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一名生物教学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兴趣在一节好课中的重要性。如今随着课堂改革的推进,随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重视,本着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学科素养,我开始思考,怎样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此进行了生物教学中的新模式探究——“微”课改模式。
关键词:教学 “微”课改 课堂 新课堂模式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们一些一线教师对于课改很是心潮涌动,对于新教学方式越来越憧憬,大家慢慢对未曾谋面的微课改与翻转课堂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事想有多少孩子在课上熟睡,有多少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有时真的不能吸引他们,他们逐渐失去了个性,没有了棱角,最主要的是缺乏了创造性,只能等,靠,要知识点,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学习。微课改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会掌握学习次数,学习时间,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代需要我们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马上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具有时代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会到他们是新时代的学习主人,主动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
新课改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有人称之为教学革命,而这一切变化的根源都基于教学理念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学,新课标理念科学的认知和定位教学过程,抓住了学生学这个主要因素,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新旧课堂有哪些不同点总结如下:
在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说教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另一方面教师也从过去?“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转变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学生自我调适,自我选择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只要身处课堂认真听取教师的讲授,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掌握教师传授的方法就行,总之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新的课堂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学习知识获取能力即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实现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功能,总之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发现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学习。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而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流程是预设的相对来说也是程式化的,只要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把预定的知识用预设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可以,课堂流程基本是固定的,在备课中基本生成,教学过程只是一个再现。而新的课堂模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备课中可以预设学习目标和自学方法、自学内容但不能预设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创造力,所以整个教学流程是不稳定的是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适时的指导学生不断的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直到学生领悟理解,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而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引导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课堂学习流程中还要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新课堂模式展現的是一个生态的课堂。
传统课堂模式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讲的多不多、好不好、全不全,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如何,也就是说看教师这个主角表演的怎么样以及学生这个观众接受的怎么样。新课堂模式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学生学的怎么样,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会不会学、学到了什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这个主体地位发挥的怎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何为“微”课改,重点体现在“微”字上,一节完整的课堂我们只改革8-10分钟,主要是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教师的讲授,同样学生的参与也至关重要,我们只利用这8-10分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各自的学习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讨论并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那么一堂好的“微”课改课怎么上,具体怎样体现出这8-10分钟的价值,通过阅读文献,结合自己亲身实践以及不断的听其他教师讲课,我总结出以下的教学模式。
(一)“设”
“设”就是如何巧妙的提出一个问题让学进行讨论。
首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偏难或偏易,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差异,有些学生只是茫然的在听,没有深入进去,很难实现人人参与。所以“微”课改中教师问题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针对学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其次,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尽管我们设置的问题符合学情,但我们还是不能保证设置的问题符合所有的学生,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是每个人的思想都能发挥到最大,这样讨论才会深刻,我认为学习始终是一个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充其量只能是蜻蜓点水。所以设置的讨论问题对“微”课改来说属于敲门砖,至关重要。
(二)“议”
“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
教师提出问題后,需要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讨论,我认为要将“议”这个课题做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参与。离开教师的调控和指导,课堂讨论将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通过观察一些教学实例,发现有的教师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是在盲目的走动,还有的教师不知所措的在讲台边等待,或者在准备下一个环节。这些都不能达到好的课堂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真正的参与进去,激励学生思考,做好课堂的调控中心。
(三)“展”
所谓“展”需要学生对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根据生物课堂的特点,展示的结果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记得我在上《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节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相关规律计算时,学生展示方式多样,有一组使我印象深刻,他们利用肢体来进行,学生站的排数代表肽链,学生之间的空隙表示肽键,所以计算的规律也就一目了然了。相信他们在做此类计算时一定不会出错而且肯定都会记得那一节课。
在此环节中,重点在于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不仅展现合作学习的成果,也要展示出自己的风采。我认为展示环节是小组智慧的集中体现,更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对于此环节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展示时教师要做到不干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
(二)展示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随时记录,随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和错误之处。待下一环节进行点拨和评价。
一、“评”
“评”就是要采取具体化的评价。不仅仅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要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具体的评价,并对评价做出一定反馈,以促进课堂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达成。
(一)对学生展示成果的评价
一是学生在展示环节是否出现错误,对于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做出正确的解答。二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进行引申拓展,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一是态度,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二是要总结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思维方法。三是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部分学生的领导们意识。
二、“检”
这一部分是整个“微”课改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课堂教学中这8-10分钟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作用。针对讨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检测,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我认为课堂改革是一场教育的革命,是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通过微课改的实施,实现课堂上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我们打破了原有的讲授式教学——沉闷的教育模式,力求新的突破,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学期我在学校多次进行了“微”课改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热情,参与度高使我有信心将“微”课改继续进行下去,为此我还制作了一个微课改的评价标准,很荣幸能在全校青年教师中实行,在听课时教师参照着这标准去听课,当然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我会继续完善,在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总结出更好的微课改教学模式,最终服务于教学。我始终相信“教学相长”,只有学生们进步了我才会进步,愿我们共同努力,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
[1]张文杰.浅谈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示[J].亚太教育,2015,(08).
[2]肖安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28).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