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医大总院肿瘤医院 宁夏 银川750004)
任淑香 王新燕(通讯作者)
上消化道肿瘤是现阶段临床一组常见疾病类型,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可取的较好效果。但手术治疗中可对患者消化道造成一定创伤,这对于术后患者的营养摄取带来严重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是现阶段研究热点,但在早期执行与延迟执行的时间上仍存在争议[1]。本文对60例于我院接受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执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旨在借此为临床提供参考。
本文抽取2013年5月—2017年7月间60例于我院接受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中男女比例33/27例,年龄48~70(55.36±2.42)岁,其中胃癌23例、中段食管癌14例,下段食管癌12例,贲门癌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本组病例入院均由外科病理确诊,且均符合手术指征;本次研究内容获得院方伦理会批准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相关同意书。
早期组:采用胃管载入鼻肠道置管、空肠输出袢造口放置营养管作为介质,选择液体型全营养制剂,依据总热量125.4kJ/(kg·d)的标准供给;输入速率依次为50ml/h~75ml/h(第1d)→500ml/d(第2d)→75ml/h~150ml/h(第3天);对于量以1000ml/d~2000ml/d为宜;手术后第1d开始,对患者予以日常所需能量1/2通过场内供给,需通过生理盐水稀释后完成,调整比例为2∶1;剩余50%则通过肠外营养支持,在手术后2d、3d逐渐过渡为全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存在能量或水分不足的情况则采用经静脉补充。
延迟组:在手术后予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并在术后3d~5d予以过渡至场内营养支持。
对两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予以观察,并统计。
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值检验。
早期组干预后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1)。
另从两组术后并发症可见,早期组发生率为13.33%(4/30),延迟组为36.67%(11/30),P<0.05(表2)。
表1 两组对象住院时间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差异(±s)
表1 两组对象住院时间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差异(±s)
早期组3012.78±3.7966.74±13.45延迟组3016.64±4.5281.30±14.79 t/3.583.99 P/<0.05<0.05
表2 两组对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已获得临床共识,同时指出其营养支持的目的不仅仅用于维持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更需维持患者内脏器官的功能正常运行[2]。在传统观念中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后,由于消化道收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因此其功能恢复至少需3d时间恢复。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不断深入,有研究提出消化道手术前若患者小肠功能表现正常,那么术后小肠功能并不会造成影响,即可恢复。由此提出早起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观点依据。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早期营养组其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优于延迟组,这也证实了,早起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此外从两组并发症可见,早期组同样显著低于延迟组,由此指标可提示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与曾珍等人[3]的研究结果呈一致性。
基于上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的临床情况,我们对此期间的护理方案内容构建展开如下几点总结:(1)心理护理:肠内营养需采用多种导管作为介质,因此操作中患者存在一定的应激反应。因此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面对治疗的信心。(2)鼻导管护理:肠内支持需借助鼻导管,在操作期间,需对选择合适的鼻导管妥善固定,预防移位、堵塞、盘绕扭曲、滑脱等。(3)输液泵使用护理:依据显示情况酌情调节、计划调节各参数指标,期间注意输入的量、速率等指标,做到营养液的均匀、持续、可控输入,保证输液安全;(4)其他护理:此范畴包括口腔护理、健康宣教、病情检测、各项生命体征检测、体重控制、用药服务、运动锻炼等。
在上消化道肿瘤术后,积极开展早起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方案的制定需结合营养支持方案、病情程度酌情开展,至于其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1]王海飞,赵建国,孔莎莎,等.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9(9):1153-1155.
[2]孔鸽,刘娜.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7(4):140-141.
[3]曾珍.消化道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