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北极研究空白,中国科技界在行动

2018-04-21 04:53
祖国 2018年4期
关键词:极地北极习近平

北极地区面积2000多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气候严寒。随着全球变化加剧,北极地区的气候、生态及地理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对全球气候、军事及经济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明确中国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与国际各方合作的新疆域。3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市出席第四届国际北极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表示我国要加强北极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深化对北极的科学探索,依法合理开发利用北极资源,完善北极治理体制机制,共同维护北极和平与稳定。4月4日,习近平访问芬兰(2017年5月芬兰已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中芬期望加强合作,促进北极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月7日,习近平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会见阿拉斯加州州长沃克。有美媒解读此举凸显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能源雄心。7月3日,习近平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中方欢迎并愿积极参与俄方提出的共同开发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议,希望双方共同开发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别是北极航道,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总之,我国对参与北极开发与治理的共识已经上升至官方最高级。

2017年11月27日,教育部极地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师大校长明确指出希望在教育部科技司的领导下,整合相关高校力量,形成极地研究合力。2018年1月8日至12日,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正式揭牌成立了我国高校首个北极环境与生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心主要依托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联合该院相关研究所,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UAF)国际北极研究中心共同建设,定位为该院在发达国家建设的第一个海外研究中心。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机构与其他单位一起先后组织了多次北极考察。例如,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北极国家挪威的卑尔根大学合作,开始北极--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比较研究的合作。1993年,中国召开首次北极科学研究讨论会,讨论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战略设想。199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中国首次北极点科学考察。1996年,我国参加了北极科学委员会的白令海计划(BESIS)、国际北极浮标计划(IABP)的工作。本世纪初,中国极地考察办公室启动建立中国北极考察站议程,2004年中国北极黄河站在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落成启动运行。1999年,我国政府首次组织了北极地区的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搭载124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2003年、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又先后组织了七次科学考察。

另外,针对北极治理的中国参与问题学者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和论著,如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编的《北极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编著的《北极航道的国际问题研究》、陆俊元教授编著的《北极地缘政治与中国应对》等。目前,我国对国际北极科学研究的态势已经初步了解,并针对国际上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战略布局。

猜你喜欢
极地北极习近平
极地恐龙生存赛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