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利平
4月是阅读月,既是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日,还是安徒生诞辰日、国际儿童读书日所在的月份。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将影响到他的一生。童年时阅读的那些书籍往往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轨迹。
作家刘绪源曾这样评价儿童文学:“不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是要极清浅而极深刻,是要在深和浅的两个方向同时掘进,是真正掘进了而又仍是一个审美整体,是‘不以浅害意。它同时又是你的真正真诚的身心投入,那里要有你的真生命。”
每个人都有童年记忆,本期“父母学堂”栏目关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少年时代扑鼻而来的书香,那些文浅而意深、意近而旨远的书的记忆。
优秀的童书往往随时光流逝而历久弥香,在奇幻而美好的故事中让人收获无限启迪。让我们跟随各位作者的脚步,拂去记忆书架上那一本本书上的尘埃,再次体味经典童书的魅力。
童年的我生活在川南赤水河畔的一个小镇,那时的孩子全然没有今天这般的学习压力,放学做完作业便自由玩耍,节假日里更是尽情放逐。小伙伴们有的在街头闲逛,有的聚集玩“躲猫猫”游戏,有的到溪沟摸鱼……我也经常和大家嬉戏。但如果有书看,就感觉徜徉在书本里更有趣。
那时的课外书少,也没有阅览室,同学中谁家有书,都相互借阅。看《十万个为什么》《我们爱科学》等科普读物,从中了解到许多地球奥秘和科学知识;《安徒生童话选》《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等童话也看得开心,让人感悟到从小培养品行的重要,凡事要诚实,绝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
我最感兴味还是连环画,又叫小画书或小人书——我们那习惯称“娃儿书”。为什么这么叫,大概是这种以画为主的书很吸引孩子。“娃儿书”开本只有成人手掌大小,以图为主,配以简短文字,极为好看,不仅受我们少儿青睐,不少大人也爱看。
小镇上有几家这样的“娃儿书”小店,都设在自家临街一面的堂屋。地方约二三十平方米,摆放着几排长条板凳和一些小凳,几百本“娃儿书”的封面按题材类别贴在几张牛皮纸上编号,用细绳将牛皮纸串起挂在墙上。早饭后主人将一块块门板撤走,室内顿时亮堂,很快就会有人光顾。
看书者根据挂着的画书封面挑选自己喜欢的,然后去报编号并交钱,老板从书箱中对号找出用牛皮纸包好的书,看书者就可以坐下埋头细读了。来看书的大多是学生,价格是一本一分钱,连看几本可优惠,如三本两分钱。那时的工资都十分微薄,一分钱能派不少用场,所以,每次来看一两本,都格外认真,翻来覆去地记住所有情节。
农历逢五逢十是赶场天,四面八方的乡民起早挑担背篓地来到镇上,或卖或买,或看热闹,人声鼎沸。有的乡民散场后也趁闲来“娃儿书”店看书,只见他们抹抹汗将担子或背篼往墙角一搁,选好书就舒舒服服地看起来。有的边看边哒吧哒吧地抽着旱烟,非常悠然自得,不经意间笑出几声,引得旁人好奇地张望。有的卖货挣了钱,一高兴就多看几本,日头西落方恋恋不舍地离去。有的村娃跟着父母赶场,纠缠着非要看本“娃儿书”才罢休。因而,书店这天的生意格外红火,凳子坐满了,其他看客只好坐门槛上或往墙角蹲,也都看得津津有味。
我对“娃儿书”爱不释手,但却没有零花钱去看书。恰好有个叫罗庆光的同学家里开设书摊,平素我們关系也不错,便常常和别的同学去他家蹭书看。书摊主要是庆光的母亲负责,我们去得多了也感到怪不好意思,毕竟这是人家的生计。有时去见他母亲在,便借故到他睡觉的屋子去玩耍,其实也是在他屋里找书看。偶尔他母亲有事离开让他守会儿书摊,这时我们就随心所欲地看。前些日子我在老家同学的微信群里还聊起此事,大家回忆起来都十分感慨。
童年看“娃儿书”,既是乐趣也受到教益,其中两类尤让我着迷。一类是描绘英雄故事的书,因为古往今来英雄豪杰总是受到褒扬,他们屡遭坎坷仍勇往直前的英气令人赞叹不已。《三国演义》《水浒》中好汉们的忠勇双全令我心驰神往,《岳飞传》《杨家将》中捍卫民族抵御外辱的英雄更让人崇拜。上世纪60年代大力宣扬革命英雄主义,我常看《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上甘岭》《董存瑞》《黄继光》等诸多表现革命英雄事迹的画书,深为主人公面临严峻考验决不惊惶退缩、在生死关头大义凛然的壮举所折服。画书中董存瑞托举炸药包的一刻、黄继光扑向机枪口的形象瞬间在幼小的心灵深深定格。那时,长大参军、保家卫国是许多少年的理想。
另一类是《西游记》《聊斋志异》等神怪故事,里面展示的另一番精神世界,令童年的我沉浸其中天马行空地想象……
人说书是精神食粮,我怀念童年的读书时光,尤其是那些“娃儿书”,它们让我其乐无穷,获得知识和品性而终身受益。
(作者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见习编辑 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