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长适合的方式 避免“过度学习”的伤害

2018-04-24 13:01王琳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议小学生

摘 要:“过度学习”是指对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带来伤害的学习。其中伤害由于程度可分为不可恢复性伤害、可恢复性伤害。本文通过调查小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并分析他们存在的“过度学习”,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缓解过度学习的建议,最重要是尊重和成就学生个体的生命独特性,寻找小学生成长合适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过度学习;建议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当前基础教育最困难的阶段。小学从知识内容上看,是很简单的,从人生发展历程来看,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是长身体、长知识最旺盛的时期。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他们像海绵吸水那样,不断地吸收各种知识。小学生模仿力强,在儿童时代养成的好习惯,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辈子;相反,小学阶段养成的不良习惯,到中学和大学时就很难纠正。因此,小学的基础打得好,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正因为小学阶段如此重要,相应地也出现很多问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过度学习”越来越严重。

一、“过度学习”的含义

过度学习本是来自心理学,是一种帮助记忆的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它能有效地使记忆更加稳固。本文论述的“过度学习”是指对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带来伤害的学习,都是过度学习。由于伤害的程度不同,有些伤害不可恢复,有些伤害可以恢复。

(一)不可恢复性伤害

不可恢復性的伤害通常是指元件永久故障,由元件的不可复原的失效所引起的部件或系统的不可恢复性故障。针对学生来说,可能让他们身体出现状况,且无法恢复的学习就是过度的,比如长时间的学习做作业导致视力下降变近视;学生压力过大,作业做不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二)可恢复性伤害

可恢复性伤害是指元件发生暂时性的故障,通过自然的方法可以调节矫正的。对于学生,由于一次难题,一次作业量多会给他们压力,但解决了难题心理压力就消失;或者因为作业太多晚睡了,那明天就晚点起床,来达到足够的睡眠。这些都是可以恢复的。

二、小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本文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小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的调查表”。问卷的主要内容:客观事实、主观感受的调查。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有些问题没有思考过或者无法思考,所以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共有100人,男女均衡分配。

(一)客观事实调查结果

客观事实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时长、作业数量、作业完成时间、校外学习等。调查显示,54.55%的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有9-10小时;55%的学生每天完成需也需要花1到2小时;59%的学生睡眠时间在7-9小时;77.27%的学生作业形式是练习册;72.73%的学生是放学回家就马上做作业;77.27%的学生对于懂了的知识还会去复习;到校外参加学习的占27.27%,有家长要求的,也有因为同学去了就去的;大部分同学会看电视至少半个小时;50%的同学会玩游戏半个小时以上;22.73%的同学近视。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完成作业也需要大量时间,作业形式单一且过量。教育部发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明文规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学校要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多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1]从政策上看,他们的学习是过度了,而且是偏向一方过度。

(二)主观感受调查结果

主观感受主要包括学习压力、学业负担、情绪等。调查显示,36.36%的同学认为作业难,18.18%的同学认为上课听不懂,18.18%的同学认为考试多,27.27%的同学认为上课内容枯燥;63.64%的同学压力主要来自于老师家长期望高和作业量大,他们家长的期望大部分都是要求成绩优异;59.19%的同学认为学习压力让他们无心学习甚至厌学。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同学的压力来别人的期望,他们大部分都厌烦写作业、上补习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影响。

三、小学生“过度学习”的危害

(一)可见性的危害

可见性是指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可以发现的。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小学生的整体状态,是否开心、是否疲惫,身体上是否出现问题,比如近视等。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总是受作业所困扰,作业量多且难度大,他们有的心情糟糕,有的做作业时间太长,导致睡眠不足,还会间接影响食欲,导致他们身体素质变差,经常生病;更有甚者因为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而轻生。

(二)不可见性的危害

不可见性的是指我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去发现,而是透过其他的现象或者事推断间接得到的。学生长期被老师机械地灌输知识,简单机械地背知识、做练习,很可能他们期末成绩的分数很高,但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无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最后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就像大家经常说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不仅如此,现在的小学生档期比大人排的还满,周一到周五上课,放学后有作业辅导,周末还有各种奥数班、钢琴班、舞蹈班等,就算是孩子愿意去,但其量已经超前了、过度了,很有可能给小学生的心理留下阴影。教育是要让学生能够可持续的不断发展,不断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四、小学生“过度学习”的原因

小学过度学习现象是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功利主义等大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而这些社会背景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是导致过度学习的催化剂。家庭和学校以在过度学习问题上也难脱其咎,他们是过度学习产生的最直接原因。

(一)家庭原因

从古至今,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健康的心理,表现为虚荣攀比、盲目从众,看到别的孩子去上补习班,怕自己的孩子落下,也给孩子报许多班。父母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控制孩子的一切。孩子的认知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年龄段有他需要发展的,强行地缩短时间学习大量的知识,孩子很容易沦为学习知识的工具。

(二)学校原因

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学校,而学校里起着很大作用的是教师。许多教师认为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而抄写、背诵和做课后習题等机械作业更容易到达目的,导致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作业上,形成一种简单机械的操练,反而让学生不会思考,甚至厌恶作业。除此之外,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存在片面性,许多学校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主要标准。教师便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成绩。可见这种对教师片面地评价也会导致学生只为提高成绩而过度学习。

五、缓解小学生“过度学习”的建议

从小学生过度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过度学习可能会获得知识,但并不适合他们成长,反而会造成很多的问题,而教育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寻找他们成长更适合的方式。首先,要尊重他们是孩子,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不要以教育成人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其次,要尊重他们自己的思想,与他们交流。最后,小学阶段是个体发展很快速的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以后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一)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要正确对待子女的成才,期望合理化,教育必须讲求正确的方式、方法。家长要正视孩子的优点,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其次,家长也要跟从时代的发展,家长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的家庭环境,尊重孩子,多用建议的方式与他们平等交流。

(二)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的教育理念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不仅要为了学校自身升学率而忽略学生,不要硬塞知识给孩子,那是有害的。一个人的身体和精力是有限的,在一方面过度了,另一方面肯定会减少。其次,教师虽然是一个职业,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生发展。教师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在学习如何学习中慢慢地获取相应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韩荣荣.中小学“过度教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罗祖兵,杨娥.“过度学习”的危害及其救赎——兼谈如何建立“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制度体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3(5):26-34.

作者简介:王琳(1993—),女,重庆人,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方向:小学教育。

注:本文系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X2017B6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议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我是小学生
FOOD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