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新理念:全程管理

2018-04-19 01:18姜丽岩
大众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靶向结节肺癌

姜丽岩

近年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患病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前,肺癌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465%,每年新增肺癌患者60万人;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数将达到100万人,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所谓肺癌全程管理,就是对肺癌患者采用最优化的个体治疗方案,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使患者生存获益最大化。

筛查管理提高早期诊断率

肺癌的风险评估因素主要包括吸烟史(包括二手烟)、暴露史(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职业)、个人肿瘤史、一级亲属肺癌病史、慢阻肺或肺纤维化史、出现肺癌常见症状等。

年龄在55-74岁、吸烟≥30包年(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且戒烟不足15年;50岁以上、吸烟≥20包年,并具有以上肺癌风险评估因素之一者,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肺癌筛查。

常规x线胸片检查因不能发现直径1厘米以下的病灶,故不宜作为肺癌的主要筛查方法。低剂量螺旋CT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5毫米以上、常规胸片和胸透无法发现的可疑病变,可减少20%的肺癌死亡率,放射剂量仅为常规胸部CT的十分之一,是目前医学界推荐的肺癌早期筛查手段。

高危人群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后,如果未发现肺部结节,可每年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若发现肺部结节,则须由专业医生根据肺部结节的形态和大小,判断是否为恶性结节,是否需要立即处理。

诊断管理从组织病理到分子病理,诊断更精准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来判断肺部结节的性质,但最终确诊还得依靠病理学检查,如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或手术活检,将病灶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肺癌的诊断已经从传统的组织病理诊断(如腺癌、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发展到了更为精准的分子病理诊断(EGFR、ALK、ROS-1、C-Met)阶段。

治疗管理

方案个体化,疗效最大化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型(组织病理诊断)和是否存在突变基因(分子病理诊断)来决定治疗策略,如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

一般地说,小细胞肺癌进展迅速,且没有确定的驱动基因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不宜手术,也没有靶向药物可用。

非小细胞肺癌(如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患者,能手术的,应尽量争取手术,术后再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和化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肺癌患者,若没有肺癌相关驱动基因突变,可选择化疗和免疫治疗;存在相关驱动基因突变的,可根据突变基因选择合適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靶向治疗能有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且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随访管理

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是肺癌全程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医生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途径。肺癌术后患者,第一年的随访时间为第1、3、6、12个月;术后第二年,半年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至少随访5年。术后患者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可疑病灶,确诊为局部复发者,可采用放疗、局部介入治疗联合全身治疗;确定为全身广泛复发者,可采用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

化疗患者,一般每两次化疗结束后,应进行胸部CT、B超、血肿瘤标志物等检查,评估疗效。靶向治疗患者在首次服药一个月后,应评估疗效;若疗效好,则每两个月评估一次疗效。

猜你喜欢
靶向结节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