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城的天际线

2018-04-19 05:30haifan
焦点 2018年3期
关键词:库尔伊春小兴安岭

haifan

黑龙江伊春市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行政区占地3.9万平方公里,和俄罗斯隔江相望。伊春是小兴安岭的腹地,蕴含着丰富的林业资源。林木拥簇,蓝天碧水,这般优越的生态环境,是小兴安岭人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当地摄影人取之不尽的拍摄题材。

身处东北以北,满是雾凇的库尔滨河旁。我将无人机升空,晨曦照染,缓缓地穿过蒸腾的河雾。2018年刚开始,我就得到了如此唯美的航拍镜头。这般阳春白雪下,耳旁响起了《航拍中国》中的一句旁白:“如果说,冬天也有故乡,那么他回家的路,一定会向北回到黑龙江。”

这是我第一次看雪,还是用航拍的方式,把小兴安岭景色的精华全部用镜头吸纳,很难不上瘾。但我还记得作家萧红,一位大学文学课老师圈重点的作家,写过的黑龙江呼兰河的冬天,却是口吻戏谑:腊月呼兰河城,凛冬的气息弥漫四处,大地被锁住,连人也是走不动的。

现在看来,“锁住”这个词,是要归结于萧红作为作家的艺术夸张。小兴安岭是呼兰河的发源地,对于小兴安岭摄影人来说,严冬来临恰恰是摄影创作的“解锁”。一年一度的冬季摄影节在伊春冰雪最盛时举办,这个时候也是摄影人四处出动,创作热情高涨的时节。

冰雪的协奏

赛事的首日,向导带领我们到大平台村,这里是拍雾凇的经典摄影点。在树林旁的停车场将车泊好,往前走动百来米,就是一处开阔场地。河的中央还有一座长满了树的小岛,雾似轻烟,恍若仙境。云雾缭绕的雾凇仙境,远非几枚烟饼或一场薄雪所能捏造,这可以看成是树、流水、光线还有冰雪的多声部协奏。几公里外的库尔滨水库,就是这场盛大音乐会的总指挥,清晨的开闸是他开场的挥棒。当冰层下的水流过发电的轮机,热乎乎的冷却水与下游的冷冻河水碰撞相融,生成了水蒸气,附在树枝,凝华成雾凇。人靠衣装,树也不例外。库尔滨旁的树真是幸运,小兴安岭树木有无数,而只有它们靠着雾凇的装点,成为了镜头中的焦点,变为山野里的明星。

大平台沿途蜿蜒的路径有一兩公里。一路下来,可在地面机位拍摄不冻的库尔滨河,也可在空中放飞无人机沿着近处的雾凇,和库尔滨的曲折蜿蜒,望向远方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到大平台时,方才早晨6点,地上早已脚架林立,天空上也有各式的无人机在悬停,日出之前就已经起落了好几回。

每个人的装束都是厚厚实实的,走动起来很不方便,手套也要带两层。事先也带了单反相机,但不料机器放了三五分钟不动,按键居然被冻住了。只能把手套脱掉裸着手调节,相机冻得简直像一个大冰块,不一会,手指也没有知觉了。

索性放弃地面的机位,把背包里已经用暖贴捂热的电池拿出来,装进无人机。无人机在-35℃极寒之地的空中表现稳定,让人有些惊喜。作为一个南方人,初到北国使用航拍,一时还不敢飞远,但仅仅只需将飞机飞至头顶正上方的30米,就已然是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了。只见大疆“御”Mavic Pro图传画面中,结满雾凇的落叶松、白桦树争相地拥簇着库尔滨河,向小兴安岭的深处蜿蜒而去,起承转合之间,画面呈现出地面拍摄难以企及的“势”。

在摆弄无人机期间,与来自大庆的参赛领队刘为强相识,他喜欢手动魔改遥控器上的信号发射天线,飞机升空后,可以到自己的车里边开着暖气,一边用无人机航拍,无需戴着笨重的手套。原来在东北的严寒下,无人机还能飞得这么惬意。

