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渭水道考证

2018-04-24 06:12
中国公路 2018年7期
关键词:陈仓渭水渭河

陈仓渭水道指陕西宝鸡至甘肃天水之间逆渭水而上,由巍峨的秦岭和绵长的陇山南北相夹形成的险峻道路。古文献零星的记载和近人依稀的论述,对其路线的说法不一,重要性认识尚不足。渭河峡谷及其支流发现的数处古栈道遗迹作为有力物证,厘清了陈仓渭水道的实际路线是以渭河峡谷为主道,其支流为辅道的。栈道遗迹证明了陈仓渭水道及其支流辅道在陕甘川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

用文献和考古资料论证陈仓渭水道

在筑路水平有限的古代社会,交通运输主要以河谷水道为主。陈仓渭水道指陕西宝鸡(古陈仓)至甘肃天水(古秦州)之间,由巍峨的秦岭和绵长的陇山南北相夹形成的,以渭河峡谷为主要路线的,关中通往西北的170余公里险峻道路。

北崖栈道地形,左为北崖,右为南崖。(由西向东拍摄)

文献对此仅有零星记载。《尚书·禹贡》最早记载了全国水道交通网的基本轮廓,渭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禹贡》叙述雍州“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其水运路线:“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雍州在黄河上中游,今陕西、甘肃地区,当时的荆山、岐山治理以后,终南山(秦岭)、惇物(太白山)一直到渭河的发源地鸟鼠山都得到了治理。从《史记·秦始皇本纪》可知,通关河在凤阁岭境内,白峪嘴即现北峪嘴栈道所在,此二地均在渭河峡谷。

近人研究渭河峡谷陈仓渭水道的论著也很少见,目前仅看到刘明科先生的《渭河峡谷的秦文化遗存与秦文公东猎汧渭之会路线蠡测》、徐日辉先生的《秦早期发展史》《秦文公兵进“汧渭之会”线路考》等论著中提出的“陈仓渭水道”或“渭水峡道”。

交通部《公路交通偏史研究》1984年5期说:从关中到天水“宝鸡峡渭水河谷(安夷关道)”是一条比“千陇通道”更古老的道路。“其路沿渭河出燔史关可直达中国腹地。”对此道研究最为深入和全面的当是陕西考古研究所张天恩教授,他论著了《古代关陇通道与秦人东进关中路线考略》。

按照王国维先生的二重证据法,当文献不足辨时,考古资料可以进一步佐证。渭河峡谷的古栈道遗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证明陈仓渭水道的主要路线及其重要性。

渭河峡谷古栈道遗迹

栈道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一种创造性建筑,一般在河岸、岩壁凿孔架木而成,是古代山区险要地段交通的主要形式。古栈道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关中通往蜀汉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等,而对渭河峡谷的古栈道却鲜有考论者。笔者自幼生长于渭河峡谷,现又工作于渭水河畔,从2005年至今实际考察了宝鸡至天水渭河峡谷及其支流多处古栈道。2008年至今在渭河主流及支流又发现了几处栈道遗迹。笔者现依据考查资料,勾画出陈仓渭水道的路线。

渭河峡谷全长100多公里,史家窝栈道、北峪嘴栈道、阎西栈道、麻家湾口栈道、关桃园栈道、金龙山栈道、板桥栈道、平套栈道、马宗山栈道、石门栈道、坪头栈道等遗迹就由西向东分布于其间元龙至坪头段的陡峭崖壁之上。

北峪嘴“挂牌处”栈道侧景

大沟河栈道上的摩崖石刻(由南向北拍摄)

金龙山栈孔(由南向北拍摄)

古代最早开通的道路之一

调查渭河峡谷两岸显示,以前有多处栈道遗迹,后为自然力或人力所破坏。但即使是依据以上几处有限的栈道遗迹,亦可勾勒出陈仓渭水道的大体路线图。若将史家窝、北峪嘴、阎西、小川麻家湾口、关桃园崖道、金龙山、石家滩漆树崖、平套北崖、颜家河马宗山、颜家河石门、坪头等栈道遗迹连接起来,再把天水和宝鸡串联在一起,就构成了陈仓渭水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路线:西起天水——麦积山——元龙(北峪嘴栈道、史家窝栈道)——三岔(阎西栈道)或凤阁岭——拓石(麻家湾口、关桃园崖道栈道)——石家滩(漆树崖板桥栈道)——东岔或胡店(平套北崖栈道)——颜家河(仙伦沟栈道、马宗山栈道、石门栈道)——坪头(坪头栈道)——晁峪——甘峪——宝鸡。

