎竹编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虽然,我只问了三个问题,阿姨的回答也非常简练,但是从她的话语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工匠的精神。我觉得: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和学习的,无论什么事情,只有用心去做,才会有所收获;遇到困难,就要去克服,想方设法去解决,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接下来,我来到了徐汇“非遗”体验区学习剪纸。剪纸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艺术,创作时需要有想法,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剪纸时花纹越多、越复杂,就越美。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我剪了一只小蝴蝶,剪纸老师夸我学得认真。老师还当场表演,剪了一头老黄牛,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我。
短短半天的现场体验课就这样结束了。一路上,我和爸爸妈妈讲述着馆内发生的点点滴滴。我想:如果光凭一时兴趣,手造艺术就只能是昙花一现;我们只有时刻抱着一份对“工匠精神”的敬畏,才能将手造艺术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