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阁
摘 要: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使用建设生态水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河流治理工作的效率,且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河道治理是将生态理念与建设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河道治理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水流治理理念,采用这种治理方法能够将水资源的污染降到最低。本文通过对河道治理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治理河道生态的过程时要遵循相关的原则,将河道治理方法有效地应用于生态水利的建设当中。
关键词:河道治理 生态水利 治理方式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有效地提高河道治理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使城市河道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河道治理的使用原则贯彻在生态水利的建设中,使河道生态水环境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为保证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河道生态水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将河道治理的方法应用于生态水利的建设中,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工作效率。
1.河道治理的原则
1.1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原则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在现代水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对大自然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由于洪涝灾害的发生对现代社会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人们在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只有遵循大自然的发展,才能使生态环境不断进行优化,才能保证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降低水资源的人为污染程度;在施工的过程中结合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使河道治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1.2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首先要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认识,明确水利工程在供水与防洪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水资源的环境,保证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设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部分,既能改善生态水环境,又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既能将水资源的污染降到最低,又能保证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有效提高,生态水利的建设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2.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的基础
水利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因素,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为追求经济的发展,从而缺少对生态水资源环境的重视。由此对河流治理的过程中都是采用传统的治水理念,即“大灾兴大治”。由于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这种传统治水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需求。新提出的“治水先行”理念还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现代治水中,政府部门只有在遭遇一项严重的洪涝灾害时,才能真正地去考虑水利工程的建设的重要性,思考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设方向。因此在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的过程中,需要对现代生态水利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
2.1河流的水质污染严重
水质污染是现代河道治理中最棘手的一项问题,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80%的河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政府在治理河道污染问题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河道水质污染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现代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使工业排放污水的处理不及时。第二点是河道在开发的过程中超出标准,造成河道内的水资源短缺,河流的自净能力也在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河道内的水质污染情况加剧。
2.2城市河道的环境较差
河道在建设时,大多采用直线的构建方式,且以平面建设为主,有利于河流的排入排出。在城市里的河道环境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一部分的原因是城市生活的居民会将废物垃圾随意丢弃,会使河道的净化能力减弱。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河道内设置障碍物,使用混凝土搭建河床,会使河流的走向发生改变,造成断面的现象。严重时会使河流发生堵塞,不利于水流的流入与流出。
2.3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河道环境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生态环境的污染使自然生物与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在运作的过程中,建设水利工程的效果就会由于水资源的污染而降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被破坏。因此为有效提高河道生态治理的效率,要按照生态坏境的实际发展情况,重视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3.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的方式
3.1提出河道生态建设理念
在建立生态水利工程时,应该根据相关的建设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有专家学者指出“河流的健康发展是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理念,生态系统的建设就需要以此理念为基础,由此现代社会对河道生态治理提出相应的要求,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保证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要将保证生态水系统的建设更加完善。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现实发展,能够权衡两者之间关系,使河道治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河道治理理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制定科学性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案,既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能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河道治理使生态系统与生物群体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河道生态治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两种特点,即自然特性与自然特征。采用生态水利的方法能够带来两点的效果,第一点能够准确理解生态水系统与水循环的规律,第二点能够准确的将生态系统与依存生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为更好建设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有效提高,对河流进行管理时应该考虑三方面的影响。即水体生态环境、水利生态建设、野生生物的保护。
首先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思考,在河道生态治理的建设中,要综合水体生态系统本质进行制定治理方案,保证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还要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对水生物的种类进行分类,才有利于河道生态的治理。
其次是水利生态的建设,在河流开发的过程中,将河岸上、中、下游当做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有利于河道生态治理工作的统一管理,能够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由此在水利生态建设时,需要对河流进行合理规划,才能进一步将水利工程的防洪想过显现出来。
最后对野生生物的保护,在河道治理过程,能够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原有的生态模式进行保护,例如湿地、浅滩等要基本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其中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需要重点对待,只有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做好,才能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使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更加完善。
3.3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因地制宜
各地区在采取水利生态系统的方法时,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同,生态系统的建设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河道生态治理方法。虽然水利生态系统的建设施工方法不同,但在众多的应用方法中,在平原地区中植物护滩固堤法是最常用的,也是兴建水利工程最实际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具体使用就是利用植物,在防洪堤坝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能够起到防护堤坝的作用。这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调节空气环境,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河堤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对河堤进行了保护,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减低水利工程的防洪量,降低洪涝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4.结束语
在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要遵循人与自然的原则,才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的兴建,能够改善生态水环境,节约水资源。对河道生态水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应用相关理念,合理规划河道治理方案。将河道生态治理的方法有效地应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促使河道治理工作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林馨,徐燕,仲兵兵.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12):145-146.
[2]徐凯.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3):196.
[3]贾玉爱.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美化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2,20(05):60-62.
[4]张海飞.探讨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和方式[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40(09):54-55.
[5]李铁峰,王莹莹,邢丽英.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基础及模式[ J ].科技资讯,2009(09):118.
[6]徐晓艳,王鹏,董海波.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9(0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