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景观资源,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落空间格局,反映了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但是由于保护体系的不完善,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甚至出现大规模行政村的撤并,进而导致大批的传统村落消失,或处于被破坏的边缘,这与村落的保护理念相悖。因此,应及时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放,从而使传统村落走向良性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3]。
曲村村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资源,但是现实的保护和发展状况不是很好。本文通过对曲村村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出适合曲村村保护与发展的方式,激发村庄的潜在价值,唤醒被遗弃的空间。
曲村村域面积共594.47公顷,其中,建设用地130.58公顷,非建设用地463.89公顷。村域非建设用地的主要用地类型为农林用地,占全村总用地的78.03%。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商贸、餐饮、运输、外出务工为主。区域地势平坦,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果树、葡萄等,2005年后开始发展芦笋种植和养鸡、养猪业。曲村村的炉园以生产扎花车、水车、铁轮车、耘锄闻名省内。
曲村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城东北十五公里处的曲村镇,镇政府驻扎于此。对外交通主要为岳北线和院裴线两条村道,二者在曲村村与修义村交接处相交,经岳北线向西与国道G108连接,可到达曲沃县城。东与三张、北赵村,西与修义、吉祥村,北与东荣裕、白塚村相邻,南与史村镇郇村、吉许村隔河相望。地势较为平坦,古时就有官道,东通浮山、翼城,西达襄陵、汾城,自古就是货物集散地。
图1 曲村村鸟瞰图
曲村,原名为距村。据《曲村镇志》记载:曲村为镇,始于元初。曲村是唐叔虞封地,三晋之源,其前身是名不见经传的六个小庄。元大德年间发生了大地震,庄室重毁,民无居所。敕赐朝列大夫同知晋宁路总管府事靳用,观庄室倾圯之凄怆,遂生重振之良图,于元大德八年(1304),召六庄之首,谋合庄之举,攒六庄为一镇。当地的村民以当地多达官显贵之墓甚感荣耀。更有远古尧王衣冠冢位于村北,其墓呈‘曲’字形,故以曲村命名。
图2 曲村村历史格局演变图
曲村村较为古老,春秋时期便有人在此居住。曲村村以文物出产丰富闻名,村内有研究价值很高的“曲村-天马遗址”。村内的建筑按年代可分为五种,金代、元代、清代、49-80年代、80年代以后的建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大悲院,金代建筑南殿及元代建筑天王殿,保存完好无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靳家祠堂,祠堂内工艺精湛的元代砖雕壁,明清时代建筑的民房和院落,在构造特色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图3 曲村村传统院落编号图
图4 曲村村历史环境要素分布图
除此之外,曲村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氛围。村内有很多的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同时曲村仍保留着传统的民风民俗如殡葬风俗、清明节;传统的表演艺术如踩高跷、曲沃琴书、曲沃碗碗腔;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小米醋、玉米醋的制作;还有传统的生产方式如犁的使用。
曲村村内设有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所、中学、小学、幼儿园;村内的商业和服务业设施有饭店、商店等等。村内的市政基础设施状况较差:村内没有专门的排水管道,生活污水大都直接排放在路上,造成路面长期积水;道路多为水泥路部分为石子路,与村庄的整体风貌不协调,且道路两侧基本没有绿化;村内电线为架空敷设,安全性低;垃圾箱的数量不够,导致垃圾随意堆置,卫生环境较差;无消防设施,村民住宅内也无相应的消防设施;无集中供热,村民生火取暖或者用空调和电取暖。
村内的部分历史建筑结构和构件不同程度的破损,同时村内还存在大量空置房屋,有些因为年久失修,快要坍塌,无人居住,造成了村庄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建筑应尽快与房屋持有人商讨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
村内的历史建筑有些还在使用,但是有些被闲置没有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修缮,如靳用墓位于曲沃二中的操场上,没有明确的保护范围。此外,村内的古树也被大量地伐掉,村内的历史资源在不断地减少。随着村内旅游景点的开发,村庄内出现了为旅游服务的各种建筑,这些建筑的形式、色彩和体量缺乏控制,破坏了村落的整体风貌[1]。近几年,曲村村委对村内历史遗产的保护稍有重视,但村民对于历史遗产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的些许变化更多源于保护带来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全面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各方面的综合价值,对于遗产保护的内容和目的也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保护手段。
曲村村内大量传统民居院落被破坏,现遗存的传统建筑数量减少,且多岌岌可危,急需进行抢救性修缮,曲村村民个人用于建筑保护、修缮的资金较少,整体建筑状况日趋下降。国家及地方政府虽然对曲村村提供传统建筑专项保护修缮资金,但是还远远不够,加上村民没有得到对如何使用和有效保护建筑遗产的指导和激励,使得传统建筑的状况每况愈下。
为确保能更好的保护曲村古村落建筑风貌和整体格局的完整性,今后的保护规划须在其保护规划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本次保护规划的原则共有5个部分:保护传统村落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原则、保护传统村落遗产本体及环境的完整性原则、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原则、保持古村内生活的延续性原则、村民公共参与原则。
