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助力“非遗”传承

2018-04-19 09:12郝杰
中国经济信息 2018年7期
关键词:非遗人大代表文化遗产

郝杰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说,非遗“活于民间、死于庙堂”,“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利用好,保护好的目的是要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发挥其文化价值、教育熏陶功能。

随着国家各项非遗保护措施的不断推进,非遗已成为社会热词,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各代表委员就非遗文化如何得到更好传承与保护等话题展开了丰富的讨论与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易水砚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师张淑芬:

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保护力度

“目前我国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30项,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更是喜人。这反映了我国民众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热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一些现实的障碍‘非遗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受到了冲击,遇到了困境。”全国人大代表、保定易水砚有限公司工艺设计师张淑芬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说。

在张淑芬看来,如今,越来越多“非遗”所在地区的年轻人进入城市谋求生活,使得留在乡村或小城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状况,此外,现代化的媒体技术和工业制造工艺也在威胁着传统手工技艺的开发与传播。非遗传承人的数量在不断减少,非遗工作队伍收入不高、市场效益不好等都在制约着我国非遗产業的发展。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积极促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此,张淑芬在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加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保护力度的建议。

首先,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不光是为了让人们了解非遗产业,更重要的是激发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进而成为‘非遗传承队伍中的主力军。”

其次,要提高“非遗”传承人待遇。保证非遗传承人最基本的生活经济条件,保障传承人的基本权益。完善非遗外部的支撑环境,从扶持政策、人才培养、职称晋升、资金支持等方面,为从业者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

另外,还要加大对“非遗”传承单位资金扶持力度。只有做到加大扶持力度,保障“非遗”传承单位的经济效益,保障非遗产品的市场效益;才能够提高从业者工资收入,使得“非遗”传承队伍后继有人。

最后,张淑芬重点提到,解决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最大难题其实是资金问题,尽管政府在经费问题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这与保护工作实际需要的距离还是有相当差距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门加大‘非遗专项资金保护支持力度,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促使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再上新台阶,把更多更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下一代,确保我国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技术总监张汝财:

授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应由政府决定

作为鼻烟壶内画工艺美术大师,衡水一壶斋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技术总监张汝财于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曾应邀出访20多个国家。张汝财格外看重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他对发扬传统民间艺术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传统艺术如何创新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传承“非遗”,需内外兼修。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华魅力的同时,完善传统“非遗”传承体制势在必行。

张汝财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艺术的东西是民族的东西,谁继承下来谁就是传承人,并非一定是自己的子女和徒弟。张汝财建议,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由各级政府文化部门最后决定,不能以谱系当中的个别人说了算。凡是国家政府部委授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所制作的产品,被国家文化部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及企业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应自然而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张汝财提出的鼓励民间艺人自学成才、打破现有的传承壁垒的建议,都将有利于完善传统“非遗”传承体制,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营造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环境与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非遗歙砚技艺传承人王祖伟:

建立非遗技艺学校培养特色人才

“徽州文书是中国古代官私各种交往活动中最初生成的原始文本和文字记录,是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载体,是不可再生的人类历史记忆遗产。”来自黄山歙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遗歙砚技艺传承人,此次参加两会,他建议推进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同时呼吁建立非遗技艺学校。

据王祖伟介绍,徽州文书具有历史久远、连续性强、涉及面广、内涵丰富、研究价值高的特点,得到了学者专家的一致认可。但是目前,徽州文书在保管、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连续性、系统性、典型性不断受到破坏。“早日让徽州文书与黄山、西递宏村古村落一样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记忆遗产大家庭的一员,已迫在眉睫。”

王祖伟表示,做好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要围绕着贯彻落实《非遗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王祖伟建议,建一所专门的非遗技艺学校。“非遗技艺学校可以采取师带徒的方式,通过小班教学培养特色传承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

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将促进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周淑英呼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探寻行之有效的传承模式,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学习、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周淑英认为,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是扭转非遗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现实需要,是提高教育精神文明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提升非遺传承人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非遗创新发展的根本保证。

对此,她建议各学校在有关教育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结合实际开设相关课程。中小学校,可结合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将“非遗”项目开设成特色课程;大专院校可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将“非遗”项目开设成专业课程。同时,完善考核验收机制,将“非遗”课程纳入考试大纲,以促进和检验教学质量效果。

《建议》提到,要从在校老师中选拔有特长和爱好的老师,进行“非遗”教学的专门培训,不仅要丰富其相关知识,还要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教学方法艺术。同时,把真才实干的民间老艺人请进学校,让他们手把手地教学生,这是“非遗”教育非常切实可行的路,因为导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那份手艺人坚守的心。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聘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大师担任实践导师,由校内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共同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

此外,她还建议教育部门、文化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条件。中小学校,要有必要的教师工作室、教学练习室;高等院校要建立建立起专业化的“非遗”教学研究机构、“非遗”展览馆、“非遗”多媒体教室,设立传承人“非遗”工作站等, 以更好适应“非遗”教育教学需求,提升“非遗”教学质量水平。

“非遗资源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在校园传承,应该把那些在国内外有影响、推广性较强、在当地有群众基础的重点项目、本土项目纳入教育教学之中。”

周淑英代表建议,选择纳入、重点推广、精准传授,努力建设非遗项目特色学校,打造非遗项目特色专业和课程,培育非遗项目特色人才。

猜你喜欢
非遗人大代表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