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德育创新

2018-04-22 13:21白冰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观念德育工作育人

白冰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高校德育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重新审视以往的做法和经验,创新发展观念、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只有如此,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德育;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最新结果,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就必须正确认清形势,深入科学地研究当前高校德育的发展观,着力把握其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1],为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在全球经济文化等方面更广泛的交流中,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新的挑战[2],高校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提高预见性和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高校德育观念

(一)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观念

教育的实际效果与教育对象的主观态度密不可分。传统德育之所以教育效能较差,许多学生存在逆反心理,关键就是“假、大、空”的内容和“管、卡、压”的方法,因其抽象化、空洞化、强制性,而远离了学生的切身体验和现实要求,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高校育人重在“指导”,只有把德育内容方法寓于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新颖、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实践中体验,在自觉参与中得到教益,学生的思想感情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自然地充实、升华。

(二)强化服务育人的观念

过去我们往往把学生完全放在被管理者的地位上,用管理的权威性约束学生的言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人文关怀[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淡化管理意识,增强服务观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维护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志向选择和个性发展,真诚地对待学生,多做换位思考,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树立育人育己、教书与育人并重的观念

很长时间以来,作为教育者总是处于一种居高立下的优越地位,似乎不管一个人以前是干什么的,一旦成为老师,或是到学校担任某个领导职务,此人的学识、修养等一夜之间就会有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就一定能够用来教育别人,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形象,在讲台上一个樣,下了讲台另一个样,知行脱节,教书与育人脱节,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要树立育人先育己的观念,自觉加强自省、自律,不断调整、完善、提高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改造主观世界,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格魅力,真正做到以渊博的知识熏陶学生,以高尚的思想情操感化学生,以优秀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

(四)积极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的观念

“5+2=0”现象,即学生在校接受五天的正面学校教育,不抵双休日两天社会上的消极影响,此现象虽有夸大,但社会影响的作用可见一斑。再加上网络的普及,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另一方面,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后勤社会化,学校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变为与社会密切互动的开放环境,仅依靠学校教育已达不到高校教育的应有效果。这些都决定了必须改变德育教育局限于校园的观念,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研究,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和优势,拓展育人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形成育人的合力。

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高效德育内容

(一)深入发掘,合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当前形势下,国内文化市场进一步开放,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给传统道德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更凸现了继承优良传统的重要意义。为抵御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和传播,高校德育首先必须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发掘我们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如“孝为百善之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看不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忽视对优秀传统的继承是不明智的。

(二)顺应历史潮流,赋予德育内容的时代特色

高校原有的德育内容在当今背景下显得抽象和空泛,从事德育工作的同志往往感到很多东西难讲清楚、讲透彻。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在“三观”、“三义”、“三德”的大主题下缺少和现实社会实际密切相连的、具体的、实在的内容,缺少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可操作的行为标准和参照系,因而内容显得虚。抓住时代特征,丰富时代内容,是保持德育工作强大生命力的必然条件。要达到这一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高校德育工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使一代新人始终与党和人民的视野同心同德同行,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希望。(2)突出地进行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宏伟目标的教育,从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一致性切入,使他们现实地感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如同全社会的发展进步一样,历史地面临着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进而把这种机遇意识上升到民族复兴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不仅是这种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普及者,更是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创造者,而且要以一种忧患意识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这对于青年学子从根本上增强学习动力、端正学风、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新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带领大学生牢固树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崇高精神追求,努力培养四有新人。

猜你喜欢
观念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钓鱼的观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