曲村村的保护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两个部分,其中,物质文化遗存涵盖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等三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包括传统口头文学及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手工艺、传统技艺、传统礼仪、节庆等民风民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村村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悲院,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靳家祠堂、靳用墓。
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主要是根据文物古迹的级别划定保护范围:历史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4],其次是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人负责管理。
曲村村内有三条主要的历史街巷:东大街、西大街和南大街,28条次要的传统街巷:小北门街、楼门巷、石家巷、靳家巷和朱家巷等。
对历史街巷的保护可以从5个方面来进行:严格控制历史街巷的界面、更换历史街巷的材料、改善历史街巷的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整治沿街的建筑。
曲村村内的历史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碑刻牌匾、门窗构件、雕刻、院墙、生产生活用具、古家具、历史资料等。
针对不同的历史环境要素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古树名木的保护: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内禁止一切有碍古树名木与成年树生长的建设活动[2],或设置任何有碍树木生长的设施;对历史资料的保护:应进行专业修复,登记、造册、复印副本,并拍摄成影像资料存档。
曲村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曲村的民俗风情、民间曲艺、传统手工艺、民间传说、名人轶事、传统街巷地名、文献资料等。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从7个方面来进行:建立曲村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料库、对与曲村村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积极扶持与培养传承人、不得随意修改街巷地名、积极举办地方特色活动、建立民俗文化展馆、及时整理民间传说以及轶闻趣事。
曲村村坐拥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占据丰富的历史要素,背靠乔山,面临釜河。所以定位曲村村为:以大悲院、靳家祠堂、靳用墓为重要旅游节点,与周边的曲村—天马遗址、三张古村等旅游景点进行串联的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生态型传统村落。
全面保护村落的传统风貌,整体改善村民生活的居住环境,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完善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整治古迹周边的风貌,合理拆除不协调建筑。
曲村村未来的发展要与大悲院、靳家祠堂和靳用墓进行捆绑式发展,以及民俗文化旅游,完善曲村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使其成为曲村—天马遗址旅游区重要的旅游节点。
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民间资本参与曲村村的保护与发展,争取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来源,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村落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传统村落凝聚了中国古代人居环境营建的智慧,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城镇化的推进和村民自身保护意识不强,一些传统村落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永远消失。保护传统村落,挽救中华民族农耕文明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但是一座村落不应该原封不动地保持它最初的形态,人们在不同的时期为了确保生活的便利会进行不断的改变,这就需要在古村发展过程中充分考量保护传承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曲村村分析研究,探索出将曲村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资源的最佳途径,协调保护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曲村村融入到大区域大环境中,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增强村落活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使传统村落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1]许五军.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J].规划师,2017(4):65-69.
[2]陈静.河南扒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J].工业建筑 ,2017(3):49-53.
[3]刘保国,和雨,王鹏,王鹏飞.三门峡市赵沟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6(3):424-428,430.
[4]窦晓乐,房淑娟,刘欣,等.云南大理牛街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1):18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