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升学体育考试的困境与出路

2018-04-22 05:48高国贤练碧贞沙临博
体育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育考试升学素质

高国贤 练碧贞 沙临博

摘 要:从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与理念出发,探索我国升学体育考试新的路径。主要结论:我国现行升学体育考试存在考试制度缺乏整体性、考试手段单一、评分标准无差别、考试内容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规范中小学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健全体育考试体系、完善体育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与手段、加强体育考试监管等对策。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升学体育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2-0105-04

Predicaments in and outlets for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GAO Guo-xian,LIAN Bi-zhen,SHA Lin-bo

(School of Education,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and conception, the authors explored new ways for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and concluded that the existing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in China had such problems as lacking wholeness in the examination system, undiversified examination means, no differences in scoring standards, lacking systematicness in examination contents, etc.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uch countermeasures as standardize the system of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complete the sports examination system, perfect sports examination contents and scoring standards, establish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ans, strengthen sports examination supervision, etc.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examination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体育科目的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在素质教育改革中举足轻重。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体育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同样也陷入了“应试”的泥淖。学校体育多元基础性发展目标让位于“达标体育”[1]。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开展的逐步深入,在力图扭转目前的升学体育评价不合理的尝试中,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应运而生。综合素质评价不仅仅是一项评价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评价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性”。本研究以学校体育目标为着眼点,以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为依据,对现行升学体育考试进行审视,为体育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1 综合素质评价溯源及本质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2-3]。由此孕育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雏形。教育部2016年9月20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调了改革的目标: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学校考试录取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4]。综合素质评价理念被置于很高的位置。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不断充实与丰富,在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演变中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性以及对我国考试评价改革方向的引导。

2002年1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概括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具体化为6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与实践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5]。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基础性发展目标为主要依据”,由此可知基础性发展目标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将综合素质评价理解为除了学科成绩考核以外的表现行为集合体。综合素质评价是现行课程标准的自然延伸,是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6]。由于学生的素质不能在实践中分解与还原,所以综合素质评价不僅仅是将各个方面的表现简单罗列相加,而是将素质与个性发展相联系[7]。从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层面来讲,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脉相承。从评价性质上来说,欣赏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更贴切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更加靠近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高考成绩与档案,作为升学录取的参考。这种评价方式的理念将是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改进与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差异、注重过程、多主体评价等将成为未来评价方式的主旋律,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功能、评价手段、评价内容、评价目标、评价主体等方面势必补缺与增强基础教育改革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科成绩必然出现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局面,形成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评价统一。把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升学招生制度,是单纯的外部评价向与内部评价相结合转变的过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8]。

2 我国现行升学体育考试的困境

2.1 体育考试制度缺乏整体性

目前我国只有中考将体育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成绩。小学升初中与高考体育测试评价仅作为升学参考。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当下中小学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 “副科”与“小三门”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体育的普遍认同。国家曾以多种形式强调体育在青少年学生基础性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育中没有得到体现。目前我国的教育评价环境决定了体现学科重要性的是分数,在没有纳入真正考试范畴的情况下重要性就无从谈起。我国中考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必考科目,但是相比较而言体育分值比例太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2.2 体育考试手段单一

体育内容文化母体的多样特性使体育学科具有了多方面功能以及价值取向,逐渐形成了体育的多目标论[9]。体育考试是对体育课程实施与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体育教学目标达成的直接反映,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具有导向作用。然而,我国现行的体育考试方案指向了“便利性”与“可量化、可操作”等指标。简便易行的锻炼项目和少数运动技能项目构建学生体质测评系统和体育考试体系[10]。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全都指向了外部的终结性考核。在“应试体育”与“达标体育”的环境中体育课堂“考什么就练什么”,家长与学生“唯分数是图”,学校与体育教师追求满分率。

2.3 体育考试评分标准无差别

无论升学体育考试还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都被称为“达标体育”,社会的整体认识倾向于体育考试满分是 “理所当然”。看似公平考试的背后,体育考试将评分标准施加在群体中,无法指向个体的做法导致不公平。从教育统计学来看,学生的各项能力呈正态分布,因而反映各项能力的考试成绩分布应基本服从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的基本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最终的成绩曲线是偏正态分布的[11]。体育项目考试是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锻炼结果的体现,评分标准也应该是趋向于“正态分布”,最终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状态。只规定“达标线”的体育考试体现不出差别,无形中促使学生失去了突破自己的动力。走访调查发现在中考体育临近“临时抱佛脚”现象普遍,学生家长竟然疑问“何时开始认真练习比较合适”,直接反映出体育考试标准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

