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楼,见证旧上海金融业沉浮

2018-04-19 07:35孔鼎音
金融经济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汇丰银行外资银行外滩

孔鼎音

当年的外滩更是被誉为“远东华尔街”,它制造了梦幻般的繁华,也成就了上海在中国金融业的龙头地位。

在上海外滩,几乎每天都是游人如织、熙熙攘攘,而最令人流连忘返并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那一幢幢融合了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特色的建筑。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建筑中,有不少是当年银行的大楼。20世纪20年代,上海有中资银行93家,外资银行68家,全国著名的银行中有八成将总行设于上海。上海当年的外滩更是被誉为“远东华尔街”,它制造了梦幻般的繁华,也成就了上海在中国金融业的龙头地位,因为每一幢银行大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

外滩6号:中国通商银行

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家经济命脉在很大程度上为列强所把持,外资银行几乎垄断了所有在华的经营业务,甚至可以发行纸币,以此来控制中国的金融市场,而当时中国只有钱庄、票号等旧式金融机构,银行对于广大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1897年4月,为解决修筑京汉铁路的资金问题,铁路公司督办盛宣怀向朝廷奏请设立一家银行并得到批准,于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诞生,行址就在今天的外滩6号。

这原是一幢具有东印度风格的建筑,1906年对原建筑进行了翻修,改建后的大楼高四层,具有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哥特式风格。通商银行成立时的资本为白银250万两,是同时期旧式钱庄平均资本的120倍、票号的11倍,堪称中国金融业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家大机构,其银行章程、管理模式几乎完全参考和复制汇丰银行。

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通商银行获利颇丰,甚至在上海滩一度可以与汇丰比肩。它的成立,打破了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垄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此后,中资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5年至1911年六年间,上海新开业的银行就有19家,从而形成中资、外资银行与钱庄鼎足而立的局面。民国时期,通商银行与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被合称为“小四行”。

解放后,通商银行参加了公私合营,后于1956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外滩6号曾交由长江轮船公司使用,现在则是意大利杜嘉班纳品牌中国旗舰店,另有几家高档餐厅和酒吧入驻。

外滩12号:汇丰银行

晚清至民国时期,汇丰银行一直是外资银行中的翘楚。它于1865年3月在香港成立,4月上海分行开业。开业以后其业务发展一直较为顺利,资本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汇丰当时在全世界开设了许多分支机构,但中国始终是其最大的市场:1915年,上海所有中外金融机构库存金银总量为8100万两,汇丰一家就占了38.4%;1936年,汇丰银行的存款余额为2.55亿美元,占所有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的43.4%;由汇丰经手的外汇买卖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量的60%以上,它所公布的各种期货和外汇的牌价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中国的官价。

1921年汇丰银行大楼在外滩破土动工,1923年大楼落成,就是现在的外滩12号,其造价高达1000万银圆,接近当时外滩所有建筑造价总和的一半。大楼建筑面积为23415平方米,高七层,其精雕细刻的外表美轮美奂,希腊式圆形穹顶直插云霄,令人叹为观止。

在大楼正门门厅的上方,有以当时汇丰设有分行的八座城市为主题的马赛克壁画,图案依次为上海、香港、东京、伦敦、纽约、曼谷、巴黎和加尔各答,其中上海图案的主题为中国传统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两侧分别为象征长江和东海的神话人物,背景为外滩,画面下方两侧纹饰为英国商船旗。

汇丰银行大楼是当时世界第二大银行建筑,规模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间最华贵的建筑”,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杰作,它的落成巩固了汇丰在当时上海银行界的领袖地位。

然而月盈则亏。1949年以后,汇丰银行在中国的地位江河日下,各项业务日益萎缩,到后来其一年的营业利润甚至只能勉强抵付大楼的日常维护费用,最终不得不于1955年撤出了中国大陆,外滩12号则交付上海市人民政府使用,1997年,市政府搬出大楼,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通过置换获得该楼使用权并于同年进驻。

外滩14号:交通银行

1908年3月,清廷为了赎回京汉铁路路权和办理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等交通四政的款项收付而成立交通银行,为晚清至民国时期著名的官办银行,也是现存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之一,首任总理为李鸿章之侄李经楚。

同年5月,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开业,积极扩大在金融界和工商界的影响力,尤其在江浙财团首脑钱新之担任经理期间,分行存汇款大幅度增长,各项业务蒸蒸日上,在上海中资银行界颇具影响力。当时,外滩14号还是德资德华银行的产业,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起初宣布中立,到了1917年,北洋政府正式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并没收了德国在华所有资产,大楼遂由交通银行接管,并归上海分行使用。

1928年,随着国民政府的成立和中国政治中心南移,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南迁上海,同年11月总处正式进驻大楼办公。1947年,大楼被改建为带有近现代主义风格的6层大厦,建筑面积10088平方米,整体设计强调垂直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是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解放后,交通银行总管理处于1951年迁往北京,上海市总工会进驻外滩14号并使用至今。

外滩18号:渣打银行

除了汇丰银行之外,渣打银行也是近代中国金融业中颇有影响的一家外资银行,其各项经营指标仅次于汇丰银行。它1853年成立于英国伦敦,1858年在上海设立分行,因第一任行长名叫麦加利,故又称“麦加利银行”。从那时候起,渣打银行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50多年来其在华业务从未中断,即使在20世纪50-70年代的特殊时期也同样如此,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之一。

1922年,渣打银行出资兴建了上海分行大楼,即现在著名的外滩18号,大楼建筑面积10256平方米,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其外墙为三段式立面,中间用两根巨大的爱奥尼亚式立柱作为支撑和装饰。解放后,上海市房管部门于1955年接管大楼,新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中波轮船公司曾使用该楼。

2004年,有关部门在对大楼进行修缮时,来自意大利的古建筑学家惊异地发现,大楼门口四根大理石柱的用材由于矿山枯竭,18世纪就在意大利建筑界绝迹了,为何还会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查阅历史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这四根柱子来自两百年前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一处教堂,后来教堂荒废了,柱子经英国人之手辗转来到上海。

改建之后的外滩18号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目前它云集了卡地亚等诸多国际时尚品牌以及著名的餐厅、酒吧和艺术展馆,是上海外滩的一大时尚高地。

猜你喜欢
汇丰银行外资银行外滩
新荣记上海BFC外滩店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上海外滩夜色
网络攻击瞄向金融圈 金融网络安全警钟敲响 汇丰银行“DDOS攻击事件”始末
摆渡的人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少数股权还是独立发展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汇丰在中印业务发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