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驰
作为在四川省南充市从事报刊采编工作长达30年的媒体人,笔者先后在当地报刊担任编辑和记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使笔者深感:不论是什么传媒平台,内容生产都是最重要的环节,而传统报刊则担负了内容生产的重任。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权威报道和优秀内容都出自传统媒体,而新媒体则更侧重于大众娱乐化。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沉渣泛起的情况。另外,一些网络媒体甚至是自媒体,利用网络发布快捷的优势,成为传统媒体生产内容的“搬运工”,一些新媒体考虑到成本问题,作品侵权事件频频发生,进而导致传统媒体生产的优质内容被无偿使用。但这些现象随着互联网传播的进一步规范和国家对作品侵权问题的加大查处,必将得以杜绝,同时,传统媒体作为内容生产主力军的价值也将得以极大体现,其独有的内容资源也将得到极大保护。
笔者通过长达两年的研究发现,新媒体即网络传播,其发展的核心基础仍然是粉丝基数,而决定粉丝基数的重要因素是传播内容的吸引力。
因此,传统报刊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媒体融合上,不能只着眼于加强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加快自身传播的速度,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自身的优质内容产品进行传播,注重读者的引流。所谓读者引流,不是单纯将纸媒上的内容进行重复发布,而是应该融入互联网思维,展现“人无我有”的内容资源,同时通过报网互动的形式,巧妙谋划对热点事件的传播,形成“悬念式”内容发布,从而实现报刊和网络平台之间的读者引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需求。
另外,报刊具有很多新媒体所不具有的专业人才队伍以及众多源自权威部门的信息,具有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公信力。因此,在涉及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热门事件和一些独有优质内容产品上,报刊可以通过精心策划,定期进行独家优质信讯和产品的发布,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平台,对这些信息和产品进行广泛传播,使其形成巨大影响力。另外,还可以通过彼此间的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报刊传播矩阵,引导信息的传播,占据主流阵地。
从业30年,笔者发现,无论是哪种定位的报刊,读者的信赖和品牌影响力都是决定其生命力是否长久的重要因素,譬如美国的《纽约时报》等,而品牌影响力的扩展,则来源于报刊所生产的内容是否受到大众的喜爱和信赖。这种喜爱和信赖,并非来源于单纯为追求一时热度的炒作或是不停变更报刊的风格,而是来源于一种长久的坚持,一种对产品本身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报刊自身追求的人文情怀。
譬如,笔者所在城市的全国优秀少儿刊物《读与写》杂志,在长达40年的办刊时间里,始终坚持以培养少儿综合素质为己任,成为了几代人喜闻乐见的少儿刊物,陪伴当地不少人度过了儿时的美好时光。
而反观目前的一些报刊和新媒体,为博读者和网友眼球,大加炒作,包装一些低俗信息、发布一些不实信息,看似赢得了一时的风光,但却牺牲了自己的声誉,导致“风过无痕”的现场比比皆是,同时也造成了“群媒混战”的局面,这都与其缺少情怀意识,丧失长久的品牌建设,以短视的眼光去赢取短时的利益,最终失去长久的吸引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