2.4 体育考试内容缺乏系统性

我国升学体育考试类别繁多,有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00 m跑、游泳、掷实心球等。还有一些地区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体育考试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比如广州市初中体育的过程性考核由初一、初二体育课项目考核10分、体育运动技能6分和初中3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分三部分组成,共20分[12]。学生在众多的体育项目测试面前感觉“负担过重”“兴趣全无”。体育测试名目繁多使得学校体育课“管考不管教”“管教不管会”。但调查发现学生对最简单的体育卫生知识比如呼吸、运动中饮水、运动前后的饮食等都不太了解,学生自我锻炼与健康知识贫乏。

3 我国升学体育考试的出路

3.1 规范中小学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在“一切服从于考试,一切让位于考试”的教育环境下,加大体育考试的政策硬性保障是最直接、最有成效的改革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强调: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积极推行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的做法[13]。以一个标准学科的角度来看,体育科目也要形成一个反馈系统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在学校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体育目标任务,形成体育课程内在的逻辑性与系统性。所以有必要在小学升初中和高考中增设体育科目的综合评价并计入升学总成绩。考试的内容由终结性和过程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同时,论证设置体育科目的总分值以及各评价方式的占有比例。体育分值过高容易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造成学生的过度训练,不利于身体成长发育,也容易滋生体育考试作弊等负面现象。但是体育分值过低会直接导致体育锻炼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质越来越差。根据全国及国外的成功经验,体育分值控制在50~60分之间占总成绩的比例为10%左右比较适宜。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政策强制规定实施势必对改善青少年体质下滑起到遏制作用,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体育重要性的氛围,引起社会对综合素质评价理念的认可。

3.2 健全体育课程考试体系

国外的体育课程与体育考试都是以具体运动项目为依托,注重运动过程考试评价。设计的项目不仅仅有田径、球类、游泳等,还具有极具个性的野外、户外等体育项目。我国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于体育的目标设定为: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14]。同时强调了减少“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取缔了体育特长加分的习惯做法,体育特长和表现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的体育考试现状,可以将体育課程考试划分为3个层次:第一,体质达标。主要的项目是可以测量的项目,比如耐久跑,进行现场考试,计入升学成绩。第二,体育兴趣。在体育达标的基础之上指定附加分,根据项目划分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中表现突出可以有相应的加分浮动。第三,特长生奖励。在学校运动会或者代表学校参加的体育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可以进行学校内的奖励,计入综合素质评价之中,直接量化为分数。3个层次的划分明确了体育目标体系的多元化,促进实现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回归,体育目标系统更加完整。

3.3 完善体育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

首先,增加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由市一级单位统一组织考试。对于一个完整学科,教学目标中的内容都应该在考试中体现。体育与健康基础理论知识的加入意义在于学生的平时练习指导,对于终身体育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因丧失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因伤病等原因弃考的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考试,而不是免考或者直接折算的方式。其次,划分考试内容种类进行区别对待。考试内容过于稳定,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但是频繁更换项目会增加体育课堂和学生负担。唯一的途径是分清精炼项目、锻炼项目和了解项目的不同层次和程度学习,对于考试项目进行必考、选考和随机的方式。对于基本的身体素质列为必考项目,而对于技能类项目实施选考项目,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目的性,又便于评价。比如将体现学生心肺耐力的1 000或800 m跑列为必测项目,将球类设定为选考项目。为了进一步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在考试前1年应该确定考试的“题库”,在考试前的1~2个月进行随机抽签决定要进行的考试项目,这样,学生在体育课堂每一项目的练习将会得到重视,同时也会加强对平时的自我锻炼。另外,考试成绩评分标准上要精确体现出学生的运动能力,避免“达标水平线上水平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考试公平。“达标”考试的弊端会造成学生的不进取行为,“达标”考试体制下家长和学生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太强。一方面,细化评分标准。比如考察学生绝对力量的实心球项目满分可以设置为12.8 m,然后依次往下评价,体现差别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实行奖励措施。当超过满分状态水平,按照评分标准进行3~5分的额外加分,鼓励不断突破自己。