渭河峡谷十三处古栈道遗迹

此外渭河支流也形成了一些辅助通道,如东柯河、大沟河、小沟河、磨沟河、吴砦河、通关河、建沟河、通洞河、东岔河、香泉河、仙伦河、黑潭河、林光河、马宗山河等多有零星栈道遗迹。通过东柯河、大沟河、小沟河、东岔河、仙伦沟河、林光河、清姜河可向南翻越秦岭经党川、利桥、黄牛铺等,再经凤县到汉中以通四川;亦可向西由墁坪经散岔、石咀头、麦积至天水;通过磨沟河、通关河、建沟河、香泉河、六川河、金陵河等向东北,经通洞、赤沙、香泉、六川、县功、到宝鸡;也能经山门镇、清水到张家川。这就证明了陈仓渭水道主道依渭河峡谷而行的正确性,同时也说明了其他辅助路线记载的合理性。

史家窝、北峪嘴、阎西、小川麻家湾口、关桃园崖道、金龙山、石家滩漆树崖、平套北崖、马宗山、石门、坪头栈道以及渭河支流大沟、小沟、仙伦沟等栈道的开凿提升了渭河峡谷交通负载的能力和地位,使其成为沟通陇山东西和南下蜀地的重要通道。陈仓渭水道是我国古代开通最早的道路之一。

渭河峡谷及其流域诸如大地湾遗址、天水西山坪遗址、天水师赵村遗址、关桃园遗址、北首岭遗址、石嘴头遗址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也印证了史念海先生的精辟论断:“如果把这些遗址联系起来观察,显然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是以渭水河谷作为东西交通的要道”(《河山集》,三联书店,1963年,第13页)。

连接丝路的东段与西段

仙伦沟栈道(由西北向东南拍摄)

秦人的祖先非子可能通过陈仓渭水道为周王室输送马匹,因为周孝王曾诏非子在汧水、渭水之间大力发展养马业。渭河峡谷有建河、八米原、毛家庄、鸭限岭、关桃园、甘峪、晁峪、福临堡、益门堡等众多秦墓遗址及大量出土器物可以佐证。其中,在甘峪秦墓中出土的青铜釜,也叫铜鍑,造型较少见,高圈足,圆腹,平沿外折,立方耳,耳上有一圆柱,光素面。这种器物在西北草原文化中较多见,是春秋早期西北戎人同秦人文化融合的实物见证。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再一次出现交通建设高潮,开通了东起长安,经天水到西域的古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大致可认为是由长安出发西行经陇西或固原至金城(兰州),然后经过河西走廊、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或阳关至罗布泊地区的楼兰。这一路线又分为东、中、西三段。渭河峡谷居于中段主要干线。中段的南线就是途经凤翔、天水、陇西、临安、乐都、西宁至张掖。著名的丝绸之路南道亦从境内(宝鸡)通过。南线主要是顺渭河峡道一路西进。渭河峡谷在这里就起到了连接丝路东段与西段的重要作用。交通建设的成就为汉文化的统一提供了较优越的条件。

从军事上来讲,若陈仓渭水道是一条隐蔽的东西通道,那么大沟河、小沟河、吴砦(三岔)河、东岔河、仙伦河河沟就是一条条更为隐蔽的小道。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松木板地图,把吴砦一带叫做“燔史关”,也就是《天水县志》说的南控秦岭、北跨渭河的陕川咽喉,而这些沟河处于比较开阔的凤阁岭、毛家庄、吴砦、建河等以西,地势骤然收缩,形成锁钥的北峪嘴栈道和史家窝栈道以东不远处,为咽喉中之咽喉,选择渭河支流河谷为通道在战争中无疑是出奇制胜的重要因素。这些河沟处处是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进可攻退可守,可谓万无一失。河沟里乍看有景无脉,不易生存,其实秦岭物产丰富,给养无忧。每逢乱世,这里就会成为周围群众躲避土匪掳掠和战火侵扰的风水宝地。在解放战争后期就有西北土匪和国民党残兵败将躲进过大沟河河谷。

文化遗存和历史事实相互印证,充分说明了陈仓渭水道及其支流辅道的古老性和重要性。这是连接古老的羲皇文化、姜炎文化与巴蜀文化的金桥,也是当下联结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纽带,更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的历史与现状应该为后人所共知。

猜你喜欢
陈仓渭水渭河
故乡
故乡
渭水舍渔
家乡的渭水河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
精准脱贫 陈仓实践 陈仓区“生态+旅游+扶贫”实践模式报道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