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兰 周雪花
【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开展2018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号召,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旅游扶贫项目实践团前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绿桃村进行为期三天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向村民们表达帮扶助力之情。
【关键词】绿桃村;旅游扶貧;实践团
一、扶贫工作目标制定
2018年暑假,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餐饮旅游学院师生组建旅游扶贫实践团队,为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县的脱贫致富献计献策。团队成员在对绿桃村贫困现状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后,为未来的扶贫工作制订三个目标。
第一,将共享经济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绿桃村村民身上,培养一批具有旅游服务能力的乡村基层人才,从“理念扶贫”和“能力扶贫”两个角度进行乡村旅游扶贫,提升贫困村民“自我造血”的内生原动力。
第二,打造绿桃村成为重庆具有标志性的避暑村落,深化石柱县全域旅游区的发展,使绿桃村分得重庆避暑旅游红利,快速实现农民增收,最终达到脱贫摘帽的目的。
第三,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避暑村建设帮扶体系,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贫困村提供扶贫模式的参考。
二、扶贫工作数据汇总
(一)闲置房屋情况
绿桃村现有居民460户,闲置和半闲置(有留守老人)房屋约占2/3。实践团还了解到,这些已经实现“五改”的闲置房屋,具备旅游接待的基础设施条件,将这些闲置农舍改造盘活,向避暑游客提供短租服务,再运用村中有空闲时间的劳动力辅以其他服务,这正是共享经济理念下绿桃村能高效获取且成本低廉的旅游服务。共享经济理念为绿桃村民提供了“低投入、见效快”的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
(二)自然人文景观
村内有河谷溪流、黄花(忘忧草)基地、森林草地、寺庙神迹、土家院落、土家碉楼等众多潜力景观,村民皆为土家族,其拥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如土家摆手舞、摔碗酒,这些都具有浓厚的土家风情。
(三)现有农产业
村民皆从事农业生产,村内有脆红李、辣椒、水稻、红薯等作物;引进且建成了1200亩的黄花基地,黄花每年8月避暑旺季开花,具有较好的观赏和食用价值。
(四)村内教育情况
始建于1968年8月的绿桃村绿水小学,现有42名学生,4名教师,绿水小学占地面积约为9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仅有260平方米。
三、扶贫工作实施
针对绿桃村的现状,实践团队分别开展了农家乐经营标准培训、旅游服务礼仪培训、爱心帮扶及旅游规划等旅游扶贫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团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助力绿水村脱贫致富。
在进行农家乐经营标准培训和旅游服务礼仪培训时,村民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培训课堂中来,实践小组将讲课内容与当地村情实际相结合,为村民讲解了在农家乐经营和旅游服务中,礼仪的重要性及各种礼仪标准。同时,实践小组成员利用当地资源,现场教授开办有农家乐的村民如何精准快速的铺好床单被罩,其熟练手法和专业程度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与夸赞。
免费爱心支教活动在绿水小学操场举行,实践团队拿出为孩子们准备的笔、尺子、本子等生活学习必需品,发完礼物之后教孩子们背书、认单词、唱英文歌,孩子们都很积极地参加实践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的孩子甚至在这次活动中挑战自我、超越了自我。互动完后,实践小组走访了一户住在峡谷之上、地势偏远的村民,从家走到居委会需一个小时且沿途只有泥土小路,家里仅有两个年迈老人相依为命,男村民66岁、女村民65岁,他们育有两子一女。两子均在甘肃打工,一女在黄水镇打工,附近的村民均早已搬迁至公路旁,只有这一户人家,因儿女未在身边,无人帮扶,因此一直居住在此。看到这种交通不达,信息不畅的情况,村委表示一定会为村民想出解决之法,让每个村民都脱离贫困。
在绿桃村,有一条景色迷人却未被开发利用的峡谷,实践小组和村支书及县扶贫办副队长一行人前往村下实践考察这条溪流。团队和村干部讨论后一致认为应将这峡谷开发利用起来,成为绿桃村旅游的一大特色风景。有老师提议把这条峡谷命名为忘忧谷,让来这儿游玩的人忘掉忧愁;实践团队提议可以在这儿搭建好人行道,游客们来往也就很方便了;实践团队还提议将摆手舞发展起来,土家族是石柱的主要民族,“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舞蹈,每年初春或暮春是土家族人跳摆手舞的季节。在晚上,让游客穿上土家服饰,与村民一起感受那淳朴优美的土家风情,将土家族文化与休闲娱乐完美结合,既淳朴自然又生动有趣。
考察结束后,实践团队谈到目前实践团队在学校有一个创新创业活动,其创业的方向是餐饮业,该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创新创业是开办一家加工土豆为食物的主题餐厅,餐厅的主食是土豆,因此土豆的用量是非常大的,但其食物原料来源还未确定。实践团队愿意与绿桃村建立合作关系,绿桃村的优异地理位置和气候提供了土豆的良好生长环境,村名可在村内种植土豆,形成土豆生产原料供应基地,利用自身优势,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此次旅游扶贫小组为绿桃村村民制定了针对旅游发展致富的三个项目目标,并对村情进行收集,同时,还进行实地考察,并发挥自身优势,向绿桃村村民传授旅游服务相关知识和技术。扶贫活动已圆满结束,但扶贫助力之情却未就此终止,扶贫助力精神应深入每一位中国公民的内心,互相扶持,为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