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仕奇
(中交三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10012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系杆拱桥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泵送混凝土技术,应力技术以及各种施工工艺的发展,系杆拱桥以其跨越能力大、承载力高、空间用率高、节省材料、造价低和外形流畅美观等优势成为现代城市桥梁发展的方向。系杆拱桥是一种由系梁、拱肋与吊杆组成的外部静定、内部超静定的梁拱组合体系,集拱与梁的优点于一身,将拱与梁2种基本结构形式组合在一起,共同承受荷载,充分发挥梁受弯、拱受压的结构性能和组合作用,支座不受拱的水平推力,桥梁建筑高度低,跨越能力大,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系杆拱桥中的吊杆一般可做成刚性吊杆或柔性吊杆两种形式。
先锋桥桥跨布置为5×20+90+7×20,主桥采用1孔90m下承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计算跨径为90.3m,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矢跨比1/5,矢高18.06m。桥面宽度:2.0m(人行道)+12m(机非混合车道)+2m(人行道)=16m,桥面结构由拱肋、风撑、系杆、中横梁、端横梁、吊杆、行车道板组成。桥梁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1级。
全桥共设2×17根吊杆,间距为5m,对应吊杆间设横梁,吊杆索体采用ψ7-61高强钢丝,吊杆采用7-61型冷铸锚,跨中向两侧对称进行安装,自左向右编号为1-17#,安装顺序为:9-7(11)-5(13)-3(15)-1(17)-8(10)-6(12)-4(14)-2(16)。钢材:弹性模量:E=2.05×105MPa;泊松比μ=0.3;密度ρ=7850kg/m3;C50混凝土:弹性模量:E=3.45×104MPa;泊松比μ=0.2;密度ρ=2600kg/m3;fcd=22.4MPa;ftd=1.83MPa;重力加速度:9.81m/s2。
施工准备--拆除原桥上部结构—搭设系杆、拱脚支架—预制全桥预制构件—现浇端横梁—1次浇筑拱脚--张拉端横梁全部预应力束—现浇系杆—张拉系杆第一批预应力束—2次浇筑拱脚—吊装第1批中横梁—张拉中横梁第2批预应力束—搭设拱肋吊装支架—吊装拱肋、风撑—张拉系杆第2批预应力束—安装吊杆—张拉吊杆第1批张拉力—吊装剩余中横梁—张拉中横梁第第2批预应力束—安装行车道板—张拉中横梁第3批预应力束—安装人行道板—张拉吊杆第2批预应力束—现浇桥面及桥面附属工程。
计算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拱桥系杆下挠、整体顶升纠偏受力模型。通过建立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对拱桥系杆下挠、顶升纠偏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全桥共划分10820个C3D8R单元(含支座)。拱桥内部属于超静定,外部为简支受力体系,模型中5号墩支座约束约束x、y方向平动自由度,6号墩约束其x、y和z三个方向的平动自由度。拱肋系杆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拱肋系杆有限元模型
表1 S11方向(水平向)最大拉压应力
表2 U2位移(竖向)最大下挠值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系杆经过三次分级顶升后,基本上能够恢复原设计标高,但系杆局部会产生拉应力,拉应力最大值为0.95MPa,满足规范要求。
首先,吊杆张拉前提是保证结构安全,在张拉吊杆时,张拉前后要保证吊杆索力在安全范围,不能超出一定的安全系数,系杆和拱肋应力均须在安全范围。其次,吊杆张拉应遵循可靠的方法。由于拱肋和系杆毕竟刚度有限,张拉某一根吊杆时,拱肋和系杆发生一定位移,附近吊杆索力也会发生改变。张拉某根吊杆对相邻吊杆内力的影响最大,同时对全桥其他已张拉吊杆的索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谓“拉一索而动全索”。通过大量的实际工程证明,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这也给吊杆张拉或调整的施工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张拉时不能随意张拉,否则可能导致索力混乱,增大张拉的困难。因此,应该寻找到一套可靠的索力张拉方法。
经过吊杆张拉,拱肋跨中截面下缘及拱脚截面上缘均有一定的拉应力,最大拉应力达1.8MPa,小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2.65MPa。
整个张拉过程中拱肋变形量不大,最大17mm,但左右侧拱肋的变形对称性稍欠缺,这是由于拱肋采用全站仪测试相对变形量,每次仪器布设位置、环境温度等对测量结果也带来一定的误差。
经过三轮张拉及部分吊杆补张拉,系梁截面上下缘应力较张拉前均有较大的改观,除7#截面外,其余截面应力分布基本还可以接受。7#截面下缘实测拉应力由张拉前的5.3MPa变化至现有的0.7MPa,上缘压应力也有较大的减小,7-1由张拉前-25.6MPa减小到目前的-18.3MPa,7-2由张拉前-29.7MPa减小到目前的-22.4MPa。目前实测上缘压应力最大-22.4MPa,仍然偏大。
通过吊杆张拉及部分吊杆补张拉,系梁截面应力分布较张拉前较大改观,拱肋截面应力分布也较为合理,张拉后对系梁外观进行调查,张拉过程中未见明显病害发生。
本文通过锡澄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桥梁项目看出,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建立拱桥系杆下挠、整体顶升纠偏受力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对拱桥系杆下挠、顶升纠偏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得出以下结论:
(1)经过三次分级顶升纠偏,系杆高程基本能达到设计值范围内。但局部会差生最大为0.95 MPa的拉应力;
(2)建议没计顶升纠偏应持荷一定时间,经应力观测一段时间且满足要求后才可进行下一级顶升,期间应加强检测;
(3)顶升过程中,系杆底部拉应力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适当加大荷载,作为对后续工序荷载的应力储备;
(4)系梁截面应力除7#截面外,其余截面应力分布基本合理,未出现超限拉压应力情况。
[1]吕宏亮.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2008,(10):805-808.
[2]于琦,孟少平.系杆拱桥张拉控制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J].特种结构,2008,(1):88-91.
[3]赵洋,焦洪波.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施工[J].施工技术,2011,40(17):33-36.
[5]陈亮,岳青.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施工控制方法.现代交通技术,2011,8(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