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利亚“凯旋”后,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将走向何方

2018-04-23 05:01陈宇
世界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凯旋中东普京

陈宇

2017年12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突访叙利亚,在战机护航下直飞俄驻叙赫梅米姆空军基地,成为自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首位访叙的外国元首。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亲赴机场迎接,随后又陪同普京检阅驻叙俄军。普京在机场发表演讲,称赞俄军“战功卓著”,已经击败“最有战斗力的国际恐怖组织”,普京也借此机会宣布将从叙利亚撤出“主要军事力量”,俄军“凱旋归国”。这已经是俄罗斯第三次声称要“撤军”,其政策目标和未来战略政策走向引人关注。

“凯旋”的胜利者

自2015年9月发兵叙利亚以来,俄罗斯逐步掌握战场主动。尤其进入2017年后,不仅打得恐怖分子抱头鼠窜,也帮助叙利亚政府军节节推进,连续收复阿勒颇、代尔祖尔等要地。当前,除了东北部地区被库尔德人控制、零星区块被反对派占据外,叙政府军已经控制了叙利亚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在战场上取得了绝对优势。

对俄罗斯来说,在战场上能够收获的东西已基本得到,亟待解决的课题是把这种优势固化为政治安排,巩固巴沙尔政权对叙利亚的控制,维护俄在中东的战略支点。2017年年初,俄罗斯与伊朗、土耳其联手打造叙利亚问题阿斯塔纳会谈。凭借战场优势,俄罗斯主推的这一机制取得的成果多于西方主导的日内瓦和谈,在叙利亚国内打造了四个“冲突降级区”,后又迫使美国承认这一安排。通过“冲突降级区”,俄罗斯成功将反对派限定在可控区域内,使其无法再“折腾”。政府军与反对派从此未发生大规模交火。叙利亚难得的平静和反恐战争的胜利,也有助于俄罗斯塑造“中东仲裁者”的形象。

近期,俄罗斯更是多面出击,以“胜利者”的姿态推进叙问题政治谈判。2017年11月22日,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伊朗总统鲁哈尼在俄罗斯的索契会晤,商讨叙利亚政治过渡问题。在本次突访叙利亚后,普京又在一天内连续造访埃及和土耳其,继续讨论叙利亚问题。俄罗斯与涉叙问题各方密切互动,谋求在2018年初在俄召开有1000多人参加的“叙利亚全国对话大会”,商讨叙国家体制、宪法改革、举行新选举等核心议题。同时,通过“撤军”、宣布恐怖分子已被击败等,俄罗斯可以进一步消解美国在叙驻军的合法性。美军在叙驻留既无联合国决议认可,也没有叙利亚政府邀请,其合法性本就存疑,俄罗斯希望以此进一步掌握叙利亚问题的主导权。

普京此时宣布“凯旋”,并非只有国际政治层面的考虑。就在访问叙利亚前几天,普京刚刚宣布参加2018年总统选举。而普京第三任期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外政策上的成果,叙利亚问题无疑是这两年普京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在此时以胜利者姿态宣布“撤军”,一方面有助于在国内塑造“大国复兴”的民族自豪感,提振普京的选情;另一方面也表明,俄罗斯以较小代价取得了胜利,未来不会陷入战争泥潭。精妙的时间节点选择,无疑使这次“凯旋”成了绝佳的竞选广告。

“大玩家”的中东棋局

叙利亚问题是俄罗斯中东政策的核心。通过两年多的运筹,俄罗斯不仅把叙利亚牢牢攥在手中,其中东战略布局也随之铺展开来。

在缺乏安全感的俄罗斯人眼里,地缘政治、势力范围一直是最重要的国际政治概念。地缘政治学的创始人麦金德将欧亚大陆视为“世界岛”,而控制了“世界岛”的中心地带(大致包括俄罗斯中部和南部、中东的中部和北部、中亚)就可以控制欧亚大陆,进而成为世界霸权。在布热津斯基描绘的五大地缘支轴国家中,中东的土耳其、伊朗名列其中,阿塞拜疆也可算是广义“大中东”的一部分。如果按这种理论,已经控制“世界岛”中心北半边的俄罗斯,只要再扩大对南半边的影响力,就可以成为欧亚大陆的主导性大国。从现实政治上看,在中东拥有影响力,可以维护俄罗斯“南部软腹”的安全。

