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渔药是指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生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水生动植物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养殖水生动植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之下,当其自身免疫防疫机能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时,各种疾病也就很容易发生了。根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水生动植物病害监测结果,我国每年因各种病害造成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水生动植物的各种病害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养殖业者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因各种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采用各种渔药预防和治疗水生动植物的病害,原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的水产养殖业者迄今为止还是无法做到科学、精准地使用各种渔药,而滥用各种渔药的现象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普遍而长期地存在着。长期滥用渔药的必然结果,不仅会导致水产品质量出现安全问题,还可能因为药物对养殖环境的污染而甚至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有效减少水产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量,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推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201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有关省份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试点工作。
图1 2017年4月24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北京组织召开《渔药使用减量行动试点工作方案》研讨会
本文就是为了科学地推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而编撰的。其内容将围绕减量使用渔药的基础知识,为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及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推荐减少渔药用量行之有效的几点措施。
准确诊断疾病,是做到能对症用药的前提。水生动植物病害种类众多,不少疾病的外观症状大同小异,在缺少必要的诊断仪器和设备的情况下,仅凭借养殖业者或者水生动物执业兽医的经验,要做到对养殖水生动植物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水生动植物发病环境因素极为复杂,要做到清楚地了解各种养殖环境因子在养殖水生动植物病害中的相互作用,对于广大的水产养殖业者和水生动物执业兽医而言,都是十分困难的问题。
为了能准确地诊断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病害,在水产养殖业发展比较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专门的水生动植物病害诊断简易实验室,让养殖业者将患病的水生动植物及时地送到实验室进行诊断,是最利于水生动植物疾病准确诊断的措施(图2)。
图2 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盐城裕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
由专业人员对患病的水生动植物进行解剖检查,并借助各种专业仪器和设备进行疾病的诊断,就可以做到大幅度降低对水生动植物疾病的误诊率,为科学治疗疾病和精准使用渔药提供基础条件。
在获得了对水生动植物病害正确的诊断结果后,要对养殖水生动植物疾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还必须要有合格的渔药。目前,在我国的渔药市场上,包括部分“国标渔药”以及大量的“非药品”在内的水产投入品在内,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是毋庸讳言的。依靠水产养殖业者或者水生动物执业兽医,对数百种渔药或者“非药品”实施准确判断其质量而获得合格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拥有了水生动物病害诊断实验室,就可以对市售的各种药物,借助实验室有利条件,通过药效试验获得合格的药物。例如,为了获得合格的杀虫渔药,将感染有寄生虫的鱼体放在容器中(图3)。
图3 驱杀黄颡鱼鳃部寄生虫的药物筛选实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