3.4 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与手段

1)加大过程性考核及真实性评价分量。

体育考试应该具有诊断与发展、发现问题、选拔的多种功能。目前体育考试单一功能的过度强调不利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且体育考试评价体系将丰富的体育活动单一化,体育课堂情景的生动性刻板化,练习方式与过程的深刻性浅表化。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中,学生不是外部评价的客体,而是自我评价的主体,不是主客体关系而是交互性主体关系[15]。“评价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评价什么是最方便的”。有学者认为体育科目应进行重视教学与练习过程,体育科目更加适合于过程性考核方式而不是终结性评价[16]。采取年度内阶段性过程性评价考试,逐渐弱化现场“一考制度”。在过程性考核中涵盖体育运动技能、体质、体育态度等内容,规定将体育测试计入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总成绩。

2)实施“多考合一”与“一考多用”。

《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了初中毕业与高中招录的“两考合一”,加大综合素质评价比重的做法。对于体育的性质更容易实现体育考核项目的“多考合一”与“一考多用”。建议从球类、身体素质类、田径类、体操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类中每年选出2~3项,进行系统学习。在本年度内学校的测试内容可以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日常体育考试、体育课教学等实施“一考多用”。本着容易量化、能够充分体现运动能力、便于组织与操作的原则进行精简和整合体育考试,让过程性考核、体质测试、体育课堂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3)尝试将集体性项目纳入考试范围。

集体性项目能否列入考试范围一直以来是一个争议的话题。作为集体性项目,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所带给学生的塑造功能与个性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应该大力倡导。特别是“校园篮球”“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集体性项目纳入体育考核评价值得我们尝试。此类考试比较适合学校内统一组织进行阶段性考试,以每个年级为标准划分阶段,学校组织学期内考试,区县进行年度现场抽查考试。项目测试不局限于单个技术,可以是组合技术甚至是比赛形式。例如,篮球比赛设立单节8 min共6节比赛,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参与轮换等。

3.5 加强体育考试监管

对于体育考试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所有计入升学成绩的考试统一由区县组织而非由学校自行组织。对整个考试过程与主要环节做到公平公正与监管到位。不仅仅在考试的外在形式上接近标准学科,也要不断探索适合体育考试评价的监管制度。

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表达了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诉求与期待,体育在整个过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量推广与实施是体育考试考核的必然趨势。过程性评价与现场考试的整体规范对于学生的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更加精确。同时,升学体育考试的整体完善对于我国素质教育、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氛围营造、社会与教育公平的促进都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及社会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发展,升学体育考试的具体实施方案会更加完善,逐渐去除“唯分数论”“一考制度”等应试体育现象。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作为升学体育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体现出体育对青少年学生所带来的终极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刘洋,刘峥,邸慧君.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审视[J]. 体育文化导刊,2011(2):58-6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 [2017-05-10]. http://www.waizi. org.

cn/law/13055.html.

[3]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 [2017-05-10].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

GWYB200123003.html.

[4] 教育部下发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2017-05-10]. http://www.gov.

cn/xinwen/2016-09/20/content_5110023.htm.

[5]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EB/OL]. [2017-05-10]. 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3/content_62173.htm.

[6] 杨宝山.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科学研究,2010(8):38-41.

[7] 李雁冰. 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2011(24):58-64.

[8] 靳玉乐,樊亚峤. 中小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问题及改进[J]. 教育研究,2012(1):69-74.

[9] 毛振明. 体育的功能、价值和体育学科的目标[J].体育学刊,2001,8(6):4-8.

[10] 甄志平,毛振明.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体系结构与嬗变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9.

[11] 田华. 论正态分布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17-119.

[12] 中考体育细则[EB/OL]. [2017-05-10]. http://www.

51edu.com/zhongkao/zhongkaotiyu/3341111.html.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2017-05-10]. http://news.xinhuanet.

com/politics/2007-05/24/.

[14] 教育部发布新中考改革指导意见[EB/OL]. [2017-05-10]. 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6-09/9465534.html.

[15] 李雁冰. 论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J]. 教育发展研究,2011(24):58-64.

[16] 张陵,马珊,俞竹丽. 体育课应实现由终结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转移[J]. 体育学刊,2000,7(6):87-89.

猜你喜欢
体育考试升学素质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德国小学的语文和体育考试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升学啦
211381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bilateral falcine meningiomas in central gyrus region
第一次体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