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艳秀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652600)
冠心病是现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比较容易好发于老年人,它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胸闷、胸痛等方面,严重者会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引起心肌缺血、室颤等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症状,诱发患者猝死[1]。心力衰竭是患者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并发症,一旦患者发病后,会导致患者的机体氧运降低,出现心肌缺氧,从而引起ATP合成减少,最后出现心脏收缩能力下降[2]。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主要是采取扩张冠状动脉或者是增加回心血量,减少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由于该病患者一般都是老年人,大多数血管病变严重,导致治疗起来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本次实验选择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0例进行研究讨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95例,对照组男性72例,女性23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55.3±13.9)岁;观察组男性71例,女性24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6.1±12.8)岁。所选择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3)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不能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2)有其它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
1.3.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一天一次,连续用药两个月,并给予所有患者利尿、血管紧张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1.3.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3 判断标准 显效:表示患者的心功能大于2级,临床症状消失;有效:表示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级,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表示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是病情加重[3]。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1.5%,两组比较,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冠心病患者一旦发病后,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发病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心功能受到影响。现在临床上对于冠心病主要是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利尿剂等进行治疗。最近几年来,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一直在不断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心衰等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通过对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缓解症状,促进预后[4]。
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1.5%,两组比较,P<0.05,说明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使用的剂量不一样,则起到的效果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次实验分别使用40mg和20mg进行治疗,结果发现40mg治疗的患者疗效比20mg的更好。充分的说明了使用双倍的剂量可以帮助患者促进运动功能的提高,从而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阿托伐他汀是现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他汀类药物,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抗炎症,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次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盘的水平,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酶活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调节血脂水平,达到良好的降脂效果,降低胆固醇的水平,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5]。且用药后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患者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或者是并发症[6]。
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40mg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1]崔艳红,马翠芳.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59-61.
[2]刘洁,银剑斌,杨进,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水平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1):1171-1174.
[3]梁宇,谈继玉,姜明燕,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响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药师,2016,19(3):521-523.
[4]赵春军.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3):367-369.
[5]邱瑜,黄带发.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8):177-177.
[6]莫鹏,马丽娜,孙虎,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用于冠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比较[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