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军
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不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发病人群有扩大化和年轻化的趋势。一旦确诊,患者需要终身治疗。糖耐量减低为糖尿病的“前奏”。如果在糖耐量异常阶段能及时检查发现,并通过药物、饮食和运动进行积极干预,糖尿病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
正常人空腹血糖为3.9~6.1毫摩/升,如果空腹血糖虽高于正常,但小于7.0毫摩/升,应做糖耐量试验。如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介于7.8~11毫摩/升,表明机体处理糖耐量能力减低,称为糖耐量减低。
在出现糖耐量低减的患者中,转归可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一种是保持不变,还有一种是恢复正常。研究表明,糖耐量低减者若不进行治疗,约67.7%的患者可转变为糖尿病;但如果对这类人群在生活方式上做适当的干预,则可使31%~46%的糖耐量低减者不转为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的人往往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除了易转化成糖尿病外,还和糖尿病一样可能引起大血管并发症,还容易导致脑卒中。因此,一定要积极干预治疗。
糖耐量减低并非意味着患有糖尿病,但糖耐量异常意味着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这类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因此,应引起高度警惕。必要时可重复检查并可配合其他检查。
另外,在糖尿病明显的症状出现之前,常有一些极易被人忽略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可能贻误病情。
1.外阴瘙痒:一位中年女性外阴瘙痒难忍,经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了2型糖尿病。
2.皮肤瘙痒:一位中年男性患上了顽固性皮肤瘙痒,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空腹血糖非常高,原来他的皮肤瘙痒是因患有糖尿病,皮肤长期脱水所致。
3.脱发:一位年轻的女孩脱发导致头顶裸露头皮,后经检查发现她患了1型糖尿病。她的脱发主要是糖尿病造成的长期营养不良性脱发。
预防糖尿病,饮食调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热量摄入。
2.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肾功能不良者例外)。
3.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物摄入。
4.保证膳食中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5.保证足够数量的膳食纤维。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有助于降血糖的食品:冬瓜、番薯叶、海参、蘑菇、洋葱、南瓜等。
常用降糖中草药:人参、山药、玉米须、地骨皮、黄精、黄连等。
坚持进行适当的运动,也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步行是最安全、简便的运动,但切忌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同时,运动时应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