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学生身体成分差异分析

2018-04-24 13:01吕巧弟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为了了解现阶段我校普通大学生在不同背景下身体成分的差异,本研究采取了实验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等方法,对传媒学院和数学学院女生、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男生进行了体成分测试的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院大学生身体成分存在差异,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身体成分;脂肪总量;大学生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兰州城市学院学生随机抽取了传媒学院女生53人、数学学院女生53人。抽取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男生100人、体育学院男生100人。研究总人数为306人,其中男大学生200人,女大学生106人,按学院和性别分组,每一个学院为一个组,总四个组,受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二)主要设备

身体成分测试仪、人体身高测试仪、电脑。

(三)研究方法

1.身高测量

让测试者光脚站在仪器上,挺胸抬头,测试仪器的直尺测试者的正中央矢状面平行,在测试者头部最高点至地面垂直接取数据。

2.体成分测试

受试者在测试之前不能剧烈运动,不喝水,不进食,必须脱掉鞋袜,取下身上的金属物品,调好仪器,赤脚站立于仪器上,双脚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分别于仪器电流板接触,五指靠拢,大拇指方向朝前,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然后自报年龄,开始测试,通过无痛电流对测试者全身部位的测试得出数据,然后统计分析。

3.文献资料法

根據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借助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收集、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测试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学院学生身高、体重的比较

表2所示为不同学院学生身高、体重测量结果(x±s),△体重=标准体重-实际体重。

通过研究数据和图表表明,传媒学院女生的标准体重、△体重和身高较高于数学学院女生,而实际体重却低于数学学院女生,实验表明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传媒学院女生对形体方面有较多的要求,身体锻炼机会多、同时安排形体课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成分。数学学院学生在形体这方面没有要求,学生身体锻炼机会少,所以在身体形态方面形成差异。

体育学院男生身高和实际体重、标准体重都高于教育学院男生,实验表明体育学院男生身高比教育学院男生高5.33cm,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学院男生实际体重比教育学院男生重6.08k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学院男生标准体重比教育学院男生高3.73k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而教育学院男生△体重比体育学院男生△体重高1.53k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两个学院之间专业性的不同所形成的身体形态差异。

(二)不同学院学生肥胖情况比较

教育学院男生脂肪总量比体育学院男生多0.91kg,表明兰州城市学院体育学院男生比教育学院男生运动次数多。体育学院男生体质指数高于教育学院男生0.65,两者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学院男生比教育学院男生躯干脂肪高,但是两个学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学院男生腰臀比体育学院男生高0.01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学院比体育学院男生体质百分比较高,但两个学院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因是由于体育学院和教育学院男生专业的差异性,体育学院男生运动次数多。这一结果说明体育运动能增加肌肉质量,可以减少脂肪百分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减少脂肪的积累。

(三)不同学院学生骨质情况比较

通过研究数据和图表表明,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女生的躯干骨质和骨质总量较低于数学学院女生,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教育学院男生的躯干骨质比体育学院男生低0.16kg,比体育学院男生骨质总量低0.32kg,两个指标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由于两个学院之间不同的专业性形成体育学院男生骨骼粗大、骨质总量较多的原因。

三、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和传媒学院女生、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男生在所测的各项指标中,(P>0.05)两个学院女生没有很明显的差异,传媒学院女生除身高较高于数学学院女生外,数学学院女生的脂肪总量、躯干脂肪、体脂指数、腰臀比、体质百分比、躯干骨质、骨质总量、躯干肌肉、骨骼肌高于传媒学院的女生。传媒学院学生对形体方面有较多的要求,身体锻炼机会多、同时会安排形体课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成分。数学学院学生在形体这方面没有要求,学生身体锻炼机会少。其次是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不应该因为减肥而去控制食物或一日两食,使身体各成分及脂肪含量合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忠民,张苏,孙良吉等.运动对跟骨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3):441-443.

[2]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40-151.

[3]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3-94

[4]陈明达,于道忠.实用体质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44-345.

[5]蔡广,沈勋章,梁佩珍,等.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发育特点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578-579.

作者简介:吕巧弟(1994—),女,汉族,主要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