林地的涅槃

如果想单凭肉眼看小兴安岭,需登高。小兴安岭第二高峰大箐山是一个绝佳的位置。早晨大箐山的温度非常低,可以达到-50℃,茫茫林海,落叶松树和桦树占了绝对的主角,同样也是雪白,不过那叫雪凇,与库尔滨雾凇有些分别。以雪凇作拍摄对象,百搭得很,大箐山上有着风光摄影人镜头里的理想元素,风车、远山,最精彩的还层叠交错的石海。要穷尽全景,还需徒步登上电站观景台,但一行南方人对山顶的极寒终归是心存畏惧,半途而废了。最终我们决定在半山腰的石海前,放飞我们的无人机航拍器。这时才发现,冒着风雪极寒行走的半途,其实是大可不必。层叠交错的石海起伏高低,其实是一处极为理想的前景,当棱角毕现的远山和挂满雪凇的落叶松林出现在我的监视器,画面竟如此契合童年时对小兴安岭的想象。

上山之前,我住在带岭宾馆。一楼大堂里的照片墙,挂满了关于当年国营林场开发林业资源旧回忆的照片,森林小火车喘着气,“呲”地一声喷出一口白雾,萦绕在长长的木材运载车厢。有些木材只算是树的小半截树干,却需要用十个人抬着走,光树皮就有砖头那么厚,一节火车车皮,只能运个两三根。墙上的旧照片呈现的场景,颇具喧嚣和野性。所谓“靠山吃山”,早年间,小兴安岭林区吃的用的都是用森林火车拉着木材,从外头换来的。像作家曲波说的:“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伊春大规模的国营农场现在是很难见到了,粗放砍伐的经营方式不复存在,对于小兴安岭森林的态度是养多于伐。一棵树的成材周期可以达到数十至上百年,按照树木的生长周期,时期没到,人们不会去动树木一根毫毛,不做破坏性的开采,是底线和原则。数十年前的国营农场伐木工们,如今为数不少已经成为巡游林间的护林员和植树工。在伊春有一亿多株桦树,年产桦树汁60万吨,伊春人取这些桦树汁液做养生果酒。果酒在带岭宾馆饮料吧就有卖,看到觉得新鲜,买来一尝,有一股树木的雅香。光是这一种酒,远销江浙沪,就能给伊春人带来数千万元的财富。除了桦树果酒外,伊春还盛产药材、坚果、真菌以及蓝莓。伊春的林业产业从当初单纯资源开采,走向了加工产业化的正轨。

重回茂密的山林后,伊春在林业产业转型后收益良多。产业转型,生态改善,旅游业随之并举。不仅吸引财富,也带来了人气。年平均有将近千万游客造访伊春,不远千里,只为能够一睹繁盛小兴安岭的层峦叠嶂和库尔滨河的碧水冰霜。伊春旅游业态的繁荣,个中推手众多,除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摄影师们也算是一支主力军,最初是他们自发地用镜头的语言,将伊春的特色符号,向全国传播。

要说伊春旅游和摄影,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专注于拍摄当地雾凇摄影题材多年的摄影师——谭景涛先生,他同时是伊春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业余时间喜欢在林区、田地里转,只为寻找好的角度,拍摄小兴安岭的风光。十多年前,谭景涛到小兴安岭的林区进行创作,偶然遇到一位老乡,以一种很朴素的修辞,向他描述清晨的库尔滨河的景观:“河边的树上结了好多白花花的东西,可好看了,赶紧去拍!”

顺着老乡的指引,氤氲的水蒸气之中,谭景涛看到的是树树淞花云叠,飞琼千万缕,条条晴雪挂天边的奇观。他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小兴安岭也有如此美妙的雾凇景色,顺着库尔滨河水电站的下游沿岸整整15公里,全都是雾凇林,每年四个月这里的树上都长满了雾凇,雾凇在树上最长的停留时间甚至可以达到十小时,一点也不比早已成名的旅游圣地吉林雾凇岛逊色,甚至要比雾凇岛的雾凇来得更加野性。

