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欢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精神心理科,辽宁 沈阳 110013)
精神分裂症是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的疾病,其发病因素复杂且病程较长,由于此类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家庭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有效治疗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1]。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强化治疗效果,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现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中西医诊断,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1]《中医内科学》[2]中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全部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按照入院单双号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9例。经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家属知情并同意后纳入研究,全部患者在入组前30日内均未服用过抗精神疾病类药物,且年龄均在65岁以上。无过敏体质及身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脂症、高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研究组患者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67~84岁,平均71.4岁;病程0.6~3.2年,平均 (1.5±0.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66~86岁,平均70.3岁;病程0.4~3.1年,平均 (1.4±0.2) 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初始剂量1 mg,每天1~2次,7 d内使用剂量逐渐加至每天2~4 mg,14 d内剂量逐渐加至每天4~6 mg。疗程为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此方法基础上结合解郁开窍丸联合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具体药物为地龙、石菖蒲各8 g,人工牛黄3 g,水牛角、郁金各9 g,黄芩、白芍、白矾各10 g,黄连,柴胡,大黄各15 g,生龙骨、夜交藤各20 g,生牡蛎24 g,珍珠母、青礞石、磁石各25 g。服用方法为:每日3次,每次3袋。疗程3个月。
1.3 护理干预 帮助患者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勇于面对挫折,提高抗压能力,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化解负性情绪对自身心理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医护人员应以朋友的身份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获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自觉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在进行放松训练时,应指导患者微闭双眼,以双手握拳开始,即吸气时慢慢握紧拳头,吐气时缓慢张开双手,在一张一弛中感受紧张与放松。并逐步延伸至双臂及脸部等训练。每天应进行2次,每次10 min。
1.4 观察指标 采用阴、阳性症状量表 (PANSS)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分比较[3]。具体分为4个疗效等级,痊愈:减分率≥75.0%;显效:74.0%>减分率≥50%;有效:49.0%>减分率≥25.0%;无效:减分率<25.0%。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评价以精神病学高级教程[3]中不良反应量表(TESS)作为评价依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PANSS评分为(78.61±8.58)分,对照组 (77.99±8.77) 分,2组比较,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评分为 (40.42±9.48)分,对照组(52.59±10.09) 分,2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81%,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TESS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ESS评分为(3.04±0.22) 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4.79±0.75) 分,P<0.05。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经研究证实该病与环境因素、内分泌因素与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系[4]。中医理论中,将精神分裂症归属于“癫”“狂”及“郁证”范畴,并多由气血凝滞及情志不畅和痰气上扰等引起[5]。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PANSS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主要是由于中药成分珍珠母和磁石及生牡蛎的镇定、安神作用而致,起到了缓解患者症状的作用。大黄、黄芩、黄连、白矾等具有清热祛痰效果[6]。而郁金及地龙、石菖蒲具有解郁开窍功效。以上药物合用可有效帮助患者化痰清热、疏肝解郁、开窍安神。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怒和烦躁易怒等症状可有效抑制,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加优化。结合护理干预,有效帮助患者及时排解不良情绪的影响,提高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放松,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认可。研究组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了,中西药结合对治疗具有相辅相成作用,通过二者有效结合,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西药治疗来弥补中药显效慢的缺点。患者通过中药调节,可有效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加快康复进展。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快,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应积极推广。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2]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57-260.
[3]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38.
[4]李遵清,韩鹏,仇爱玫.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98-1101.
[5]高丽波.精神分裂症季节性发病的中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146-1147.
[6]张志辉,邓安珺,于金倩,等.黄连碱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