事实上,中东一直是俄罗斯的重点战略目标之一,300年的大国外交传统练就了俄罗斯娴熟的地缘政治“博弈术”。早在18世纪初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就通过与波斯的战争夺取了里海西岸和南岸的大片土地,将触手伸入中东。传说中的“彼得大帝遗嘱”更是要求未来的沙皇征服波斯,进抵印度。这份“遗嘱”的真实性备受质疑,但吊诡的是,俄国后来的历任沙皇都用实际行动遵循了“遗嘱”的战略谋划,不断向南渗透。在欧亚棋盘上,沙皇俄国与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在中东、中亚等欧亚腹地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大博弈”。苏联时期,中东成了美苏争霸的重要舞台。

“阿拉伯之春”发生和“伊斯兰国”崛起后,俄罗斯看到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或将重写,因此借叙利亚危机介入。通过利用美国中东政策的举棋不定,俄罗斯成功地接管了美国的部分权力。具体来看:俄罗斯与伊朗通过在叙合作、军事协调、经贸能源合作巩固了同盟关系,还谋划建立“北南国际运输走廊”,打造自俄向南纵贯中东的通道;与西方不待见的土耳其关系也有诸多进展,双方的叙问题协调、能源和军工合作不断展开;沙特国王史上首次访俄,双方签署巨额投资协议,双方军技合作也在推进。总体看,俄罗斯在中东已建立起以叙利亚为支柱、伊朗为主要盟友、埃及和土耳其为伙伴、与其他主要大国关系协调的“同心圆”网络。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攀升至苏联解体以来的最高峰,成为影响中东北部地区的主要外部力量和中东局势的重要仲裁者。

俄罗斯的中东战略未来走向

俄罗斯在中东取得了不少成功,但随着其布局向纵深推进以及中东局势的新变化,俄罗斯的中东战略也逐渐走入“深水区”,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

首先,叙利亚政治进程和战后重建困难重重。叙利亚国内各势力盘根错节,牵涉的国际力量包括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伊朗、沙特、以色列、约旦等。要将军事成功转化为政治成果,并使之得到叙利亚国内和国际的认可,谈何容易。更何况,叙利亚内战已经导致33万人丧生,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如何在叙利亚国内恢复秩序,推动战后重建,无疑是更加严峻的任务。俄罗斯中东问题专家马拉申科认为,俄罗斯正处于没完没了的“陷阱”之中,难以促进各方就叙利亚问题达成共识,也无力独自承担重建叙利亚的成本。

其次,美国不会做“甩手掌柜”。最近两年多的时间,俄美虽然在中东激烈博弈,但总体保持了斗而不破甚至有限合作的态势。然而危险在于,随着“伊斯兰国”这一“共同敌人”的败退,俄美在中东的矛盾可能激化。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官方说法,部署在叙利亚的美军总数为503人。但不久前路透社援引美军方人士的话称,美在叙驻军实际已达2000人。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日前表示,为避免新的“伊斯兰国”出现,美国不会从叙利亚一走了之,实际上就是表明不撤军的态度。近期美国还高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也体现出不会对中东“放任自流”的态度。

尽管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这并不必然带来与美竞争的优势。美国在中东拥有完备的盟友体系,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军事政治参与者。而俄罗斯受限于国力,无法与美展开这一层面的争夺,实际上是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局势的斡旋者,通过叙利亚“以点带面”,凭借外交、有限的军事投入和武器贸易扩大影响。如美国中东研究所研究员萨阿卜所说:“俄罗斯提供的是交易,而不是战略,其与中东多国的紧张关系依旧存在;武器销售不能替代深层的政治友好,而后者正是美国能提供的。”

最后,中东大国的地缘矛盾越来越突出。与“伊斯兰国”败退后俄美博弈可能激化相适应的是,中东大国间的争夺也尖锐起来。也门局势近期再度恶化、黎巴嫩总理哈里里的辞职风波,背后实际上是伊朗和沙特日益激烈的争夺。《华尔街日报》评论称,随着恐怖分子威胁的日益消退,伊朗和沙特的“冷战”正不断激化。以色列也很活跃,外长利伯曼呼吁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转型为反伊朗联盟,他还意有所指地用俄语在社交网站上表示,以色列不允许叙利亚什叶派“轴心”得到加强。

对俄罗斯来说,凭借纯熟的外交和军事手腕能获得的东西已接近“天花板”,其未来的现实任务将是处理好上述难题,争取把胜利果实固化成现实的政治安排。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凯旋中东普京
等你凯旋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陈凯旋:借鸡生蛋的CEO
未来的桥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普京组建全俄人民阵线
聂中东艺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