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星光
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晓炼,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委员,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有媒体提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5%,比去年6.9%的经济增速有所下调,是出于什么考虑?钱颖一说,首先,同过去几年一样,《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都是预期目标,不是计划目标。2016年的经济实际增长是6.7%,2017年政府设定的预期增长目标是6.5%,但实际增长是6.9%,超过了设定的预期目标。今年设定的预期目标仍然是6.5%,与去年设定的预期目标持平的。
十九大确定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定在6.5%,比去年实际增长低0.4个百分点,是为了给转变留有空间。
如何确保稳中求进,实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求进是否意味着经济增长趋势不可避免?杨伟民表示,稳中求进,最核心要义就是遵循规律,把握好各项工作的度,既不要盲目冒进,也不要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应该这样来把握稳中求进。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规律性、可循性的,特别是追赶型国家,在追赶的前期,经济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但是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质的提升就必然要上来。相对于以量的扩张为主的阶段,在质的提升阶段,增长速度下行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必然规律。从其他国家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都呈现了这样一种情形。趋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从阶段性角度来看,而不是从短期经济周期来看。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可能在某些时点上有一些起伏,都是正常的。某一年增长速度提高了几个点或者某一年某个季度下降了零点几个百分点,对此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朝着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持续努力,这就是稳中求进的要义所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目前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一些村甚至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这样如何使产业振兴精准落地?陈晓华回答道,对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它是城镇化的一种必然结果。世界上不少国家在城镇化率达到70%以前,都出现过农村人口外流的现象。近五年,农村人口进城落户累计接近8000万左右。今后一段时间,农村人口的转移、进城落户还会增加,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客观的趋势。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人走空了,没有了人气,仅靠留守的老弱妇孺,这个村肯定是搞不好的。所以对这个情况应当重视,不能消极地来对待,否则乡村振兴也好,产业兴旺也好,就要落空。
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新主体和新农民。做好这件事,一个是靠留,即大力培养乡土人才,特别是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的实用人才,通过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搞好村庄建设。另一方面,要靠“引”,即通过各种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来,把城里的人才引下来。
另外,优化村庄布局。实际上随着农村人口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村庄的变迁,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就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考虑优化村庄布局问题。对于有条件的村,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条件。对于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村庄要加以保护,对于没有生存条件的村庄进行易地搬迁。通过这些举措,把人留住,把人引下来,把产业振兴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针对媒体提出的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钱颖一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一个近14亿人的第一人口大国,经济实现了40年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GDP的增长还只是一个现象,它的背后还有数亿人脱贫。
另外,从国际比较中看,40年前,中国的GDP是美国GDP的6%;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GDP超过美国GDP的60%。在世界经济的份额中,中国的经济也达到了世界经济的15%,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超过了30%。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因为我国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的19%,而经济份额是15%,所以现在的人均GDP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是一个中等收入的经济体,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如何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呢?钱颖一进一步解释道,要不忘改革开放的初心。在他看来这个初心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开放,这个开放不仅仅是贸易投资,也包括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开放。第二是让市场起作用,这是40年来的切身体会,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作用远远超出想象,反过来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受到的惩罚也超出我们的预期。第三是把激励搞对,只有正确的激励才会激发出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如何帮助规模小、效益不高的农户更好的与现代农业相衔接?针对这一热点问题,陈晓华说,当前,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新型农业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各类社会化服務组织,大体上有300万,他们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另一类就是为数众多的小农户,一般户均土地规模、承包地规模只有七到八亩,而且面广量大,全国大体上有两亿多户,他们是农业发展的基本面和基础力量。中国小农户的大量存在实际上是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城镇化的进程所决定的,过去有、现在有,恐怕将来相当长时期还会有。如何使我们的亿万小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而且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这是必须解决的课题。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这个问题,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来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这个衔接的重点就是怎样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的轨道,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和联合,通过互帮互助、抱团取暖解决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和干起来不合算的问题。这种联合形式多样,完全应该由农民来选择,可以是生产某个环节的联合;也可以是全国性的联合;可以是劳动的合作;也可以是资金和技术的合作。
另一方面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实际上目前很多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把他们带入市场;也可以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的形式来保证他们的基本收益,发展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还可以通过股份合作,实行保底分红的模式来实现利益连接,这种带动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利益连接的机制,就是要让农民能够从产业的发展中分享到增值收益,我们常讲老板下乡要带农富农,实际上可以考虑今后农业的扶持政策要把这些新的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的成效作为重要的扶持依据之一。
有关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问题,胡晓炼表示,2017年在对外开放、对外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建设开放型经济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去年对外投资仍然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全年超过了1240多亿美元。量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对外投资的质得到了根本性提升。2017年的对外投资,更多的是把宝贵的资金放在技术进步、产业链进一步拓展、绿地投资方面,既对投资国产生了积极效益,也对投资人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
第二,对外承包工程增长超过8%。中国企业对外搞承包工程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强的。去年除了工程承包量继续维持增长,还有一个转型升级——由过去主要干体力活到现在开始参与投资,且在工程建成以后积极参与后续的运行,这就把投资建设和后续经营结合起来,效益进一步提高。
第三,海外的经贸合作区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到现在已经有近百个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既是为带动中国的设备、技术、标准走出去,又能够在促进当地工业化、增加就业等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这三个大的方面来看,我国去年的对外合作、国际产能合作成绩是非常显著的。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推动改革。加强对外经贸合作,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今年要大力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住用好“一帶一路”建设这个平台;第二,继续推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第三,跨境投资。这也要双向一起动,就是积极的“引进来”和积极的“走出去”。通过这几方面的工作,可以在贸易、投资、生产服务业方面形成一个网络,把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起来,把中国的大市场和世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但中国经济从中能够获取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而且对带动世界经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作为金融机构,在开放型经济建设和推动全面开放型格局建设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比如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创新金融服务等。同时,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之外,股权投资、基金、保险等都可以发挥作用,把力量统筹运用起来,就可以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开放型经济建设作出金融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