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香
从哀牢山巅到金沙江畔,从三迤大地到乌蒙峡谷,从彝寨到苗家,经济林木、特色农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穷乡僻壤。在泥泞道路上,在深箐高峰间,一辈人过去,又一辈人来临,数百年苦苦行进的民众,在新时代的春华秋实里,终于露出幸福的笑容。县城周围,特色小集镇附近,产业园区里,旅游景区内,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这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让彝州大地更加迷人。脸朝红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沉积在心底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忧虑,如春风扫雪,渐渐消融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全党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楚雄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 “两不愁、三保障”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全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2014年以来,全州共减贫150629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2.25%降至2016年的10.23%,出列贫困行政村51个。2017年,姚安、牟定两个县摘帽、75个贫困行政村出列、7.8万人脱贫的年度目标有望如期实现。目前,全州还有7个贫困县和169个贫困行政村192980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决胜2020,我州脱贫攻坚真正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州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州人民福祉。我州各级各部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弘扬 “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钉钉子精神、工匠精神,勇于担当,只争朝夕,决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县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为此,我州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 “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为基本遵循,以开展“12大攻坚行动”和“16个到村到户”措施为主抓手,明确目标,完善措施,突出重点,拿出过硬办法,做到真脱贫,脱真贫,确保到2019年底全州未脱贫的19298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目标明确,任务繁重,时不我待。我州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等原则,完善构建大扶贫格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完善五级规划,加强精准扶贫项目库建设、完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扶贫的力度、加强扶贫成效动态统计监测等机制,切实加强压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加大驻村帮扶的工作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成效考核和结果运用、严肃执纪问责、强化纪律保障等组织措施,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施策。
重点之一:产业精准扶贫。有一份产业,是广大农民的奢望。对贫困人口而言,更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梦想。我州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途径,成立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产业扶贫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推动工作,并制定产业扶贫措施方案,围绕有产业发展条件的3.5万户贫困户和13.41万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为此,我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发展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为途径,确定和制定到村到户精准产业项目和帮扶措施,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林地)流转,土地、资产、资金入股,托养、寄养、订单、代耕代种、务工等模式,积极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促进县域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推进 “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和认真贯彻现行惠农政策等措施,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如今,拥有产业,就是实现一个平常的心愿。产业的大小和规范,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彝乡楚雄,种植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一片片桃树花欲燃,一片片核桃绿油油,一片片花椒红灿灿,一片片樱桃诱人心,南边连片葡萄熟,北边万亩芒果香,山林变成金山银山。在中国彝乡,养殖业的发展形成规模,一条条牛儿壮,一只只山羊肥,一声声鸡啼鸣,东山新开农家乐,西河又迎观光客,乡村变得红红火火。这一切幸福场景,都是用一件件扶贫政策、一条条脱贫办法、一颗颗热忱真挚的心换来的。
重点之二: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加固改造。“喜建华堂春风入座,乔迁新屋喜气盈门。”古老的门上,没有少贴这样的春联。千里彝山,广大农村,这是一种期许。而如今,彝山处处换新颜,“南望飞云雕梁画栋,西来爽气玉宇琼楼”,已成非常普遍的景色。几年来,我州坚持严守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严守住房面积标准的标线,严守不因搬迁举债的底线,严守项目资金管理的红线,狠抓存量问题整改,狠抓城镇化集中安置,狠抓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实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处处安置点,草坪茵茵蝴蝶飞,木篱绕藤鲜花绽,广场起舞欢笑多,路灯串串连千家,垃圾归类气清新,厕所配套一应俱全。一条条水泥马路宽阔整洁,一栋栋小别墅整齐划一,一个个居民笑颜如花,这些搬离大山的人,也就搬出了贫困,搬进了幸福。
重点三:转移就业精准扶贫。把农村贫困人口组织起来,通过技能培训,实现技能武装,再通过转移就业,把贫困人口推向市场,让他们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扶贫绩效的好办法。它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深化改革、产业化经营的大局。我州坚持以技能培训为基础,以转移就业为核心,以政策支持为保障,突出抓好组织动员关、业务培训关、转移就业关、政策保障关,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每户1人以上有相对固定的务工地点和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推进“双创”工作向农村延伸,健全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到农村施展才华,并给予政策支持。俗话说: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谱写就业之歌,展现民生情怀。走在宽宽的马路上,或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听到的,是城市乡村唱响的希望之歌,我看到的,是工人农民齐奔小康的大道。
重点四:教育精准扶贫。“多少次寻访你不怕风雨骤,多少次小心翼翼行走在山沟,多少次顶着烈日浑身汗湿透,多少次咬紧牙关见你才罢休。啊,不怕山路陡,年复一年走,汗水洒满山间路,不为自身谋。啊,山路情悠悠,我心岁月稠,冬去春来夏也过,满目是金秋。”路过乡村学校,动听的歌声在耳畔响起,让我感慨万千。教育精准脱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州围绕实现发展教育脱贫目标,牢牢把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总目标,抓牢控辍保学、贫困学生就学政策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个底线,落实建立入学信息档案、实施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关爱留守儿童、建档立卡贫困户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三个全覆盖等工作。同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让有条件的贫困人口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不怕山路陡,年复一年走,一腔真情乡间留,不为自身谋。山路情悠悠,我心欲何求,民族复兴责任重,平凡添锦绣。”离开学校,到一个村后的山岗,我不觉也哼唱起来。
