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霞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新常态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积极构建学分银行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本文以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阐述构建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具体策略,以此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继续教育 学分银行 新常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確提出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继续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的教育活动,电大学校是承担社会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研究建立各类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分银行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同类型继续教育间的学分积累与转换工作”。因此积极构建学分银行是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体现。
学分银行是将学分制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现代银行业的基本功能组合而成的新制度。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具有成人性、开放性、公平性以及终身服务性的特点。因此结合高等教育新常态发展要求,构建学分银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构建学分银行制度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继续教育面对是社会所有成员,在网络环境下,社会成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所以构建学分银行模式可以淡化普通高校与继续教育之间的界限实现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例如社会成员在普通高校学到的知识可以被电大学校所认可;2.学分银行制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国民素质。学分银行改变了以往的单一的授课、学习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因此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公众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社会应用型人才;3.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构建有助于强化教育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必须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围绕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而开展工作。
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具有学分认定、学分储存、学分转账以及学习成功互认的功能,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新常态改革发展的要求,积极构建学分银行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学分银行在继续教育构建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实现学分银行制度建设必须要以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对“学分银行”概念及价值的正确认识。学分银行模式的实施改变以传统的以单一课堂、单一教材为主的模式,体现了教育资源共享的价值,例如学生可以在本校学习文化知识,也可以在其他高校参加学习,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同高校之间要相互认可,对此要求教师融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要树立互联思维意识,积极应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不同的岗位,例如参加电大学习的学生既包括学生、也包括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基于平时工作的限制,学生很难集中时间学习,因此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以学生为本是学分银行模式构建的核心。
(二)构建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教学管理平台
实施学分银行意味着对于学员管理更加弹性化,例如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模式不在适应学分银行模式,这样对于教师而言必然会增加教学的管理难度,学生可以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学生既可以通过本校网站学习,也可以到其它院校学习或者参加考试,因此如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教学管理是当前学分银行构建所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积极依托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举措:首先继续教育院校要积极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将学员的个人信息纳入到平台中,将学员的学习状况及时反馈到系统中。例如网络管理平台中要设置自我测试功能,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登入到系统中开展自我测试,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构建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学员的学习行为;最后要依托网络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模块。在管理平台上要引入适应学生实践工作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化课程教材的统一管理
实现学分银行的学分认证等功能,必须要加强对教学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的统一管理。由于学分银行具有学分互定认的功能,所以学分互认的基础就是实现教学内容等的统一:首先继续教育院校要积极构建区域性的学分银行联盟机构,合作联盟内的高校之间要构建统一的教学教材与标准,以此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其次继续教育院校要积极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教材。继续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型人才,因此学分银行构建必须要围绕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而开展。例如当社会岗位技能要求发展转变时,继续教育院校要及时调整教材,以便保证服务地方经济的本质要求。
构建学分银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整合资源,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学习的需要,其间的管理至关重要,我们不只需要一个学分银行,而是要构建一个能够促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目标的“学分银行”,这一平台的搭建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牵涉的部门多,程序复杂,没有有效的管理是难以成功的。只有强化管理,加强质量监控,才能使学分银行的构建不偏离初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实现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服务; 否则,即使是构建了“学分银行”,如果管理不到位,质量无法得到保 障,学员的学习诚信也会大打折扣,一切将都只是空谈。这些都是高校构建继续教育学分银行不得不考虑的因素,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共同研究。
[1]吴绍靖,王静.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6,(12).
[2]宋永则,刘林.继续教育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实践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
(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