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述评

2018-04-23 01:10宋婷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

宋婷

摘要:笔者对近三年的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得出这类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1.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途径分析;2.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研究;3.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适应性调整研究。并总结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研究的系统性不够;2.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3.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有待标准化;4.研究区域不完善。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稻产量;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平均温度升高,IPCC预计1990-2100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增加1.4~5.8℃,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和温室气体积累浓度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未来气候的变暖趋势,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一)文献来源

本文文献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气候变化”和“水稻产量”为检索词检索,共检索到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的相关文献83篇,其中硕博论文36篇,期刊论文45篇,报纸和会议2篇,笔者进行内容甄别之后,最终以31篇关键文献作为研究基础。

(二)研究基本特征

在这83篇文献中,2016年占40篇,2017年占31篇,2018年占12篇,可见关于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研究热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按研究区域分类可分为四类,全球范围1篇,全国范围8篇,省域及以上19篇,市域、县域3篇。

(三)研究内容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气候变化对我国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1、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途径分析。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温度、降水、CO2浓度和极端气候等4个方面来影响中国的粮食产量,且区域性差异显著,利弊共存。例如,尹朝静利用降水、气温等气象数据以及水稻投入产出数据,使用扩展的 C-D 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研究得出水稻生长期内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对水稻单产对全国大部分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气温上升有利于东北地区水稻单产的提高。董京铭等通过对连云港水稻全生育期的特征和气象因子的分析,得出全生育期内降水量的增加使得水稻产量增加。周桐宇基于未来情景模型研究得出未来气候变化将使得闽西北后季稻的产量不稳定性增加,当考虑CO2肥效作用时,各个稻区将增产10%左右。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升高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降低,但东北地区产量增加;②关于降水变化如何影响水稻产量,各学者研究结果不一,伊朝静认为有负面影响,董京铭认为连云港受到了正面影响;③CO2的肥效作用能提高水稻产量;4.极端天气频率增加导致水稻产量减少。

2、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预测模型研究。周桐宇等利用BCC_CSM气候模式,基于这两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RCP下的气候预估结果,分雨养与灌溉两种情形,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左慧婷等基于ARIMA模型,预测未来5年江苏、福建、黑龙江的水稻产量均呈平稳增产趋势。叶宏宝等基于3种典型浓度路径排放情景下的气候预估结果,以气候模式耦合水稻机理模型ORY-ZA2000方法,集合模拟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浙江水稻生产的影响。马锐等利用ORYZA-V3模型,在考虑未来CO2的直接增益效应情况下,模拟分析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和不同情景下水稻生产可能的适应性调整方案。王文军应用Aqua Crop模型[]模拟宜春市早晚稻的生长过程,分析气候变暖对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基于气候情景下采用不同的研究模型对水稻产量及其趋势进行预测的研究达到6项,是近三年的重点。通过预测及时进行预防与调整,有利于保证水稻产量。

3、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适应性调整研究。马熙达提出播种高产品种或提前播种都可以提高沈阳地区的水稻产量。高雪等提出应加强湖北省极端天气事件易发区在水稻生长期内的气候监测和防范。刘胜利提出要合理调整农作技术措施(如品种更替,播期调整,耕作措施,施肥管理等)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罗勇等针对古丈县的情况提出,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科技投入。

综上所述,适应性调整战略具体有:1.合理调整农作技术措施,包括合理选种,调整播期,加强田间管理等;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3.建立气象监测系统和预警平台。

二、現存问题与未来展望

(一)现存问题

近三年关于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类型多样,整体而言还有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研究的系统性不够。气候变化不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唯一因素,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直接和间接的传导途径,才能全面而有效地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2.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如降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不同区域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响应。3.预测模型的研究方法有待标准化。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难以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做出科学的评估;绝大多数气候预测模型的水稻产量模块过于简化,尺度较小,使得研究结果缺乏完整性。4.研究区域不完善。研究区域大多以省域及以上(国家以下)为单位,对国家整体层面的研究较少,缺乏整体性,对市域和县域的研究也较少,缺乏精确性。

(二)未来展望

随着未来气候的持续变暖,加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尤其是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三年关于气候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却呈下降趋势,因此国家或个人都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为新时期保障气候变化背景下提高水稻生产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尹朝静.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生产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2]周桐宇. 新排放情景下福建省水稻生产适应性调整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潮细胞
Exploring the link between educ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教育和气候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年轻人最担忧气候变化
“停战”
气候变化成为澳年轻人最重视问题
2007:绿色企业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