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酱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又叫做“驿传”或者“邮驿”,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因此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烽燧、羽檄(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奔命书(紧急军情)、飞鸟使(吐蕃称骑马传递消息或传送公文的人)都是这一特点的反映。
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汉代的时候,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唐代规定,乘车的一天最少120里,骑马的180里,皇帝颁布的敕令则是日行500里。宋代也基本是这个速度,到清代咸丰、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就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立刻以800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就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800里加急”。
我们可以算一下,唐代爆发安史之乱时,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远在长安的唐玄宗6天收到消息,也就是日行500里的唐代最快速度了。但即使这样,收到消息以后,还要另发文书调遣边境的精锐军队,一来一回,半个多月就过去了,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十二月十二安禄山就已经攻下了洛阳,威胁潼关。
在古代,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都是靠私人捎带。汉乐府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魚。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情景。
富裕人家可以派专人送信,做生意的,就自己负责货物的运输。还有一些比较不走寻常路的办法,如汉代苏武牧羊的故事里面,苏武把信绑在鸿雁的腿上,传回了汉朝,就有了“鸿雁传书”的说法,到唐代,又有了飞鸽传书。在唐代,随着交通的发展,私人旅社事业发达起来,私人通信的情况好了一些。明清时期逐渐产生了专营民信业的民信局,货运方面则出现了镖局,不过镖局只运送贵重物品。
古代也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其源头可追溯到西汉的张骞。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此后,人们可以买到核桃、石榴、葡萄等作物,还有新乐器胡琴。不过,张骞的旅途十分不顺,因为匈奴的阻碍,他第一次出使整整花了十三年。
比起张骞,后来的海外购要轻松得多。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带来了胡椒、菠菜、西瓜等。从西域传来的胡文化也被广泛吸收,人们可以听到各种胡乐,欣赏胡旋舞,在胡姬酒肆中喝酒……
到了宋代,政府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五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这个时候,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例如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堪比今天的口红色号。
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还是十分繁荣,很多我们今天最为常见的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有的,如番薯、南瓜、玉米、烟草、番茄等。
(伍义中荐自《光明日报》)
责编:天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