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卿
【摘要】护理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训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标准。基于此,本文对中职护理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护理操作技巧的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职:护理实验教学;操作技巧
检验护士技能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就是技术操作实践能力。一位技术超群的护士不仅可以受到病人及其家人的信赖,而且也会在医生面前得到认可,成为医生的好帮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实验教学课程,注重实验教学知识,给学生多操作的机会。
一、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每堂实验课之前,教师都应该在黑板上写明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操作重点,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把握有度。教师应该先做个示范实验,给学生示范具体操作过程,特别是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练习鼻饲法的时候,就应该强调胃管在胃中的3种分析辨别方法,理论的内容不需过多去讲,留给学生更多练习的时间。学生的专心实践与教师的耐心授课、认真指导对实验课的成败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步骤及方法,并且及时解答学生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反复不断地进行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需要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指引者,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比如,针对每种护理技术的操作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让学生分析关于该方法的优缺点,能否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再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拓展。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实验课上营造创新的学习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懂就问,再对不懂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创建情景教学模式
实验室是护理实验教学的场所,学生可将实验室设立为病房,将同学或是实验模型作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看作真正的病人。在具体操作中,应注重学生与病人的交流,增强学生沟通的能力。实验中的交流沟通包含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中如何配合完成操作以及实验后的注意事项,切实做到对病人的关心,做到人性化护理。所以,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情景教学模式,利用角色的扮演,模仿病房培训,在技术演练考查中提高沟通能力的占比,促进学生沟通技能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例如,像男女患者导尿术、鼻饲法、吸痰法这类型的护理操作就应该在护理模型上进行,但是由于该方法枯燥乏味,不具有真实感,学生对此不感兴趣。大部分的护理操作像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口腔护理、頭发护理等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一个学生扮演护士,同时另外一个扮演病人,并在课后写出实验心得。
四、采取案例分析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知识的不同,可以采取病例分析的教学模式。例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测量章节中对高热患者的护理内容,可举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体温过高”,并列出护理措施,从措施中引导出“体温的测量方法”这一操作。在学习“药物过敏试验技术”章节中可列举护士因未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导致青霉素过敏的病例,从而引导出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及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操作等问题。案例分析法通过设置悬念,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且强化了学生对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护理技术与专业爱好有效的得以提升,进一步突出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思想。
五、注重实验归纳和实验评估
教师都要针对每次的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及错误,特别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纠正指导。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演示,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些实验内容涉及以前学到的知识,比如说注射法中有关镊子的如何运用以及注意事项就涉及无菌技术操作的知识,老师应进行归纳总结,一边学习新的内容,一边复习旧知识。对实验的归纳以及实验评鉴是实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实验评价包含阶段评价和学期评价。学生每次实验的阶段评估都是以每个实验考查的成绩作为标准,期末的时候,累计该学期每次的实验成绩整合成100分,记录到期末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查成绩,这就是学期评价。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过程是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强化实验的教学任务,教师经过采集学生实践练习的信息,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和实验评估,建立合适的情景教学模式等各种措施,促进护理实验课的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