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模块化微创新训练在设计艺术学专业的实践

2018-04-19 14:27庞月
活力 2018年22期

庞月

【摘要】本文从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着手,提出将课堂教学分成若干单元,如理论单元、调研单元、思维风暴单元等,并引入一个“微创新训练任务”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单元相结合,成为以教学培养目标为方向,激发学生深层创新性和课堂能动性为目的的教学模块,为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提出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应用型艺术设计:课堂模块化;微创新

一、设计学科特点与微创新训练引入

本科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除了遵循高校教育的普适性原则之外,也要突出学科专业创作模式自由度高、创意应用实践性强、教学成果无统一标准的特点,由于从思维模型建立到创意草图、设计报告等不同形式的实际内容输出需要大量的讨论环节和教师逐一指导调整,课程常以4~8课时为一个单位进行授课,以保证思维流程的相对完整性与教师单独指导的充足性。每门课程会根据自身培养目标不同,生成不同形式的创意成果,但如果依照设计程序按部就班地推进,在每一个单位课时结束后即有可能出现思维链断档,创作行为消极等问题。提出在课堂中加入1至几个微创新训练环节,以一个单元课时为一个微训练任务模块,使课堂程序既可单独拆分出1至n个独立模块,也可串连成完整课程来生成目标成果。

二、符合设计学科特色的课堂微创新训练探析

(一)微创新训练与课堂结合的方式与类型

根据应用型设计艺术学科专业特点,可把一个专业课程简单划分为理论单元、调研单元、思维风暴单元、初级模型单元、优化单元和终极模型单元,如图1所示。微创新训练的理念是把每一个单元单独拿出并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如果在一个独立模块中添加有指定目标且有任务规则的微小创新任务,并设置评价反馈环节,那么该模块即可被称为一个“微创新训练课程模块”,目前,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把调研单元、思维风暴单元、初级模型单元等几个单元结合微创新训练教学法进行尝试,会收获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个微创新训练模块应具有训练目标、训练规则、训练成果、训练成果展示、训练成果评审等基本环节,每个模块时长应控制在一个单元课时。任务难度和任务所用时长就应遵从单位课时的长度而定,任务规则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应突出与课程相关的微创新性(减少创意输出难度)、趣味性以及相对竞技性,使学生在熟悉的领域范围内能够迅速进入课程训练的氛围。例如:在“创意包装”课程上给学生两个苹果,让学生为其设计一款简约包装,“任务”是苹果放进包装后,从三楼扔下却不能摔坏;在“三维构成”课程上给每个同学1张A4纸,“任务”是在当天课程中通过任意手段让纸“活过来”等。

(二)设计特色课堂微创新训练教学理念探索

探索设计特色课堂微创新训练教学理念,以产品设计专业中“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这门课程的调研单元为例展开说明。

“调研单元”通常以课程目标产品为对象,同学通过实地走访、互联网查找、调查问卷或者专家访谈的方式展开,获得目标产品的使用方式、造型属性、用户需求、产品痛点等信息。“产品语意学”本身所关注的是产品自身所传达的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等方面,在以“生活辅助产品”为目标产品的课程中,原始调研环节的调研要求是:调研50种生活产品的产品语意,写出50个产品的操作方法以及产品在造型方面给予的操作提示,形成调研报告。融人微创新训练理念后的调研任务要求变为:4人一组,小组成员同去某大型综合超市寻找两个产品,以分别代表一对反义词。拍下这两个产品照片,回到课堂从产品使用、情绪、内涵角度多维度展开讲解,获得同学与老师认可度最高的同学该环节得分相应提高。(注:小组成员出发前,老师会给出该组成员的任务反义词,历年给出的反义词有:深与浅、团圆与分离、破碎与完整、打开与关闭等)。

同样是对生活产品的观察,旧规则更多情况下只会被动并机械地对产品使用方式进行表层地分析。从以往经验来看,50个甚至更多的产品个数给予学生第一感受是反感,感觉任务繁重,导致分析的50个产品大多雷同,且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简单产品,不能够对学生提炼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太多深刻的帮助。而小组形式寻找反义词的任务更加激励学生的热忱和兴趣,“任务”内容看来轻松有趣,最终任务表面看来只需拍摄两张照片,更多的训练放在他们观察物品并思考产品属性与反义词汇相关性的思维训练上。为了获得更多的票数,通常学生会通过各种各样脑洞大开的方式展示他们所找到的两个产品,锻炼学生多维度思考产品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里他们所洞察和思考的产品往往不止50个。

除此之外,课程还尝试过将头脑风暴单元、初级模型单元与微创新训练教学方法进行结合(下文介绍实例),每门课程建议可选1~2个单元进行创新训练教学,并通过评审环节对学生任务成果进行反馈,使他们获得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课程训练,完善理论知识体系。可尝试的微创新训练任务模型有较大可塑余地和发展空间,例如:生活场景模拟、行为模型推演、主题实践竞赛、多元艺术表现等,其目的是为了给予学生明确且有带人性的任务,力求激发学生创新性和表现力,不应盲目追求新奇,应从实际出发,立足应用性,注重以人为本。

三、初级模型单元微模型创新训练——開关设计

在日用品的设计中,我们要遵循注重可视性的设计原则,给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线索,让用户得到操作动作的反馈。“开关”这个小产品在产品设计语意课程当中是一个很简单但很经典的案例,它与卫生间里的水龙头、办公室的门把手、马桶上的冲水键这些微不足道的产品都存在着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当你使用它们的时候,没有人会翻开它们的使用说明书,但是它们却必须操作便捷,恰到好处。

此次课堂微创新训练的任务就是通过一组开关设计传达产品的操作语意,内容如下:

训练任务:设计制作一组开关。

任务时长:8课时。

任务要求:三个开关为一组,每组开关都要使用相同的造型元素,通过对造型元素不同的排列构成表现方式,表达出不同的操作方式语意,注意每个开关要分别具有“开”和“关”两种状态形式。

任务规则:4名同学为一组,在一天的时间内讨论产生方案,利用纸板、KT板、ABs板等材料将设计方案制作成可简单操作的模型,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模型可有简单辅助色彩。

成果展示要求:开关设计进行模型制作,模型需要动态效果,最后将模型操作方式使用视频或动图方式展现出来,视频中需要有辅助操作方式进一步说明效果。

8课时后,每组学生都可以完成本组的基本模型,并能够展示基本操作,部分成果如图2、图3。通过与老师交流后确定最终的视频展示形式,截图部分展示视频如图4。这种微创新训练教学方法,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以及观察学生课堂能动性等方面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对于提升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深入思考能力以及课堂互动积极性都颇具良效,此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