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苗
这学期我带的是小班,开学不久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吃点心时,有的孩子不够吃,有的孩子吃不完。那天的点心是汤圆,我给悦悦分汤圆时,她不动声色地对我说:“老师,我只吃兩个汤圆行吗?”我没好气地说:“老师分好的,每个小朋友吃4个。”这时听见悦悦自言自语道:“如果吃点心和玩区域游戏一样可以自己选择就好了。”
听完悦悦的话,我豁然开朗:对啊,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自己选择吃多少点心呢?为什么非要由老师平均分配呢?造成食量大的孩子吃不饱,食量小的孩子吃不完。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选择点心的量呢?
我随即从区域中拿来一张卡纸,一面写上数字“2”,另一面画了两个圆。然后我走到悦悦身边说道:“你看,这是老师特意为你做的吃点心用的卡片,上面画了两个圆,还写了数字,表示什么意思,你懂吗?”悦悦高兴地接过卡片仔细地研究起来。“老师,我懂了,这上面的数字和圆圈都表示2个汤圆,我拿着这个卡片就表示我要吃2个汤圆,对吗?”我会心地点点头,随即给她盛了两个汤圆。这时,旁边的孩子也好奇地说:“给我看看。”“我也要卡片。”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神情,我就向大家介绍了卡片的含义及用法,孩子们还将它命名为“点餐卡”。这种“点餐卡”适用于可以明确计数的点心。
接下来,我和孩子们商量如何设计制作“点餐卡”,孩子们比较认同我最初制作的样式:一面写上数字,另一面画上相应数量的圆圈。大家还认为用较硬的纸板来做“点餐卡”比较好。设计好样式,选好材料,我便带领孩子们制作起“点餐卡”来。
从此以后,每天的吃点心环节,幼儿都会先根据自己的食量选择相应的“点餐卡”插于透明桌布下,再去洗手。教师则根据幼儿“点餐卡”上的数量分发点心。这样既让孩子各取所需,又使吃点心环节变得井然有序。
在这一案例中,我抓住了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充分体验到自主的快乐,并将用餐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教育融入其中,正所谓“小卡片,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