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志强
丘陵山区机械化是个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在新形势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供给,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走一步,因为农机化发展的根本离不开经济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打赢扶贫攻坚战,还有三年时间,产业要扶贫,机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丘陵山区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大于60%的省份
我国南方的省份机械化有难度,不是我们不努力,是由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南方一些地方搞机械化,是下了大功夫的,以贵州为例,贵州有44块大地,全部种植经济作物——姜。为什么?首先就是为了保证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两会期间推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大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阜阳考察时又提到这三大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构建三大体系,所以农机化发展要围绕产业体系发展。其实各个县都有自己的体系,经济的发展是比较优势的竞争,什么有钱种什么,但是要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来做这个事情。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覆盖的人口超过60%。丘陵山区是重要的粮食、油料作物、麻类作物、糖料、烟叶、蔬菜瓜果、青饲料生产基地,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丘陵山区具有多样化、立体化和多功能的特点。比如四川的景观农业做得不错,而贵州的土豆则是第一大产业,四川也有1 000多万亩,已经主粮化了。
2016年,西南低缓、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耕种收综合机械率分别达到26%、49%、5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9%、10%、7%,但是果桑茶机械化率总体只在20%左右,其他作物如油菜、蔬菜等均处于起步阶段。所以2016年10月在重庆开的《全国丘陵山区机械化座谈会》确实有划时代意义,打响了进军丘陵山区第一炮,可以说广东省开这个会是第二炮。我们国家丘陵山区近10年发展很快,我们知道丘陵山区需要什么、在干什么。我们知道对丘陵山区来说,微耕机是一大贡献,但是微耕机确实有局限,它的根源是什么,它把丘陵山区的动力弄没了。从推广的角度讲,大型机械在丘陵山区肯定是不适用的,讲这些东西实际上是围绕我们的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所以我们围绕丘陵山区的产业来发展农机化,我认为这是个根本性的任务,脱离了产业,生产了也没用,所以我们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就是需要什么机械就生产什么机械,三大体系中农村的抓手就是生产体系的建设,各个省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像湖南省财政投入6.5亿元,实施“千社工程”、“农机化提升工程”,创建茶园、药园、果园、花园、菜园,这五园都是围绕产业在发展;还有湖北省,就是在解决丘陵山区水稻机种的问题和晚稻育秧问题;还有云南省的烟叶,在购机补贴前云南省就拿出钱用于烟叶机械化;广东省则开展丘陵山区农机化示范建设、甘蔗生产机械化、水果生产机械化;四川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和陕西省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推广茶叶中耕施肥、物理植保、采摘、修剪、清洁化加工机械化技术都做得不错。
众所周知丘陵山区发展有诸多难点。第一是自然条件制约;第二是受种植制度影响,这里面牵扯供给侧改革;第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基本供应不足,最主要是市场拉动不足;第四是技术及装备供给不足;第五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具有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目标是要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立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更高层的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三大体系,我们农机部门要紧紧围绕生产机械展开工作,我们说四新就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其实就是说如何用现代科学提升现代生产方式的改造。
首先,对山区的发展一定要有发展规划。我们必须根据特色建立丘陵山区机械化的评价体系,其实有了机耕、施肥、喷药,就可以了,比如我们去考察某地的花生种植,他们就不要机收,因为机收破损率高,价钱低,人工收价格高很多,讲究质量和效率,所以我们要考虑丘陵山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原则性问题。
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研究丘陵山区农机化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因素。
第三,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走中国特色丘陵山区机械化道路。
第四,要加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政策支持。关于政策支持,我们知道,小机具万把块钱一台用不了几年,其实淘汰率很高的,我们到贵州调查,有一个背负式收割机,不到1 000元,至少不用自己弯腰了。
第五,要摸清宜机耕地,细分机具种类,制定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我们要大力实施土地整治,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以宜机化改造为目标,推动耕地整治,改善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作业条件。日本从1965年开始分4期组织实施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良计划,1982年全日本规格化水田面积达92.4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0%,1992年达到193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0%;韩国从1971年开始新村运动,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主要扶持农户兴建小型堤坝、桥梁、沟渠、整治农地、修筑田间道路和购置农业机械等。台湾地区农地重划,通过土地交换分合,让分散的耕地得以集中,有利于农机作业和农事管理。
第六,要加强产学研推结合。发挥农机企业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地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引导生产制造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农机具。发挥科研院校研究开发的积极作用,调动科研人员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农机推广系统作用,搞好试验示范,熟化、转化科研成果,技术集成配套创新,探索农机化生产技术模式、技术路线,促进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拉动市场需求。
第七,要注重农机农艺融合。加强与种植、畜牧、园艺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凝聚共识,发挥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共同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
第八,要围绕“五区一园”开展推广示范。
五区一园
最后要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力。学习政策、技术,研究农民需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工作队伍;加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创新农机推广方式方法,开展推进活动,如农机推广“田间日”、“农场日”、“展览+演示”等体验式、参与式、接地气的推广活动;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搞好农机生产作业指导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