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写得一手好字是我儿时的梦想,从小学至初中怎样写好字一直困扰着我,那时候写不好字老师最直接的惩罚就是把作业本撕掉,作业重新整理。每至老师发作业时便心惊胆战。九十年代农村信息比较落后,学校很是简陋,图书馆都没有,更别说书法字帖了。记得是在96年的时候,堂哥在部队回来探亲给我带来沈鸿根老师编著的《钢笔怎样临圣教序》,真的是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可惜过了不久字帖借给同学欣赏时不小心弄丢,硬笔字也一直没有起色。高中时到了县城读书,接触到了很多硬笔字帖,对学习书法兴趣更为浓厚,到了高三的时候毅然决定放弃文化成绩,转学书法类专业,可惜当时学校没有专业老师,且仅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未能如愿考入书法类学校,名落孙山,最后还是选择了文化类学院。
大学毕业后一直忙于工作,书法就这样荒废了十余年,但对于书法的渴望却一直萦绕心田。直至2016年下半年自己的时间才算宽裕些,利用下班时间静下心来认真临习古帖。对于古帖我一直钟情于王羲之《圣教序》以及米芾《蜀素帖》。每日除了上班,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于临习字帖,从单字过关到通临全篇,分析笔画对比、笔法、结构、章法等不知疲倦,很多人都觉得临帖是枯燥的,可我始终没有这样的感觉。每天反复临习,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地改正,只有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摈弃自己的陋习才能真正取得进度,即使每天进步一点点,相信量变终究会引起质变的。
我知道我只是刚走入硬笔书法的起点,但我始终相信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古诗二首(“鍾”应为“鐘”)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如色﹄应为﹃无色﹄)
苏轼《江城子》
《秋兴赋(并序)》节录(﹃余﹄后漏﹃春秋﹄﹃花莳﹄后漏﹃之时﹄﹃秋之﹄后漏﹃为﹄﹃送我归﹄多﹃我﹄﹃夫送﹄后多﹃我﹄)
陶渊明《桃花源记》(﹃余﹄应为﹃餘﹄﹃至﹄应为﹃志﹄)