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在加入航天员大队前,他们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他们要首先进行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训练,还要承受超重、失重、低压等特殊环境因素的严峻考验,模拟失重训练,航天员需要身着160多公斤重的水下训练服,在深水里反复训练舱外活动技能,一次训练长达4个小时。聂海胜说:“一次任务训练下来,浑身都是汗,汗不知道出了多少,衣服能拧出一斤两斤水。”
挑战超重耐力的离心机训练,则是每一位航天员脑海里最深刻的共同记忆。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航天员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呼吸都会非常困难。20年间,让所有航天员感到自豪的是,在做这项训练时,他们也共同创造了一项纪录。聂海胜说:“我们坐离心机的时候,左手要握着一个红色的按钮,一旦你过程中坚持不了,你一按,控制人员就会把这个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停下来。20年来,我们所有的航天员都没有按过这个按钮,从来都没想过放弃!”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的是杨利伟神情自如的形象,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生死考验……
在飞船发射的上升阶段,意外出现了,8赫兹左右的低频振动与人体的内脏产生了让人难以承受的共振。杨利伟回忆说:“就像在我的周围,放的都是敲锣打鼓的声音,震动得你受不了,有一种像濒临死亡的感觉。”首飞意味着要用生命去探索未知的风险,杨利伟用常人难以企及的意志力,挺过了来势汹汹的26秒低频共振考验。
凯旋后,杨利伟把这个意外情况及时反馈给了航天科技人员,经过技术攻关,从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低频共振等问题都得到了彻底解决。然而,5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考验在神舟七号飞船上发生了!
神舟七号飞船主要任务是验证太空出舱行走,2008年9月27日下午,当全世界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身上时,意外发生了。
翟志刚根本都沒有想到,在天上会拉不开气压舱的舱门。刘伯明和他一起也拉不动。最终,刘伯明从舱内找到一根金属撬棍,翟志刚用它把舱门别开一条缝,让气流瞬间流了出去,这才顺利地打开舱门。可就在此时,又一个“意外”接踵而至,轨道舱突然响起了火灾警报。危机面前,3名航天员临时决定出舱,并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刘伯明说:“我们神七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把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当时展示红旗时,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没有准备再回来。我当时甚至想,如果发现有一点不妙的趋势,我会当即决断,让返回舱值守的景海鹏把我们的舱段分离,让我和志刚分离出去,让他平安返回。”
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要在太空进行长达33天的太空之旅,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中期在轨驻留任务。
任务期间,突发话音通信中断故障,此时离飞船返回仅剩一周,直接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景海鹏说:“已经听不到地面指挥,一旦返回就要靠航天员的能力、技术、心理素质把飞船开回去。最坏的打算,我们可能回不去了。”
突发意外事故,景海鹏、陈东始终保持冷静。景海鹏说:“怕地面的工作人员担心我们,我们在手册上空白页写两句话,‘我们很好,请你们放心,展示给摄像机,怕他们担心。我们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看到我们,我们拿起牛肉干、巧克力,有意识地面对摄像机在吃东西。整个流程都是平时的训练的来,好在链路恢复了。”
(胡欣荐自《文摘周刊》)
责编:我不是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