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欢迎,其理论研究体系也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外体育旅游研究日渐成熟,而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也在一定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近些年,在广大学者的努力下,国内关于体育旅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国外体育旅游研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梳理国内外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对体育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等问题进行评述和提出见解,以期能丰富体育旅游理论研究体系,对加强贵州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现阶段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由于体育旅游是新兴行业,在我国发展较晚,因而对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欠缺,导致很多部门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体育旅游的范畴、概念及理论框架进行深入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对体育旅游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贵州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情况,为创新贵州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加强基础理论。
一、对体育旅游的概念界定
国外很多学者对于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是通过对其类别的判定研究进行的。他们普遍认同“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和“一定时间内、跨越一定空间”是体育旅游的界定基础。但在细节方面,学界依旧没有统一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旅游活动中的体育活动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特定规则,并且是以身体对抗和游戏为本质的竞赛时才是体育旅游,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旅行中的活动只要与体育相关即可称之为体育旅游;有的学者认为只有出于非商业因素参加或参与体育活动的旅游才是体育旅游,其他学者对旅游者参与动机是否出于商业因素则不予以区分。可见,关于“是否只要旅游活动与体育相关即为体育旅游”和“出于商业因素参与体育活动的旅行是否属于体育旅游”、“是否参与体育活动是首要动机时才可称之为体育旅游”,国外学者仍存在争论。
与国外的规定相同的是,我国学者关于体育旅游的概念也没有达到共识,一些学者认为体育旅游是隶属于旅游业的、具有体育特征的特定旅游活动类别;个别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其余学者大多从复合型产业的角度来界定体育旅游,认为体育旅游学是体育学与旅游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具有交叉性的科学。同时,国内研究者在界定体育旅游时的共同点是,都着重强调旅游者具有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并实际参与其中。深入研究贵州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体育旅游概念的界定是一大难点,从产业融合的经济学视角出发,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融合”所形成的“体育旅游”定义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通过产业价值链的相互渗透,以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场馆等体育本体资源为核心,以旅游服务要素为载体,经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市场融合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兼具体育和旅游业特性的新型服务业态。” 这一定义与《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年)对此概念的认定相符合。
二、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对比
(一)发展现状
体育旅游最早源自于欧洲,在体育运动逐渐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体育观赛游相对最为成熟、影響力最大。世界杯、奥运会、NBA等全球知名赛事是体育观赛游的优质载体。当前,体育休闲旅游在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中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国外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们喜爱的攀岩、高山滑雪、探险、海边冲浪以及蹦极等,英国的高尔夫球的旅游、德国的自行车旅游、实现了旅游与体育的完美结合。受国外体育旅游的影响,也随着人们的健康旅游意识以及绿色旅游意识的逐步提高,我国的体育旅游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喜爱的休闲与健身方式。例如,温泉高尔夫旅游、沙漠探险、漂流等传统旅游项目。有学者以银川市为视角,对国外体育休闲旅游与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中指出,我国银川市积极举办了14届滑雪节,且我国拥有数百家营业性漂流场所。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多的可开发项目、集成度较大,加之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体育旅游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值得各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其发展模式。同时,在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在亚洲国家也同样受到了高度地重视。例如,韩国、日本积极开发具有滑雪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诸如冲浪、潜水等水上运动及登山运动等体育休闲旅游项目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二)政策法规文本现状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精神,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优势把体育旅游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身运动和旅游休闲需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2016)《“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指示,创造深具中国特色的“体育+旅游+扶贫”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三、创新贵州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
发展体育旅游,有利于促进国民身体健康,促进精神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利益,为国家分担就业难的压力,增加旅游业的利益,并带动交通、住宿、餐饮、娱乐、体育资源和体育用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我国的内需市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贵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对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规范设施的建设标准
目前,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逐渐向体育旅游发展的方向靠拢,鼓励各地将体育旅游与市民休闲结合起来,建设一批休闲绿道、自行车道、登山步道等体育旅游公共设施,并加大对体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贵州省作为优美的旅游景区,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是十分重要的,但从贵阳市景区的设施来看,体育旅游景区的游客集散中心、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得并不完善,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所以需要推进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游客提供充足的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等服务,有利于提升体育旅游的发展质量,也保障了体育旅游保险的发展。
(二)加强部门协作机制
随着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的需求提升,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贵州地区,民族地区的人员数量十分庞大,由于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未全面落实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即便在各景区有很多的志愿者提供服务,但这股力量依然需要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予以支持,若能形成三者合力的工作机制,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此外,在《“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明晰了政府和社会贯彻落实体育旅游发展的责任机制,对各部门共同推进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落实宣传力度
鼓励和支持贵州省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采用了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但除了以旅游、体育部门与媒体三者的合作宣传模式,积极推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体育旅游营销战略,笔者建议在考生的试卷中、杂志、百姓网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积极宣传、在民族地区现场进行体育旅游产品试验等方法,将体育旅游的宣传范围扩大到贫困地区,为全面实现精准扶贫发挥重要作用。
(四)开发适宜的体育旅游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民族地区的旅行社须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和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和路线,力求到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但民族地区具有地域特色和產业特点,对体育旅游产品和项目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为在民族地区宣传推广体育旅游产品和开拓市场,打造符合贵州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品牌,笔者建议集合贵州民族地区的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中,可以在借鉴国外的攀岩、高山滑雪、探险、蹦极、高尔夫球、自行车等体育旅游方式的同时,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推动特色体育活动与区域旅游项目设计开发、体育文化保护传承和民族地区的体育旅游扶贫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活动。如今,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也需要我们用全新的角度去创新体育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维超.体育旅游标准化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2).
[2]刘慧梅,贾胜枝.体育旅游和遗产旅游双轮驱动下的乡村振兴方略[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3]张现成,王亚文.“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的解读[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1).
[4]刘阳,高朝阳.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对户外体育旅游的促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12).
作者简介:
谢霞(1994-),女,汉族,江西吉安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