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光 李杨 项和立 丁小明 田普训 薛武军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 陕西 西安710061)
临床实习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以学生通过临床实习从而完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临床经历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并提高自身临床操作,该过程是医学生发挥自身逻辑思维,运用所学理论进行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1]。我国器官移植属于新兴专业,器官移61011植临床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要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2]。本次研究通过比较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变化情况,从而论证PBL教学模式在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PBL教学模式实施前14名实习生,男8名,女6名,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在(21.2±0.2)岁。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PBL教学模式实施后15名实习生,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在20~23岁,平均年龄在(21.1±0.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器官移植临床教学实习生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12016 年5月至2017年2月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PBL教学模式实施前14名实习生给予传统教学,根据科室情况以2人至3人为一组,规定带教医师,带教医师均满足3年以上临床经验,实习生随带教医师接诊、跟诊、手术。带教医师根据临床接诊个体疾病类型,结合实习生相关书籍对器官移植相关知识进行讲授。
1.2.22017 年3月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实施PBL教学模式,参考传统临床带教规定带教医师并对实习生惊醒分组,教学模式主要流程步骤如下:(1)实习生在跟诊进行临床教学前,带教医师应挑选出临床典型病例,将患者一般诊疗资料发放给予实习生,从而使实习生了解器官移植患者病案资料,并结合患者病案资料设置问题,嘱实习生带着问题利用自身资源查找资料,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对实习生汇总后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并指出所存在的问题。(2)定期组织实习生2人组或3人组进行小组学习,结合临床接诊案例,促使小组成员通过搜索资料、小组讨论、汇总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从而循序渐进的培养实习生临床时间能力,带教医师由传统主导角色转化为旁听者,适当鼓励实习生临床方案,指出治疗方案中的问题从而引导实习生临床诊疗思路,达到开阔实习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比较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变化情况,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满分均为100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变化情况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比较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均明显优于给予传统教学的实习生。
表 器官移植临床实习教学中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实习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变化情况
器官移植是指将健康器官移植到另个体个体,该临床治疗方式最早是源于上世界50年代美国,首例肾移植手术为人类移植人体重要脏器,代替致命性疾病所致功能丧失器官提出了新的治疗手段[3]。我国器官移植起步时间较晚,器官移植临床教学模式采用传统带教模式,结果发现传统带教未能增进实习生对器官移植临床专业知识的了解,因此改进临床带教模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实习生实习阶段其学习内容与学习性质与其他理论学习阶段不同,该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器官移植临床医疗活动中发散性思维以及独立工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PBL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去开阔新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PBL教学法临床实践过程中带教医师应选取临床典型病例、并积极备课,转变自身角色,由传统临床带教主导角色向“倾听者”转变,指出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本次研究显示PBL教学法实施后医学生器官移植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得分明显提高。
】
[1]孔丽,宋杏花.PBL教学结合临床路径教学法在急诊护理本科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4):103-106.
[2]薛勤,刘玉梅,汪年松,等.慕课与PBL教学法相融合在肾脏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7,31(5):550-553.
[3]李土明,钟萍,刘笑迎,等.网络PBL教学在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实施[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7,16(10):1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