重点五:健康精准扶贫。 “扶贫帮困彰显文明之国神彩,践行友善展示礼义之邦风范”,又一条新的标语出现在村前,让我想到了中华传统美德。帮难济困,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境界。我所在的小街村委会,已脱贫,已出列,但因病致贫的人群,因病返贫的家庭,时有出现,是我心头之痛。我州狠抓健康精准扶贫,努力阻止因病致贫返贫,让我心稍慰。我州围绕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贫困人口28种重大疾病门诊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贫困人口住院治疗费用单人单次自付不能超过10%、个人累计年度自付的医药费用不超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四个目标,认真执行落实用好国家对西部地区健康扶贫支持政策和 《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健全完善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兜底 “四重保障机制”,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项措施”,实施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基层卫生队伍建设、远程医疗服务 “三项工程”,做好重点疾病防控、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 “四项工作”,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切实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重点六:生态建设精准扶贫。晚风徐徐,夕阳灿灿,满天彩霞下的山乡美如画。晚饭后,走在小街坝子里,才发现眼前的美景如诗,水清,河畅,岸绿,村美,一带青山映碧水,小街很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这是我州把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我州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实施生态护林员扶贫、退耕还林扶贫、陡坡地生态治理扶贫、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扶贫、木本油料提质增效扶贫、低效林改造扶贫、农村能源建设扶贫、林业产业扶贫8项生态扶贫措施,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我州还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生态扶贫工程持续稳步推进。
重点七:社会保障兜底精准扶贫。实现社会保障兜底脱贫目标,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和最后一道屏障。我州围绕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政策衔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水平,确保低保标准、保障范围与经济发展水平、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相适应,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所有因病、年老、残疾或其他特殊原因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扶贫行动计划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通过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进行兜底保障;加强居民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助推健康扶贫,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医疗保险,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以临时救助制度为补充,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困难问题。对参保缴费困难的未脱贫人口,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按照最低档次100元代其缴费,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重点八: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接精准扶贫,这是又一个利好消息。我州注重个体拔穷根与整体拔穷根结合,以贫困地区整体生产生活水平提升,带动贫困户个体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力争到2020年贫困县通高速路,乡镇全部通等级路及通油路,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且具备条件的通班车;贫困地区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贫困行政村通10千伏以上动力电,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2%,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户均配变电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实现光纤网络100%覆盖到行政村所在地学校和村卫生室,公路沿线、集镇、行政村、旅游景区4G网络基本覆盖。
重点九:科技精准扶贫。靠天吃饭已经吃不饱,低水平重复只会让人绝望。尤其是在科技进步神速的今天,没有科技含量的农业,变得步履维艰。我州开展服务科学决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升科技帮扶含量;培养乡土人才,夯实人力资源基础;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能力;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全面加强科技指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搭建扶贫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贫困户致富技能、加大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力度,到2020年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在贫困县全覆盖,科技服务在贫困村全覆盖,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大幅提高。
重点十:决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星宿江在山间蜿蜒流淌,哗哗的水声让我的心也变得湿湿的。沿江而行,我们在秋色里看到几只飞上高空的鸟。它们从山的那边飞到山的另一边,在白云深处,与蓝天融为一体,也把我的心带到了高高的天上。水往低处流,人在低处走,许多深度贫困的村落,也默默在河谷里挣扎。星宿江之外,还有礼社江、万马河、猛果河、金沙江等等我熟
悉的河流,把我的心带到更低的地方,让我感到压抑,陷入长久的沉默。向最难处用力,向最贫处用情,是目前脱贫攻坚工作中重中之重。我州瞄准深度贫困县、直过民族、低热河谷和高寒冷凉地区,坚持扶贫力量倾斜、项目资金倾斜、政策供给倾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形成决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的良好态势。这是让心飞升的喜讯,是希望之所在。
《中华崛起宏图展 民族振兴伟业昌》 谢怀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罗思宝
《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 李显于
《彝山醉》 周崇舜
《彝州之春》 石水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罗马建成,非一日之功。精准脱贫,也不能一蹴而就。这些年来,我州针对中央巡视 “回头看”、国家考核通报、第三方评估、民主监督等指出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完成全年扶贫目标任务百日行动”,创新开展 “提精神、强本领、硬作风、抓保障、严纪律、齐攻坚”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 “廉洁扶贫”专项行动试点,实施扶贫领域遵守纪律提醒谈话和承诺践诺行动。同时,有效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贫困群众的思想认同、工作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因为下足了绣花功夫,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州因户帮扶、对症治贫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由精准脱贫向全面脱贫迈进的强大合力。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我也喜欢哼唱:“一步步泥巴路,一家一户走;一根竹竿两只脚,蹒跚在山沟。不问前方路多远,希望在心头;不知夕阳已落下,决然将你候。踩过那山险与路滑,不怕汗湿透;走过那烈日与风雪,哪有夜和昼。一捧热土心里藏,希望乡间留;大地结出甘甜果,满目是金秋。”一曲《乡间情》,唱出我真情。我在禄丰乡下,走过三度春夏,绿树碧水,雾霭山岚,阡陌交错,已然成最有诗意的生活。红砖青瓦,矮墙木扉,鸡鸣狗吠,已经是最动人的景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动手写下此文。我相信,在2018年的声声爆竹里,万木繁茂百花艳,千里彝山披锦绣的日子一定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