谭景涛发现雾凇时,兴安岭森林急需休养生息,实行大禁伐。第三产业——旅游业,是伊春市领导瞄准的一条重要出路。初始,伊春旅游业的名气不大,局面一时难以打开。但在以谭景涛等为代表的摄影群体带动下,无数小兴安岭摄影人创作的雾凇摄影题材作品,成为了伊春旅游业的生动名片。在各大旅行网站上,将这些精美的摄影图片一展示,无需过多的文字介绍,就足以令游客们对伊春心向神往。

回归山林

“今日库尔滨雾凇指数五颗星,文涛为你直播。”每天在朋友圈用浓厚东北口音直播库尔滨景色的是大平台村人吴文涛,一家名叫“雾凇山庄”的东北农家乐客栈老板。各类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的牌匾挂满了客栈门口,每年为逾一万人次的旅行者提供地接、户外领队、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从冰天雪地到淙淙夏溪,四季不停。“银装素裹须晴日”,一幅有题诗的雾凇摄影作品挂在客栈的墙上。接待了许多摄影人之后受到启发,厨师出身的文涛也学会了吟诗和摄影,并非附庸风雅,而是发自内心。

吴文涛其实是小兴安岭新一代林区人小小的缩影。像广为传颂的马永顺,1950年在小兴安岭伐木30000多棵,成为伐木英雄,到了2000年,又种了树30000多棵,成为植树英雄。吴文涛、马永顺这样的林业人,伊春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捍卫、传播小兴安岭生态的保卫者和信使。

除了首次遇见的冰雪奇观,伊春给我印象最深还属于当地浓厚的摄影氛围,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是摄影家,但对摄影有浓厚兴趣的群体比例非常高。

就在摄影节尾声的前一天晚上,在屋里与大家二两白酒下肚,在平日里滴酒未沾,我居然未感醉意,只觉得暖。酒壮人胆,桌上有人提出要去近-30℃的郊外雪地拍银河。看着夜里通透的天气,大伙一拍即合。宾馆工作人员看大家在兴头上,就特意安排了车接送。不料为我们驱车的司机,竟也从尾箱里掏出器材拍了起来。虽然参数设置不甚熟练,指点一二,马上通晓,也能出片。

这大概是因为小兴安岭生态面貌的丰富,有比南方完整的四季,有比北方茂密的植被,空气比所谓的沿海花园城市还要清冽,是一个需要摄影也是一个创造摄影的地方。

“如此广袤的山野,冬季的冰雪,夏季云海,春秋的多彩,一年四季完全可以常拍常新,角度无数,但高度却是很难得。”作为当地摄影师,谭景涛近两年也迷上了航拍。他将无人机航拍器视为自己在家乡的一次重生,沒有高度,广袤的林区里树木可遮天,很多关于视角的想象,就被局限。当需要在野外长途跋涉时,小兴安岭会化身为山长水远阻隔着摄影人的步伐。若是包里有一台无人机,险阻却随时能变成美景。就像谭景涛航拍作品所展现的:阳光穿过树缝变成了丁达尔(阳光穿过树木形成的光束),夕照抹在雪凇的树梢,雾气在河面蒸腾而起,绝佳角度和光线搭配的时机往往稍纵即逝。这些画面,可能是许多伊春从事林区摄影一辈子的老前辈们前所未见的。

此行我因航拍多了一位忘年交。我与元辉先生同住一屋,东北一行相互照应。得知他是2005年第一届伊春冬季摄影节获奖者,时隔十多年后又造访伊春,现身患肩周炎户外拍摄行动多为不便,于是用Mavic Pro开始航拍生涯,停机坪,遮光罩……装备却一应俱全。元辉虽年近花甲,宝刀未老,在13年后的冬季摄影节赛事中再次获得评委青睐。

路途中与元辉先生畅聊,他向我讲了2005年第一届冬季摄影节的许多趣事:十年前招待他们的“杀猪菜”、东北人的喝酒礼仪……历历在目。

而我问他,值得你千里迢迢再次造访,伊春的魅力究竟何在?他却反问:“当小兴安岭重回原本的丰茂,难道不值得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重新打量么?”

猜你喜欢
库尔伊春小兴安岭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爱你北方的雪
北国好风光·库尔滨雾凇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小兴安岭东安—乌拉嘎地区岩浆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小兴安岭森林湿地不同过渡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访“哭墙”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